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温江 教育惠民三重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04:4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均衡教育在温江实践的纪实

  核心提示

  均衡教育视野下的温江区“惠民利民”教育:

  政府投入和服务并举,构建均衡教育的资源配置机制

  关注整体和注重细节并举,构建优质教育的激励机制

  市民新观念,农民新思想,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一组数字的背后

  构建均衡教育的资源配置机制

  从2002年起,温江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年均增长都在15%左右。2006年投入超过3亿元。五年来,温江区财政共计投入教育经费6.9亿元,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更多的城乡百姓。

  2006年初,温江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确保了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

  ——政府埋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收费”

  温江区教育惠民的好消息纷至沓来:从2006年起,温江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和信息技术费实行了全免,减免经费达1266万元;2007年春季,温江区全免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2007年秋季,温江区实施了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免除义务阶段学生的杂费、信息技术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仅此一项,每学期约需支出1900万元。政府不仅为3400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完全免费”,4668名符合条件的外来民工子女也与区内孩子同等享受这项惠民政策。 至此,温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学费”入学。贫困学生上大学,一个也不能少。温江提出,建立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读大专院校的帮扶联动机制,一对一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就学,确保全区没有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

  ——分层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

  近年来,温江区按照“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的原则,启动了区内12个标准化建设项目。在城区,温江区进一步改造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2006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的温江区实验学校,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2007年,投入1个多亿,新建了占地170亩的温江中学高中部,并启动了温江区职业教育中心建设项目。2004年起,温江区启动了“教育强镇”建设工程,区政府和镇政府共计投入资金5700余万元,对7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到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创建三个市级教育强镇、三个区级教育强镇的目标 。

  从2004年起,温江区实施了“教育技术装备更新计划”,为农村中小学校分步配置了实验、图书、电教、音体美劳器材及课桌凳,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配置了33套现代远程教育设备。2007年,投入20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学校的“校校通”工程。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校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青瓦白墙的校舍,宽敞平整的运动场,树绿花香的校园。这是温江农村地区学校的新貌。近年来,温江区按照“大统筹、大集中”的理念,根据全区经济、人口、产业发展的聚集趋势,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中小学由2002年的68所(36所村小)减少为现在的38所(10所村小)。学校占地面积由2002年的75.75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85.37万平方米,五年内,区政府新划拨学校用地234亩,校舍建筑面积由2002年的34.91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38.64万平方米。

  ——统筹职教资源,培育新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2005年,温江区引入社会资金1500万元,整合区内职业教育资源,组建“温江区职业教育中心”,同时还组建温江区职教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全力服务于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帮扶一个致富一家”。2006年起,温江区每年对900名贫困家庭初中毕业学生实行每人资助1400元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帮扶政策;2007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列支100余万元,保障温江籍就读区内职业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享受与普通高中同等标准的学费。今年秋季起,每年列支200余元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制度,为学生提供每人每月150元的助学金,帮助完成学业。

  一个目标的背后

  构建优质教育的政府服务机制

  从硬件均衡到软件均衡,从关注整体到注重细节,温江区在均衡教育探索中,推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实践观,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

  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科学发展、学习团队、和谐教育”为主题,温江区更加关注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孩子。

  ——保障到位,优质教师全域流动

  2006年, 温江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戴晓政,来到了农村学校涌泉实验学校任校长。城乡优质教师全域流动,整体提升了温江教育的水平。

  2006年,温江区按照“目标一致化,课程统一化,资源共享化,考核个性化,发展均衡化”的思路,建立城乡学校、强弱学校“捆绑式”共同发展机制,把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班务管理作为结对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交流互助缩短青年教师(特别是农村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在同一所学校干满9年的教师或校长,无一例外地要“轮岗”。这一年秋季,温江区有171名干部教师参与定期交流,城区五所学校“捆绑”六所农村学校,其中从城到乡支教的18人,全是优秀的骨干教师。同时,选派15名了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成都实验小学、泡桐树小学、盐道街小学等学校挂职学习,提高办学理念和管理能力。

  ——构建教师全域流动的激励机制

  变学校人为教育系统人,温江区不断健全城乡教师充分发展的激励机制。选派人员在工作期间原职务职级、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区教育局每月给予补贴。2006年,温江区修建了总建筑面积为21643平方米的园丁小区,让172名农村教师解决了安居问题。2007年,温江区特批50—60亩教学用地,专门用于建设教师小区,600多套新住房将基本解决当地教师的住房需求。

