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摩配店老板收藏600余台古董相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00:43 华龙网-重庆晨报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吴久久)前天上午10点,牟华在渝北新牌坊的家中打开书柜,取出几台老相机精心擦拭。牟华今年36岁,而他过去15年里收藏的老相机,可从书柜到地板,铺满十多平方米书房。

  他在街头摆弄相机,打开相机前盖,拉出手风琴一样的折叠皮腔,对某处景物聚焦时,总会有路人好奇:“你哪里买的数码相机?好丑哦!”这样的提问让他开怀大笑。

  七八岁学会用纸做相机

  “我先后收藏过的相机大概有600台。”但牟先生坚称,自己只是一个玩相机的发烧友,还不是真正的收藏家。他是四川泸州人,现在在重庆经营着一家摩托车配件厂,事务繁忙,“玩相机只是调剂生活。”

  牟华说,他七八岁时就按《少年科学》的介绍,学会了用纸壳做相机。后有过近十年并不成功的摄影爱好,他从母亲所在单位的处理物品里找到几台旧相机。他发现自己对这种机械本身的爱好,超过了拍照片,就开始将对摄影的兴趣转移到了老相机上来。

  “相机是工业时代的艺术品。”牟华说,他迅速痴迷于相机,戒了烟,戒了打牌,业余时间都玩老相机。书柜逐渐被一台台老相机塞满,将一台古色古香、做工精美的老相机捧在手里,摩挲一番,上快门,对焦,“喀嚓”空拍,他觉得其乐无穷。

  数万元古董相机失窃

  对于名贵古董相机,牟华并不热衷,他感兴趣的是各种古旧相机的制作工艺,200元的低档机也同样让他兴趣盎然。牟华记不清为此花了多少钱,他评价自己的藏品,“多半是些不值钱的垃圾”。

  为了解一些老相机的制作工艺和构造,牟华不惜将其大卸八块。“第一次拆一台老相机时,我被它的机械结构搞迷糊了,整整研究了一周,才将机器重新装好,当时骄傲得不得了。”牟先生说,他现在已变成了行家,许多老相机经他打理,都焕发了青春。

  牟先生结识了全国各地的一批相同爱好者,常在网上交流,并交换收藏品。

  1999年的一天,窃贼闯入家中,盗走了数十台古董相机,其中有几台是非常罕见的珍品。“虽然总价值不到10万元,但收集起来很不容易。”这次打击让他几乎对收藏失去了兴趣,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后来一想,不过是玩嘛。”

  “重庆造”不比日本落后

  “重庆造的相机,当年并不比日本相机落后多少。”在今天

数码相机盛行的时代,牟华对重庆造评价不低。

  他介绍,1990年以前,重庆曾是中国最重要的相机生产地之一,生产的“珠江”、“明佳”等相机在国内很有影响,其中包括中国投入生产的配制最齐全的35毫米单反相机“珠江”S201,曾销售到香港、东南亚等地。

  不少摄影爱好者至今认为,重庆生产的一些相机是最好的国产相机产品。

  老相机看出民族性格

  “从相机上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牟先生说,“俄罗斯相机简单、实用、不花哨;而德国人一向严谨,生产的相机中规中矩,精巧耐用,工艺精湛;日本人习惯精打细算,生产的相机相对来说功能强大,成本低廉。”

  “前苏联的相机不乏冒进产品,有些是为了超越西方的政治指标而研发的,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吃了大亏。中国文革期间研制生产的‘东风’相机也是这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