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小区里的和谐故事:最美不过夕阳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18:56 SMG《东视广角》
小区里的和谐故事:最美不过夕阳情
小区里的和谐故事:最美不过夕阳情

  一人有难八方来帮,九旬老人衣食无忧;退休医生心系社区,老有所为居民受益;政府主导社区出力,医疗服务走进家门。

  《东视广角》推出系列报道 ——《小区里的和谐故事》敬请关注。

  SMG《东视广角》播出:小区里的和谐故事——最美不过夕阳情,以下为节目内容。

  延伸您的视野,贴近您的生活,欢迎收看东视广角,建设城乡和谐社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新要求,那么对于上海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城市来说,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社区不同人群的需要呢,从今天开始,我们东视广角将连续播出三集系列报道《小区里的和谐故事》,今天我们先带您走近以老上海居民为主的临汾街道,临汾街道位于闸北区最北边,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年人多、困难群体多。在5万多户籍人口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21%,超过了上海市的平均水平。

  今年97岁高龄的裘杏娣在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街道已经住了10年了,在岭南路100弄这个小区里,裘阿婆的名气不小,因为她是这里年纪最大的人。

  (采访:裘杏娣0022现在心满意足,昨天开心来,我要拜拜(谢谢)他们啊!)

  裘阿婆的脚已经不大好走路了,因此平常也不怎么出门,每天就喜欢坐在这个小凳子上歇着。小凳子正对着大门口,这样方便她迎接进门的客人。

  (实况:潘阿姨(送菜)0415嗯娘,给你送菜来了。)

  潘阿姨是岭南路100弄居委会的主任,也是裘阿婆家里的常客,她和另外几个居委委员,以及小区里的一些热心居民,常常会来探望裘阿婆,给她送一些生活用品。

  (采访:裘阿婆5538他们真好,随便什么事情样样关心我一个人,他们东西买来,米、油,油盐酱醋,味精,鸭肉,鸡,小菜,蟹,我做咸蟹。)

  (采访:居委会潘主任1532其实她的家庭也很困难的,她儿子45岁的时候已经死掉了,她老爱人也死掉了,她(儿)媳妇改嫁了,她这个孙子呢实际上是领养的。)

  从潘主任的口中,记者得知裘阿婆一生曾经有过许多不幸的经历。她6岁丧母,16岁丧父,30年前,老伴和儿子也相继去世。

  (采访:裘阿婆0042前一年死了老头子,第二年死儿子。(哭))

  因为亲人相继去世,十年前87岁的裘阿婆来到了临汾街道,投靠她唯一的孙子徐旭春。那时候的小徐29岁,没有工作,自己的生活比较困难,对于奶奶的到来,徐旭春也感觉很为难。

  (采访:裘阿婆的孙子 徐旭春1250因为我们年龄也相差比较大,很多事情很难沟通的。)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居委会的干部们开始行动了。他们对小徐进行了耐心的劝说,并且想办法帮他联系工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居委会还给予裘阿婆不定期的临时补助,再加上低保,裘阿婆的生活开销基本上解决了。

  (采访:潘主任1935现在我们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给她1000块免费的医疗卡, /一般性的小毛病/应该讲够了。)

  从2006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将符合条件的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统一纳入社会保障制度里,这样一来,裘阿婆每个月就可以领到460元的

养老金,还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待遇,这对于裘阿婆一家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采访:裘阿婆的孙子 徐旭春1352我祖母这次是急诊嘛,急诊的话他们还能报70%,她也觉得政府对他们很好。)

  除此之外,闸北区政府对9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营养费,再加上街道针对困难群体发放的帮困卡和爱心超市购物卡,裘阿婆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然而,收入问题解决了,可腿脚不便的裘阿婆还需要有人照顾。这时,77岁的老党员陈阿姨向她伸出了援手。

