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女子因死亡风险拖延手术20年 心脏大如足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06: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首席记者 傅艳 见习记者 刘坤 摄影 李祥云

  昨日下午3时20分,川大华西医院停车场,瘦弱的尤女士在弟弟的搀扶下,缓缓坐进车,朝自贡市富顺县驶去。出发前她再次给母亲打去电话:“妈妈,等着我,我大约晚上7点过就到家了!”尤女士于9天前在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成功接受了早该在20年前进行的高难度心脏病手术。

  20年前,尤女士被检查出风湿性心脏病,医生建议:迅速做手术。20年来,因为母亲李女士害怕女儿上了手术台就再也回不来,老母亲一直不同意尤女士做手术;孝顺女儿在这20年里选择了对妈妈的绝对认同。为了不让妈妈察觉出她所承受的病痛一天天加重,她在妈妈面前一直努力保持着平静,每天安静做家事,一家人都不再提“做手术”这三个字,以为这就是坚守住亲人生命的“秘诀”。时光在这对性格相似、谨小慎微的母女面前,似乎变得停滞了。但是,病变的心脏在女儿胸腔里一天天悄悄膨胀着,20年时光,原本只有拳头大小的心脏竟然长大了极为罕见的十几倍大,已经超过了足球,而心脏功能衰竭的程度,从“轻度”发展到“重度”乃至“极重度”……假如再不做手术,尤女士将会有生命危险!

  上篇 母女坚守生命20年

  不让妈揪心 女儿手术拖了20年

  17日,记者在川大华西

医院胸心血管外科26床,见到了清瘦的尤女士。刚刚成功接受了高难度心脏病手术的尤女士,梳着光洁的独辫子,虽然面色稍微显得有些蜡黄,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得多。得知记者想要采访她,尤女士愣了一下,立刻像孩子一样笑了笑,点点头,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故事。

  她今年已经39岁了,富顺县人,小学教师,至今未成家。20年前,尤女士因为严重感冒突然咯血,被送到医院后她从医生处获悉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医生对她和家人明确地说,这种病靠吃药是好不了的,惟一的办法是尽快做手术。拖了20年后,手术前她的心脏病已经非常非常严重了:“旁人搀扶着勉强爬楼梯到二楼,就会累得必须蹲下或者坐下休息很长时间。”尤女士说,10月4日她住进川大华西医院,10月10日由杨建教授主刀,成功进行了体外循环二尖瓣瓣膜置换、三尖瓣成型、心房缩小手术。

  “既然20年前就知道这个病需要做手术,为什么不早点做呢?”记者问。“妈妈怕我下不了手术台……对我来说,妈妈最重要,所以拖了20年。”尤女士淡淡地回答,但是眼泪突然夺眶涌出。

  尤女士说,妈妈现在已经68岁了。当年,19岁的她面对如此重大的抉择自然选择听从家人意见。当时妈妈明确反对,作为女儿,她始终认同最无私地爱着儿女的妈妈作出的任何抉择。面对妈妈的坚定,她选择了用行动来配合妈妈。哪怕这20年来,她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其实正一天天变得脆弱,但她总是把病痛埋在心里,不让妈妈知道,不想让她难过。尤女士说到这里,泪水再次涌出眼眶。

  女儿承诺 妈妈 我会活着回来

  10月4日,尤女士准备到成都做手术。她清楚地记得,离开家的时间是中午12点正。妈妈一个人,送她和堂姐坐车。尤女士说,吃中午饭时,妈妈对她说,“要多吃点饭”。尤女士说,当时她对妈妈说“妈,我没胃口,只能吃一点点。”妈妈沉默着走进厨房,为她端出一盘炖豆腐放在桌子上,然后就走进厨房,很长时间没有再出来。

  “妈妈送我和堂姐到门口打的,我们都没说话,我和堂姐坐上车,向妈妈招手,小声对她说了一句,等着我,妈妈,我会活着回来。”尤女士说,她把车门一关,就回头透过车窗看着妈妈。“她慢慢地招手,整个人都没有精神,好像站得不稳,就快虚脱一样,我看着她慢慢从视野里消失……”说到这里,尤女士泪水止不住地涌出来。

  父亲之死 母亲心里留下阴影

  20年的坚守,究竟什么原因能让这位深爱女儿的妈妈如此固执?谈及这个话题,尤女士提到了“17年前爸爸突然因心脏病去世”,她流着泪回忆着,说自己永远都记得父亲去世的那一天。“1990年4月13日晚11时……那天晚上下着很大的雨。”她说那时自己刚被诊断心脏病3年,爸爸妈妈硬是把她当成“国宝”一样照料着,每当她感冒一家人就“如临大敌”,谈起“心脏病”三个字全家人就只担心她的安危。那晚她早早睡下了,突然接到电话让自己赶紧去医院。等她淋着雨来到病房,只见妈妈站在窗边不说话,脸上满是眼泪,因心脏病突然过世的爸爸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爸爸突然因心脏病去世,对妈妈是个巨大的打击,从那天起,妈妈突然就冒出许多白头发,整个人也蔫了下来,‘心脏病’,给妈妈带去了精神上的‘恐慌’。我想,这就是原因吧?”

