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助残助孤人物系列:55年一家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08:24 河北日报
■寻找身边的感动 晋州市东张村村民刘造领一家,55年来悉心照顾智障孤邻刘明锁。近日,刘造领和小女儿刘平秀被授予“晋州市优秀道德公民”荣誉称号——— 10月18日下午,秋阳暖洋洋地照在晋州市东张村村民刘造领家的小院里。大女儿、二女儿又约齐来看望他以及她们的“哥哥”———刘明锁。77岁的刘造领高兴地看着“儿女们”笑得合不拢嘴。 邻居变亲人 今年72岁的刘明锁本不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先天智障的他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老父亲一个人带着他生活了十几年,最终积劳成疾病倒在床。心地善良的邻居刘造领夫妇开始主动照顾这对父子。 1952年,刘明锁的父亲离开了人世,临终前把儿子托付给了刘造领一家,他认定了这是一家好心人。当时17岁的刘明锁认准了一条:“俺爹说了,他走之后让我跟着小刘叔过。” 在那个年代,每家自己的口粮还不够吃,谁也不愿再增加一个只会吃饭不能干活的“负担”。可刘造领说:“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肯定少不了他的。”就这样,刘造领一家收留了刘明锁,照顾起他的生活起居。 当时是生产队年代,谁家的劳动力多,挣的工分就多。刘造领家只有自己和妻子两个劳动力,几个孩子还小。不能挣工分的刘明锁因为正长身体吃得比谁都多,刘造领夫妻并不因此对他有丝毫嫌弃,家里有吃的都先紧着刘明锁。刘明锁还经常“犯病”跑丢,一家人就得到处找他。有的村民说丢了就别找了,省得拖累你们。刘造领的妻子就说:“他就是我的儿子!怎么能不管他呢?”刘造领的女儿们开始也嫌弃刘明锁,母亲就教育她们,他是哥哥,应该好好照顾他才对。慢慢地,孩子们开始懂事地照顾、谦让这个“哥哥”。 1971年,刘造领的妻子去世,临终前她放心不下这个“儿子”,女儿们对母亲保证:“我们会照顾好哥哥的!”为了支付妻子的医疗费、养活女儿们和刘明锁,刘造领卖了自家的宅基地,搬到刘明锁家的小院子里住下来,靠着这笔钱挺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刘造领说,最困难的时候,他在生产队曾经8年没有分过红,一家老小就靠着那点口粮过日子,即便这样,家人也从没让刘明锁受过委屈。 当生产队长的刘造领忙于队里的事,二女儿经常是背着一个妹妹,领着一个妹妹干家务活,还要照顾刘明锁。白天干完活,晚上还要织布、做衣服、鞋子,很是辛苦。一次,不堪重负的二女儿喝了很多酒,醉了好几天,她说那是最轻松的一天。 接力传爱心 由于刘造领家全是女儿,和智障哥哥生活在一起,不便之处自然少不了。刘明锁常会“犯病”,犯起病来就不吃不喝,还发脾气,到处乱跑,甚至见人就打。有一次“疯病”发作,他光着身子跑出家门,在村子里四处跑,正巧刘造领不在家中,小女儿刘平秀担心他有危险,就紧紧跟在后面。“那时候毕竟还是小姑娘,他又光着个身子在外面跑,好多人都知道他不是我亲哥哥,自然有说闲话的。”当刘平秀拽着一丝不挂的刘明锁往家走时,一个村民竟然说:“为了个傻子,坏了自己的名声,不值!”倔强的刘平秀当即就不干了:“他是俺哥!叫明锁,你不能叫他傻子!” 其实刘明锁不犯病时也很懂事。他知道家里人对他好,也对家里人好。村里放电影,姐妹几个领着他一起去看。一时没看见小妹妹,刘明锁以为她走丢了,就回去找,在路上被邻村的人打伤了腿。家人找到他后都心疼得哭了,还去找欺负他的人理论,直到对方赔礼道歉。 时光荏苒,刘造领渐渐上了年纪。几个女儿先后出嫁了,小女儿刘平秀因放心不下父亲和“哥哥”,决定招上门女婿,前提是必须要接受明锁哥哥,待他要像自家人一样。最终,一个孤儿和刘平秀成了家,待刘明锁也非常好。 现在,嫁出去的姐妹几个经常接刘明锁去各自的家里吃饭,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个舅舅,和他一起玩得很开心。每次给姥爷刘造领打电话,也都不忘问候舅舅。刘明锁很亲刘平秀的女儿,每天都在家门口等着放学回家的她。 提起刘造领一家,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是一家子好人啊!”刘造领一家除了收留刘明锁,还曾经收养过村里的孤儿,看到路上的乞丐,他们也总会伸出援手。 东张村村支部副书记赵正才从小看多了刘造领一家的善举,他说:“好人必有好报,我代表全村感谢刘造领一家,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道德榜样!”在刘造领一家的影响下,村民家家爱老敬老。如今条件好了,村里也处处帮助这个特殊的家庭。 9月28日,晋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文件,决定授予刘造领、刘平秀“晋州市优秀道德公民”荣誉称号。 接过颁发的牌匾和证书,刘造领父女二人潸然泪下。刘平秀说:“我们其实没做什么。这么多年,我们相依为命,苦着、穷着都过来了,刘明锁就是我们的亲人。现在日子好了,我会更尽心尽力照顾好他。” 本报实习生刘伟 卫玮 本报记者孟瑞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