  (采访:陈阿姨(77岁)1146我当自己母亲一样啊!对吧?我母亲也没了,老太很好的,对我。

  陈阿姨尽管已经77岁高龄了,却不辞辛劳,和居委干部以及小区里其他几名党员一起,无私地帮助着裘阿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裘阿婆的日常生活问题,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社专门为裘阿婆派出了一名家政服务员。

  (采访:小赵0223给她房间整理整理啊,给她洗洗衣服,洗洗头,【多长时间来一次?】一个星期做五次。【每天都来?】每天来每天来。)

  (实况)

  在临汾街道党工委书记韩志强的概念里,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晚年环境,首当其冲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采访:韩志强2620老年这个阶段,老年病、常见病、慢性病都特别多,所以在基层社区,对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2005年的时候,市政府提出,全市各个社区都要建立“三个中心”,其中一个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年11月份,临汾街道作为试点率先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解决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问题,并且延续了从1995年就开展起来的临终关怀和安宁护理的服务。

  (采访:祝友元 院长5045我们原来的很多人都忽视掉这一点,病人不行了,都是往急诊室送,实际上在国外不是这么一个理念,就是一个晚期的恶性肿瘤病人,当他的健康发生了一个不可逆的转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给他一定的尊严,要满足他的一些愿望。)

  所谓“临终关怀”和“安宁护理”,针对的就是那些身患绝症、濒临死亡的病人,从心理疏导和缓和治疗的角度,来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帮助他们走过最后的时光。

  91岁的王根林老先生几个月前患上了胰腺癌,不久,医生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王老先生的骨头里。

  (采访:王根林女儿 王女士5500就不可能再好了,医生说是两三个月(的寿命)。)

  如果继续治疗,做手术,老人可能还要承受更大的痛苦;可如果把老人带回家,家里又没有特别好的护理条件。于是,王女士最终把父亲送到了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里,老人痛得厉害了,医务人员可以及时为他镇痛,护工会给予老人最为周到的照顾,而子女们也无须再为琐事忙碌,反而可以更多地陪老人说说话,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

  (采访:病人家属5649就在这里他走了,我们也觉得是很安详的。)

  目前,临汾社区服务中心每年要收治这样的病人120到150名左右。除了临终护理和老年病房之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针对裘阿婆这样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派出全科医生开展上门服务。

  (采访: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师 华春兰5302每个礼拜来看看这个阿婆的,帮她量量血压,听听心肺啊,教她怎么吃药啊,教她怎么样锻炼锻炼自我保健啊!)

  目前,上海市各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展了针对70岁以上老年人上门服务的项目。这样的服务的确给裘阿婆这样的老年人带来了许多方便。然而,随着社区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社区医生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采访: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师 华春兰5410管的老人也蛮多的。[只好一个星期来一次?]对,只好一个星期来一次。)

  她叫孙维珍,今年67岁,是一名社区医务工作志愿者。在闸北区闻喜路555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她来往于老年居民的家中。

  (实况:肖伯伯,是我啊,孙医生)

  (采访:肖伯伯4228孙医生不仅技术高,服务态度也很好。)

  (采访:陆阿姨0155孙医生就,哎哟,一直来帮我检查,/她帮我检查的病情跟肿瘤医院的医生讲的病情一模一样。)

  家住“爱建园”小区的肖伯伯和陆阿姨回忆起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那时正值五一长假,63岁的陆阿姨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乳房里长了一个硬块,到了第二天就开始流黄水儿,里头还夹带着血丝。这下子把陆阿姨和老伴儿吓坏了。

  (采访:陆阿姨0143因为我知道生乳房癌才会这样子的呀!)

  (采访:肖伯伯4242又是放长假,那怎么办呢?)

