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工资“发过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10:35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过去,我们要务工,就得到广东去,如今,我们不用走出大山,在村里就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俗话说远走不如近爬,我们乐意在村里的私营企业上班领工资。”博白县那林镇珊瑚村黄泥田屯农村妇女李菊丽说。

  地处山区的黄泥田屯现有435人。以前,村民除耕种好为数不多的水田外,还上山打柴伐木,将柴木运到60多公里外的县城换生活费。一些村民为了生计,就到外地去打工。自1996年起,村里的一些较能干的村民看到本县顿谷、江宁等乡镇从事工艺品编织业能增加收入,就主动到外地去学习编织,取经回来后,黄泥田便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家作坊式的工艺品编织小厂。该屯村民邱永强认定工艺品编织业前景广阔后,就多方筹资大刀阔斧兴办工艺品编织厂。他经营的博白县那林鑫田工艺品有限公司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编织工艺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平均每天约有180名村民进厂从事编织业,与同行相比,他们的月薪在当地算是较高的了:焊工每月工资超过1300元,一般工人的工资为1000元左右。村民邱永玉是一位“老编织”,非常热爱工艺品编织业,她进厂编织每月能挣1000多元,还能回家打理家庭。

  到目前,黄泥田屯已有六家较大规模的工艺品编织企业,可安排就业人员近1000人。由于编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加上手工编织易学,因此该屯男女老少都会编织工艺品。有时由于民营企业老板与外商签订的订单较多,在一定时间内要按约定生产出大量的编织工艺品,而村里的劳力不足,难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老板不得不将编织原材料发到浦北县小江镇等地让当地的群众编织挣钱。浦北县小江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博白佬编织做得大,工资发过界。”黄泥田的编织业不仅带富了当地村民,还为外地人提供了就业好机会,鼓了外地人的腰包。

  “‘三多一少’是黄泥田的最大亮点。”那林镇珊瑚村村委主任江庭汉在介绍情况时说。“所谓‘三多’,就是楼房多、汽车多、考上大学人数多。据了解,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村民就业提供了舞台,村民通过努力后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富裕人家,手中有钱的农民建起了楼房、买了汽车,还重视教育,每年都有农家孩子考上大学。我们村虽然只有400多人,但全村每家每户都建有楼房,已有10多户人家先后购置大小汽车17辆,全村已有29人考上大学。这与邻村相比,显得非常多了!”江庭汉亮开嗓子高兴地说。说到“一少”,他又说:“黄泥田的违法犯罪案件很少!手里有钱的村民只是求安、求乐、求和谐,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黄泥田屯是那林镇众多村屯的楷模,该屯正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格局,该屯民富、平安、和谐,与当地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密切相关。今后我们要致力培育出更多的农村民营企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那林镇党委书记高越接受采访时充满信心地说。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吴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