不支持Flash

中美医家风云际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12:21 新民周刊
中美医家风云际会
美国FDA局长与中国卫生部陈竺部长在第五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上

中美医家风云际会
国内第一例肝移植病人在护士的帮助下进食

  如今,由瑞金医院创办的“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已成为中美两国及全球医学专家、医院管理学家、政府官员对话及高层次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中美医学民间交流活动,出席这个论坛的人物都是“重量级”的。

  撰稿/黄 祺(记者) 汪 敏

  作为瑞金医院百年院庆的重要学术活动,第五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于10月12日在黄浦江畔的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自2000年诞生以来,“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交替在中国上海和美国休斯顿、旧金山等地举办,本届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主办。

  虽然只有5岁,“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却已成为中美两国及全球医学专家、医院管理学家、政府官员对话及高层次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中美医学民间交流活动,出席第五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的人物都是“重量级”的。

  崇尚交流

  “刚才,我听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威廉·柏若帝用中文致词,而中国卫生部陈竺部长用流利的英文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发言,我感觉到,没有两个国家像中国和美国这样接近和相似。”安德鲁·冯·埃森巴哈站在第五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的讲台上,如此表达他的欣喜,他说很抱歉不能像威廉·柏若帝那样用中文发言,但他真诚地希望能在论坛上与中国的科学家们和政府官员做坦诚而深入的交流。

  安德鲁·冯·埃森巴哈是现任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曾经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人之一。“美国人每买4元钱的东西,其中1元钱商品就归我管。”安德鲁·冯·埃森巴哈曾这样私下里开玩笑地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美国FDA已经有100年的历史,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的背景下,他的出席立即引起了参会代表和媒体记者的关注。20年前,安德鲁·冯·埃森巴哈曾作为游客到过中国,他对这个发生巨大变化的国家充满了好奇,也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为他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另一位引人瞩目的“人物”是上任不久的卫生部部长陈竺,作为曾经的瑞金医院医生,也是“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的发起者之一,陈竺部长对论坛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再次强调,我希望加强国际合作,我们能够成为很好的伙伴。”在《以人为本,依靠科技推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报告结尾,陈竺再次表明了自己对国际交流的重视,他是科学家,更加了解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论坛确实实现了增进国际交流的目的。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机械工程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的高大勇教授是低温医学专家,当他遇到来自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赛娟院士时,抓紧时间在会议间隙磋商合作事宜。“是的,希望今后能够与您的研究所开展合作。”高大勇教授热情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在生物学上的应用,他的成果让陈赛娟很感兴趣。

  世界各地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及生物医药科学家,纷纷在这个环境宽松的交流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英国皇家工程院以及众多世界知名大学的著名专家、学者,也在本届论坛上做了精彩报告。

  高手论剑

  每一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参与者都会就全球医学热点、医学前沿技术、医院管理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重要话题展开深度讨论。今年,除了主题报告外,共设三个分会场,主要议题涉及的领域有:医学前沿新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大规模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和临床验证标准化;数字化医疗技术及医院管理。“这次会议几乎是中美医学民间交流的最高层次”参加过两次论坛的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王德如是说。“很遗憾没听到精彩的报告,但请送我一套会议资料。”卫生部前副部长朱庆生教授一到闭幕式现场便向会议组织者提出要求。“会议内容丰富而且水平高,深受启发”听了整整一天会议的卫生部前副部长、现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如此评价这次会议。

  医疗技术在上世纪以来的100多年里,正加速度地发展,它大大提升了人类的

生活质量,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紧随发达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医疗服务更加显得重要。正是由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创造出更多的治疗方法,一方面也带来治疗中多种多样的风险,这就需要医疗工作者和科学家、伦理学家一起,更加严肃而缜密地对待医疗技术,像“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这样的交流平台,给各学科的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深入讨论的机会。

  本届论坛的三个主题,都是当下医学界最为敏感和复杂的话题。“医学前沿:新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吸引了众多参会者,会议室里加了两次座位,才容纳下超出100人的听众。

  美国纳米医学科学院院长魏启明的报告主题是“纳米医学的新技术和临床应用”。“很多人连纳米医学是什么都不能解释,就敢打着纳米医学的幌子宣扬治疗技术。”魏启明说。纳米医学是一项前沿技术,将来会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神奇的作用,但正是因为这项技术还不为很多人了解,一些非科学治疗方法假托“纳米”之名,让患者感到困惑。魏启明认为,有必要在这样的论坛上向医疗工作者介绍纳米医学的新进展。