  (采访:陆阿姨0149后来孙医生来,帮我一检查,她说你放心好了。)

  (采访:肖伯伯4615看下来是良性(肿瘤)。/4444和肿瘤医院(检查)的情况啊是一样的。)

  长假过后,陆阿姨在上海市肿瘤医院做了手术并很快恢复了健康,一家人非常感谢孙医生的帮助。而孙医生自己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快乐。

  (采访:孙维珍1220这个是没阶段性的,噢,我在上班就要做这个工作,我退休了,下班了就不要做了?我想这个是没阶段性的,对吧?这是一生永久的事情。)

  入党24年的的孙维珍退休前是普陀区利群医院的外科医生,曾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普陀区优秀共产党员。退休后,她回到了社区,在一些同行的鼓励下,加入了临汾街道“医工协会”。说起“医工协会”,那还要从社区卫生服务点说起。

  (采访:韩书记2817那么这个服务点,它承担的就是一些基本和基础的社区公共卫生、“大卫生”这个概念当中的一些工作,比如说对社区老年人群体整体健康状况的监测,还有一些常规的检查。)

  考虑到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而上门服务的社区医生又有些紧缺,因此从今年开始,临汾街道在辖区内的六个居民小区里逐步成立了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触角延伸到了社区居民的身边。

  (采访:祝院长5948他有重点,既有面上的,针对所有居民的,也有重点人群的一个干预和防治,这样对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整个居民的健康水平应该说有很大好处。)

  退休了还要发挥余热,“医工协会”里30多位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就成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每周一、四的上午,孙维珍会在闻喜路555弄居委会给她安排的办公室里为居民进行义诊和咨询。

  (采访:岭南路100弄居委会潘主任2255居民们每天早上8点半就来了,等医生来。)

  (采访:居民5430我们就住在这隔壁,7号。)

  (采访:居民5519这里方便呀!这里又不要挂号。)

  (采访:居民5436【他们收费吗?】不收费的。)

  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目前,在临汾街道2.0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有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为5.34万户籍人口和众多外来人口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医工协会”的成员功不可没。

  谢淦5824我们又得到了自我服务,又得到了对居民的服务,这样一个双重的服务。

  此外,社区卫生服务点里还经常举办健康讲座,让居民学会自我保健。

  (采访:临汾街道韩书记2954主要是提供专业性的服务,给这些基础性工作形成了比较好的补充和支撑。另外一方面我们通过遍布在我们整个社区的这样一些半公益性半志愿性的一些组织和服务的一些方式,我们也更好地更加全面地对我们的社区老年人群体卫生服务需求方面的整体状况有了很好的把握。)

  (采访:祝院长1116老百姓他,可能他有时候他还是把你,尽管你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你的医务人员还是看成医生,那么那一些(志愿者)他是医生,但是他退下来就是跟他生活在一起,大家都很熟了,可能讲出来的话他更容易接受。)

  前些日子,家住临汾路380弄的98岁老人胡锡康向电视里看到的一对家庭困难的双胞胎捐出了自己的1000元积蓄。(资料画面)

  (采访:胡锡康的女儿5320总的来说,我爸爸有今天呢,也靠党,靠政府,靠街道,靠居委会,靠我们薛老师。他们的功劳是最大的。他们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在关照我们两个老的。)

  双目失明的胡锡康老人已经年近百岁了,而他的妻子徐彩华老人也已经87岁了,两位老人常常笑称,儿女孝顺、家庭和睦、政府关心、心情愉快就是他们保持长寿的秘诀。

  (采访:胡锡康1612第一面锦旗我送给街道,我就跟街道说“敬老爱老,政策实行”。街道实行党的政策,对老年人关心,蛮关心的,敬老爱老;“地区老人,争开笑颜”,地区里的老人都张开笑脸了,都开心了。)

  (《牵手》音乐起: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散步+音乐结束)

  临汾街道是个老上海居民为主的社区,刚才的这些故事,是上海市各级政府采取措施,以社区为单位千方百计照顾老龄人口,建立并完善社区卫生医疗体系的缩影。随着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这些举措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总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老年人中的一员。

  感谢您收看今天东视广角,明天我们将播出《小区里的和谐故事》第二集,为您讲述发生在涉外小区里中国居民和外国居民之间的有趣故事。我们明天见。

  新闻娱乐频道晚19点10分播出的《东视广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