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郑老汉编的竹箩能打水更能装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10:01 云南日报

  “竹篮打水一场空”,在郑老汉面前是说不过去的

  

郑老汉编的竹箩能打水更能装油

  这只大油壶已经有些年头了

  

郑老汉编的竹箩能打水更能装油

  郑老汉做油壶的家当已经闲置了

  

郑老汉编的竹箩能打水更能装油

  最大的油伞直径有两米左右

  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有人用竹制的篮子去打水,那就什么都打不到。可在腾冲固东镇甸苴村,有个年过8旬的老汉用手工编制出来的竹箩不仅能打水,而且还能装酒、盛油。总之,凡是液体的东西,郑老汉都能编个竹箩把它们装起来……当地人给郑老汉这一物件取了个不大相称但很形象的名字——油壶。

  既然郑老汉编的箩又能打水,又能装酒和盛油,那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竹箩?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来到了固东镇甸苴村荥阳小组,见到了年事已高但仍精神矍铄的郑映海老人。

  虽然提前约过老人家做采访,但到郑老汉家时,老人却不在家。找到村支书一问才知道,郑老汉觉得现在自己的手艺闲置许久,已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不太愿意再向外人透露。在村干部的再三劝说下,郑映海老人才答应和记者见面。

  郑映海今年已81岁了,祖居甸苴村里,虽然年事已高,但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腰杆挺得很直。看到老人走进堂屋,记者忙起身迎接,一边给老人递烟一边表明来意,郑老汉却笑着推开了记者的香烟,一边顺手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旱烟:“你们抽,你们抽,我还是吃这个劲大点。”

  油壶绝艺已近失传

  郑老汉介绍说,油壶在当地又被叫做油笼,既能装水,也能盛油,以前在当地曾广泛使用过。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塑料、铁制容器的大量出现,这种油笼已渐渐被弃用。一些会这门手艺的工匠也都纷纷转行去做竹箩、油伞等竹制品了。郑老汉自己用竹子编制油壶的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如今已有50多年了。以前在甸苴村一带,会做油壶的有10多个人,但现在只剩下他和同村另一个叫郑家朝的老人还会这门手艺了,因为年纪的关系,郑家朝也早就没做油壶了。前些时候,他专门为电视台录制节目时做过一个,做好后,被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作为收藏品拿走了,现在家里只存有一个用了几十年的老油壶。再过几年,也许就再没人会做油壶了。说着,老人吩咐孙子上楼找来了这个早已闲置不用了的老油壶。

  做油壶养活一家人

  这只油壶高50多厘米,厚20多厘米,“瓶”口直径约20厘米,从外形看就像一只大的军用水壶,由于闲置不用和以前用来盛油的关系,被油和泥灰的混合物糊满了外表,看上去黑黢黢的。郑老汉说,他的油壶最多装七八十斤油,最小的也能装四五斤,这只还不算大。“你可别小看了这油壶,”郑老汉说,“当年我可是凭着会做油壶的手艺轻轻松松就养活了一家人啊!”

  老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自己会这门手艺,所以他和村里的10多个工匠一起编制了大量的油壶来卖。由于又便宜又实用,所以在当地很受欢迎。当年自己年轻力壮时,一天就能做一只油壶,做好后就一对油壶能卖12元。这样下来一个月可收入180元左右,这在当时抵得上一个壮劳力一年的收入,所以当年我养家糊口靠的就是这门手艺。“只是到了后来,塑料桶大量上市后,就没有人要了,自己也就慢慢地不编了。“几十年了,如果你们不来,还真的很少有人会跟我提起做油壶的事呢!”郑老汉不无遗憾地回忆。

  油壶工艺十分考究

  郑老汉说,油壶看似简单,但编制起来还是有很多讲究,难就难在如何让它装水不漏水,装油不漏油。

  老人说,他编制油壶用的材料都是取自于当地出产的一种大金竹,先编成竹箩,再去一个叫青岩的山洞里找回一种叫催干子的矿石用来做干燥剂,配上准备好的猪血、石灰、香油等熬成浓缩油料,熬上一两天后,到集市上买回手工棉纸分两层涂裱,再刷上苋油后晾干,一只油壶就做成了。

  老人说最关键的工序就是在熬制油料上,首先各种材料各有比例,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熬制时温度还不能太高,要保持在90度左右。做好后既可以装油,也可以用来装水,以前很多马帮就大量地使用油壶来驮水,而且很坚固几乎可以用上一辈子。

  说到兴致上,老人略带遗憾地说,很长时间没做油壶了,家中已没有现成的材料,如果要重新做一只新油壶,从开始准备到做成至少需要4天至5天的时间,要不我现在就做一只给你们看看。老人顿了顿又接着对记者说道:“今天你们要急着赶回去,等下次你来时,我一定做一只精致一点、小一点的油笼送给你。”

  多才多艺的郑老汉

  “我编的油伞也是价廉物美,牌子叫做荥阳纸伞,”老人自豪地介绍说。“老爷子的确很有名,连中央电视台4频道、四川、湖南和当地的电视台都来采访报道过。”甸苴村65岁的村支书郑俊廷接话说。

  郑俊廷说,老人辛苦一生,为人率真耿直,在村里可谓是德高望重。在油壶失去实用价值后,由于不忍丢掉自己的手艺,他就转为编制竹凳、竹篓、竹簸箕和油伞卖,生意也一直很不错。现在虽然已80多岁,儿孙满堂,但却仍闲不下来。除了坚持编制竹艺制品以外,每天还照样放牛、劳动。另外老人还爱好广泛,还是村老年协会的领头人,每逢村里有什么活动时,老人都要登台表演,唱一唱、跳一跳花灯,一展歌喉。

  当地要抢救编制油壶的工艺

  随行的固东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孙志安介绍说,根据当地掌握编制像油壶、油伞等竹编民间工艺的艺人年纪偏大,而且已越来越少的情况,目前该镇已向县文产办提出计划和申请,对这些民间手工绝艺进行抢救和挖掘,并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将油壶这一类的竹编制品开发为与旅游相关的产品,以达到实施保护的目的和效果。

  崔 敏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