  2004年,温江区给予农村教职工兑现每月100元津贴;2006年1月开始,对全区在岗教职工按照人平300元/月(从11月起增加到450元/月)的标准,实施工作绩效奖励,并有计划地对全区退休教职工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此外,每年安排150万元对骨干教师和学校行政干部按照工作绩效实施奖励性岗位津贴。

  ——构建优秀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

  近年来,温江区构建起“竞争、激励、监督”的教师队伍管理三大机制,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温江区出台了评优评先及各种奖励的“四倾斜”举措,即荣誉、待遇向师德优、课堂效益高、教改科研成果突出、务实创新的教师倾斜。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考评机制,以考评促管理、促质量,对40名干部进行了重新聘任或轮岗交流。2004-2007年4年间,温江区“海纳百川”,通过公开选聘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优秀教师458名,优先向农村中小学校输送。

  ——建立和完善督导评估机制

  从2006起,温江区尝试对学校的评估以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从2007年起区教育局与各学校分别签订工作目标,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特点,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在“人民满意”的要求下找准坐标。温江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由2002年的500人增加到2006年的100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增加3人。温江区逐步建立起一支风气正、业务精、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

  一个个素质教育探索丰富了温江城乡均衡教育的内涵。在温江区城乡学校,美的教育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实践,以艺术为突破的教育也让温江农村孩子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眼睛“亮”了起来:“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普及到农村校园,高水准的教师合唱团唱响了温江的村村户户。“素养良好,全面发展”,成为温江孩子的一大特色,温江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课题也分别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个奖牌的背后

  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机制

  2007年,温江区农民在全省农村读书征文赛中,拿回了两个一等奖,总获奖数全省第一。政府、学校、社区协同配合,温江区构建起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社区教育”的样本。

  教育开启民智。建设学习型温江,为温江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集聚强大的合力。2007年,温江区提出,塑造既有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文明素养,又有与其主体地位相符合的创业能力的新市民、新农民,确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持久活力。今年五月开始,温江在全区范围开展“市民新观念、农民新思想”教育活动。

  建设学习型新城乡:

  ——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从培训开始

  2007年,温江区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实施办法》,将在5年内,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训工程和劳动预备培训工程,对50000名农民实施各级各类培训。近年来,温江区建立了镇(街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社区教育学校114所。通过整合区内各类 职成教资源 ,构建起以温江区职业教育就业指导中心为龙头的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网络,探索建立了融“订单、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校企结合模式。2006年全区参加实用技术培训2105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330人、培训后就业1852人。

  2004年,温江区成立社区教育学院,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常年服务于城乡群众。近年来,温江区整合各类文化教育资源,依托区教育局、区委党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开设远程教育培训班;目前,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率达到100%,年参加活动的人数达到2万余人次。而社区也利用“假日学校”等,搭建起学生社区学习的平台。

  以市民素质教育为目标,温江区在新建示范区成立“社区教育学校”,“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素质教育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等技术培训和“百企联百村”等惠民活动,提升了城乡群众的技能。设立新农村便民书店,扩充村(社区)图书馆藏量1万册以上,送书籍、送音像资料,为村委会购置学习工具、建图书馆、阅览室等系列措施,促进了温江区农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素养逐步融入城市生活环境。

  建设学习型新城乡:

  ——完善学习型温江的活动载体

  2007年,温江区确定每年7月为全区建设学习型温江“学习节”,定期组织各类讲座、报告会、读书会、知识竞赛、家庭读书竞赛等文化教育活动,倡导良好的阅读学习风尚,营造创建“学习型温江”的浓厚氛围。

  以“教育五进基层”为切入点,温江区开展社区教育讲师团进基层、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进基层、校园文化进基层、“小手牵大手”活动进基层、“新思想新观念”宣教资料进基层;建立“家长学校”、“周日学校”、“假日学校”,编印发放《社区教育读本》、《温江农民创业人才培训读本》、《创业者之歌》,延伸学校德育,辐射校园文化,放大学生对家长的引导带动效应。

  2006年,温江区提出,全面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用3年左右的时间构筑起学习型温江的基本框架,构筑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步的完备的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采写胡德福张建勋 陈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