  也许是遗传的缘故,尤女士的性格其实和妈妈很相似,同样地谨小慎微,喜欢宁静的生活。而13年前的一次感情历程,曾一度打破过这份平静。那次最终没有成功的恋爱,让26岁但心脏病已相当严重的尤女士发生了脑梗塞、左半身偏瘫!在抢救室里昏迷了七天七夜,等她终于苏醒过来,护士告诉她,妈妈一直在床旁守了她七天七夜、哭了七天七夜!这以后,全靠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终于康复,重新回到小学校教书。这以后的日子似乎就变得平静起来。

  大约20天前,妈妈突然很平静地捅破了那层母女俩坚守20年不提及的话题:“要不,你还是去做手术吧?”听了妈妈这番话,尤女士知道,这是妈妈希望留住自己在她身边而做出的新的抉择。

  下篇 母亲炖鸡汤等女回家

  昨晚6时许,记者电话联系了正在富顺家中苦苦等待女儿回家的老母亲。电话另一端的老母亲高兴地说:“女儿要回来了,我高兴!”

  老母亲说,女儿被查出心脏病后,那时还在世的丈夫一直想凑钱为女儿医病,但她坚决不同意。“当时我有两个邻居就是得的心脏病,进了手术室就没再回家,我还去问过社区里一些很有名的医生,他们都说手术有风险,我害怕,怕她下不了手术台。病着,我守着,照顾着,至少她能活着。”20年来老母亲一直很固执,不同意手术,“其实现在我真的很后悔,我以为那样做对女儿更好。”

  “孩子们要回来了,我今天一早就去菜市场买了一只鸡,给他们炖了鸡汤。”

  昨晚7时许,尤女士回到富顺县城,和亲爱的老母亲团聚。

  ○生命评论

  生命不应“带病行走”

  周明华

  作为生命之动力源的心脏,竟在20年内长大到正常人心脏的10多倍,这是一种何等揪心的身心重负?尤女士靠的是一种什么力量来支撑这份重量?走上呵护与扭转病情危局的手术台,尤女士一走就是20年,这20年漫漫人生路上,她从一名少女变成中年妇女,母亲由中年妇女变成一名白发染霜的老人,在母女诠释温暖亲情的一行行足印之外,也留下了一声声叹惋——生命与健康,活者与前行,构成这对母女人生历程里的关键词。

  或许有人会为他们的行为纳闷,19岁的女儿何以不响亮地告诉母亲:妈妈,你等着我健康地回来?但我却能真切地体味到亲情、手术、健康这些“字眼”在这名母亲心中的矛盾煎熬。一个瞬间失去丈夫的妻子,一个孤单的母亲,攥于手心的亲爱就剩下自己的宝贝女儿。而女儿像自己离去的丈夫一样,又得上那种心脏病。此时,作为妻子的李女士首先想到的是丈夫永诀自己而去的悲怆回忆;作为母亲的李女士,她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女儿被送上手术台,那样的场景将是何等的让她牵挂。

  但越是这样,作为一个活在世上的人,除了相信自己和身边的亲情之外,越应相信同样活在这个世上的同时代的人所架构起的那一方生命的“呵护台”。即便我们一来到世间,社会就会在我们面前悬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的解答者还是自身,我们在自救的同时,也应有顺应社会、寻求他救的意识。事实上,尤女士顺利而安全地做了心脏手术,便清晰地注解了这个人生命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从地球出现生命体以来,任何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有一套适应环境变化的本领。人类更是这样,要使自己的生命在各类不可预期的环境中逢凶化吉,就需有适应环境甚至创造环境的意识与能力。母亲在怕失去亲人生命的“私情”驱动下,不自觉中将女儿的生命游离于救护的希望之外,而女儿也在不由自主地顺应着这份孝敬与善心,使这条他救的路径变得此等漫长。

  奥斯勃说过,我们活在世上不是为自己而向生活索取什么,而是试图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即便这对母女牵手的20年“带病行走”不是为了索取什么,我依然在祝福健康手术回家的尤女士的同时,为生命中的那些正“带病行走”的人们进一言:不要以伤感与消极的眼光去看待未来和社会替我们设置的“他救路径”。相信社会和适应环境,生命之花朵必将在顽强中盛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