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校考核学生政治上进心引争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08:1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秦晖 通讯员 孔晓明) 10月以来,广州各高校都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综合测评”,随着各校各学院综合测评获奖名单的公示,高校里一时间风声四起,这个“集万众瞩目于一身”的测评引来了大学生最广泛的关注和议论。 测评结果决定奖学金评定 “学院居然把我们的测评结果直接挂在宿舍楼梯间。”在广州某重点高校读大二的学生小陈义愤填膺地在学校BBS上发帖,质疑学院的做法,引来了大量的回帖。由于综合测评结果直接决定奖学金评定,因此获奖名单是按规定要公示的,但部分学校和学院将所有同学的测评结果一并公布,让不少人感到难以接受。“这让排名靠后的学生怎么办?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生活”。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综合测评,但对结果的处理还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院会将结果全部公布,有的则很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只将最后获奖的人选公示,其他学生的测评结果只有自己知道。 没加分的社会活动没人干 事实上,大学生们对综合测评的意见还远不止公布结果这么一小点。盛行于各个高校的综合测评大致是类似的,一般就是从品德、学业、课外活动等方面对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打分,再综合最后成绩来确定奖学金的归属,这其中涉及到的每一个评定项目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 其中学业等主要看成绩和学术成果,课外活动一般会根据担任的不同社会职务和参与活动情况制定不同项目的分值,而品德则主要靠负责测评的老师和学生进行打分,这也成为学生们意见较大的一环。 不少学生认为,德育考核中如政治上进心、关心时事政治、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观因素比较重。另一些同学也认为,测评人员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了解,这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公平。 其次,综合测评所带来的非议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品行量化使得学生的学习、工作变得更加功利化。此外,由于部分学校通选课在综合测评的考核范围之外,许多同学更加不重视通选课的学习。 记者采访了某高校一门通选课的老师,他认为,综合测评的考核方式其实也还是一个试验品,本意是好的,引导学生以学为主,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问题出现在执行环节,品德和文体附加分项目的不定性,导致一部分功利心强的学生从一开始就盯住加分项目来参与,这样下来就显得事与愿违了。 有统一标准更客观 对于综合测评,学校和老师也有不少的话要说。广外学生处思政科陈红霞老师表示,用定量方式来评价定性的品质、能力,肯定有它不足的地方;但就考核评价而言,它能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使综合测评操作起来更客观。陈老师解释道,综合测评办法都是多方征求师生意见的结果。 有老师认为,综合测评不仅让同学们对自己有了一个很清晰的了解,明确了今后学习生活的方向,同时也让老师对大家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盛行于各个高校的综合测评,一般从品德、学业、课外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打分,再综合最后成绩来确定奖学金的归属,其中涉及到的每一个评定项目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