  纳米是什么?魏启明举例说,葡萄糖分子是1个纳米单位,

病毒是100个纳米单位,肿瘤是1万到10万个纳米单位。纳米如此之小,可以利用它深入到过去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利用纳米针穿入细胞核。

  纳米技术可以应用到肿瘤的检测中,近50年,美国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下降很快,唯有肿瘤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主要的原因就是检测技术的障碍,如果纳米技术得到应用,像卵巢肿瘤这样难以早期发现而且死亡率很高的肿瘤,其检测手段也许能得到突破。

  魏启明介绍说,一种可以用来预防

艾滋病感染的纳米胶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这种纳米胶进入阴道以后,只需要5秒钟就形成保护膜,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还有一种用于止血的纳米膜,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止住伤口出血,同样的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止血可能需要200-300秒。这种止血纳米胶非常适合战地手术和心脏手术。

  全世界对纳米技术的投资约有40亿美元,美国投入了约11亿美金,而中国也投入了2.5亿人民币。各国科学家正在致力于把纳米技术应用在临床治疗中,但到目前为止,成熟的临床技术并不多。

  美国华盛顿大学高大勇教授的讲演同样前沿和引人入胜,他致力于研究活体细胞和组织冷冻保存技术,这是机械工程学与医学结合的产物。低温冷冻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在器官移植或者骨髓移植中,总是需要低温保存器官或者血液细胞,然后再把低温下保持鲜活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需要它们的病人身体里。

  可是,由于细胞的特性,并不是温度越低、冷冻速度越快,就越能保持器官、组织的鲜活,所以,科学家们要寻找最好的方法来冷藏它们。高大勇教授的团队在这方面获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

  论坛讲台上,高大勇用最通俗的语言尽力解释他的成果。“如果降温速度太快,细胞内会形成冰晶,如果太慢,细胞内的水分会透过细胞膜析出到细胞之外,这两个后果都会让细胞受到损伤而死亡。”高大勇和同事们就是要找到方法解决这个两难。

  水有一种特殊的形态——玻璃化,在这种形态下,水不会变成冰晶,也不流动,也就无法从细胞膜析出。如果把器官置于特殊的环境下让细胞内的水处于“玻璃化”的状态,就解决了上面的难题。

  工程师们发现在微波环境下,水分子旋转而形成“玻璃化”,如果冷冻过程在微波环境下实现,细胞的保存就得到了保障。接下来,要把冷冻的器官或者组织“解冻”,也是一个危险的过程,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仪器,让温度从内到外升高。

  活体细胞和组织冷冻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和市场,高大勇说,在美国,白血病的治愈率在提高,但病人在放、化疗之后,必须忍受严重的后遗症,很多患病的孩子将来无法具有生育能力,与之有关的自杀数量也在上升。如果冷冻技术足够成熟,医院将可以保存他们的卵巢或者睾丸,将来用于移植,让他们重新具备生育能力。

  当然,成熟的活体细胞和器官冷冻技术,可能还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够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把脉发展

  不论是前沿的新技术,还是医院管理的数字化,医学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人类的健康福祉服务,在第五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上,演讲者们同样发表了对医学事业的评价和将来发展的看法。

  “发达国家医疗体系的目标是满足人们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而在发展中国家,医疗系统应该提供基本卫生医疗服务,并注重质量。”陈竺部长在介绍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时,这样界定我国的医疗卫生发展目标。与这个目标配合的,是一个“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战略,计划中到2020年,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要保持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希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水平不仅指东部,还要包括西部。”

  这是一个宏伟而艰巨的任务。陈竺部长说:“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这一体系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的需求,在整合、充实现有医、教、研资源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转换型研究,支持民族卫生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吸纳国际资源,推动国际卫生合作。”

  像“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这样的活动,正好支持了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目标。

  医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进步,同样还需要人文规范的发展,在论坛上,瑞金医院儿科终身教授胡庆澧教授的发言强调医学发展中伦理规范的重要。胡庆澧是一位拥有耀眼经历的教授,他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前副总干事。

  胡庆澧教授回国后继续从事卫生事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IBC)委员,他非常关注医学伦理问题。当国外对中国的医学伦理工作提出批评时,胡庆澧总是竭力解释:“1998年,中国卫生部设置了一个伦理委员会,中国的医学伦理事业只有10年的历史,做到现在的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他认为已经取得的成就并不是放松的理由,我国的医学伦理还有很多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了生物卫生伦理指南,中国的任务是如何将这个指南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一个伦理指南。”胡庆澧说,中国迫切地需要医学伦理规范,因为中国已经是生物技术的一个巨大市场。

  (文中图片由瑞金医院提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