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踏遍大江南北收集千余笔筒(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03:23 大连晚报

  

踏遍大江南北收集千余笔筒(图)
踏遍大江南北收集千余笔筒

  这位大连老汉希望办一个笔筒展览馆,在奥运期间给世界各地的友人观赏,向他们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

  ■文/图 本报记者 徐婷

  精美的侍女图,色彩缤纷的山水画,名人的诗词……勾画在各种形状、各种材质的笔筒上面。这是记者在家住中山区桂林街道,今年63岁的龚先生所收集的笔筒上看到的图案。从1963年攒下第一个笔筒后,44年来,他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只要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不忘收集款式不同的笔筒。

  收藏初始:只是爱好

  昨日,记者来到龚老先生家中,看到了他收藏的极具特色的笔筒。“收藏的笔筒实在是太多了,虽然空出一间屋子专门摆放,但是仍有很多已经摆不开了。”一进屋龚先生就开始介绍他所收集的笔筒。

  龚先生拿起一个透明的、很普通的有机玻璃笔筒,告诉记者,这个笔筒就是1963年他开始收藏的第一个笔筒,当时这种材质刚刚兴起,从那以后,他就喜欢上收集笔筒。起先,他只是单纯的收集,根据笔筒的大小和材质,或者上面的图案。看着柜子上一排一排的笔筒,龚先生颇有一股成就感。

  龚先生告诉记者,单独用来陈列笔筒的屋子,因为空间有限,只摆放了600多个。“放在屋子里的,大部分都是一般大小的,根据图案、花色和材质不同分别陈列,稍微大一些的放在阳台柜子上,还有400多个被分散放在其他的地方,像是其他屋子的桌子下面,还有包裹暖气的木格里。”

  收藏过程:开始钻研

  龚先生表示,刚开始收集就是觉得好看,并且非常喜欢,同时还收集其他物品,像是印章、邮票等。但是在收集过程中,他发现笔筒也有它自己的文化,不同时期的笔筒花纹、装饰、材质、主题也都不尽相同。“于是我就越来越感兴趣,翻阅各种书籍,查找相关的记录,包括笔筒上所画图案的故事,所写诗词的意义,甚至将收集来的笔筒,进行年代鉴定。”龚先生骄傲地说。

  说着,他便拿起不同纹饰的笔筒,为记者介绍它的年份,和上面纹饰所代表的意义及故事。“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千里走单骑’的笔筒,它的意义符合现在尊敬老人,创造和谐社会的主题。”他手中最早的笔筒,经过鉴定确认是明清时代的,还有不少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的笔筒。

  记者看到,最小的笔筒仅能放下一支很细的笔,最大的笔筒相当于一个大花瓶;除了古色古香的笔筒,还有个别形态新颖的现代笔筒;笔筒上的纹饰从形态各异的人物,到花、鸟、鱼、草等应有尽有。还有一个笔筒四个面上,印有四代国家领导人的头像,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为了收集款式、样式和年代不同的笔筒,龚先生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哈尔滨、牡丹江、乌鲁木齐到福州、厦门,甚至连日本、非洲和俄罗斯都涉猎其中。“那时候年轻,工作也在外地,经常会出差,到一个地方,无论是工作还是旅游,我都会抽时间去市场上‘淘宝’。”龚先生笑着说。

  收藏至今:希望发扬

  如今,龚先生觉得这不仅是一项个人收藏,也能体现出中国的一种文化。因为笔筒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而笔筒上的纹饰,也代表甚至宣传一段时期的特点及文化。

  “我现在有几个愿望,首先希望能和奥运会组委会取得联系,以奥运为主题办一个笔筒展,宣传中国具有特点的文化,然后进一步研究各种笔筒的年份和上面纹饰的意义,出一份光盘具体介绍每一个笔筒。”龚先生希望,能够将笔筒文化推广出去,要有趣味性的从笔筒上的纹饰、诗词来表现出可以学习的故事和文化,以特别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历史,和大连人对文化的热爱。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我觉得应该通过宣传,防止这种文化的消失或者停滞不前,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龚先生觉得,单纯的收藏只能是个人爱好,如果办一个专门的展览馆来展示、保存这些,不仅促进古老文化发展,也能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悠久文化艺术。

  图片说明:龚先生手中拿着自己最喜欢的“千里走单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