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巷:原来这里曾经坐落一座名寺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7日02:14 东南快报

  “……下路红墙十锦庙,梅坞过岭仓前桥,中洲、大桥设税馆,中亭街鱼货两边排。小桥左边排生果,安民崎顶换退衣(旧衣),横街巷口酒米店,惠洋境内拣棕毛。……”老福州的“路引”歌谣,你熟悉吗?借此故名,讲述福州地理变迁的往事。

  

佛寺巷:原来这里曾经坐落一座名寺庙

  提到仓山,大家脑子里浮现出那些极具各国特色的领事馆建筑、民国建筑群,美轮美奂,让人不由感叹地灵人杰。今天说的是一条不太起眼,名字却有几分来头的路——佛寺巷。

  从天安堂隔壁的台阶上去,同样是一级级石阶,直到遇到一道木门,里面住着一户户人家。而止步于此,抬头看门牌上便写着“佛寺巷”,指明往右的这条狭长小径。

  而它,便得名于面前这道门进去的一整片建筑,这就是“天宁禅寺”。天宁寺已面目全非,但不可改变的是人们的记忆,住在其中的几十户人家,都能说出当年坐镇大殿堂的高达六七米的特大塑金弥勒佛。如今骄傲已不复在,只徒留两座同样高耸的青石碑,贯穿两层,要住在这里的阿姨掀开壁纸,方能见到。碑文为楷书,一千多字,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群众捐资修葺该寺事迹和捐款人姓名。

  光这石碑,足以说明它的一段历史。而天宁寺,却是福州郡守王祖道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主持修建,并名为“崇宁寺”。政和元年(1111年)敕改“天宁万寿禅寺”,因寺庙坐落天宁山(仓山曾名)而得名。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还曾更名为“报恩光孝寺”。

  如今眼前能见的这一级级饱经沧桑、粗糙的石阶,也非当年石,经长者指点,今日江滨公园北侧江滨仍可见当年香客、游人登山入寺和上下船之道头。抗战初期,为阻止日军由海路入侵福州,人们还把这寺前石阶的石板撬走填筑于闽江口水中,遂留下土路,现石阶为后人所填。

  由此进,现包公庙所在处原为天王殿的东侧室,天王殿轮廓仍在,屋顶的斗拱还可证明是明代建筑,曾经四尊威风凛凛站立的金刚,曾让侵略军望而却步。往里走是弥勒殿、大雄宝殿,现为天安小学校园,东行百步,曲折东北行,乃旧时放生池,现也只留下一段小径与旁边的岩壁。

  宝殿左旁为方丈住所,而与方丈室相邻而居的是英国领事馆,那时领事馆的人吃完水果,老把核扔到山坡上,日子久了,便长出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果实成熟了,去采摘指头大的黄色番茄,就是儿时的一桩乐事。

  天宁寺还曾让不少名人发思古之幽情,方丈室东“青松千盖,与巅山齐,日影不利,傍为松风堂。”而南宋丞相、民族英雄李纲被罢相后,就曾隐居于此读书作诗,“旅泊不求安,少憩南台宫”“疏林摇碎月,虚馆回含风”,都是此时所作。著名诗人陆游游天宁寺也有诗云: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有不胜今昔之感焉,用来形容笔者现在的心情,再合适不过。

陈潜/文 本报记者 李剑准/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