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瑞丽“一寨两国” 出国就像串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09:58 云南日报

  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

  

瑞丽“一寨两国”出国就像串门

  要是没有界碑,有谁能想到,这里就是边境线。

  

瑞丽“一寨两国”出国就像串门

  一个小牌子提示游客:不要越过了界。

  

瑞丽“一寨两国”出国就像串门

  横跨国界线的水井

  

瑞丽“一寨两国”出国就像串门

  热心的游客会帮季老板打水

  按照国籍,季是地道的缅甸人,但她每天早晚都要穿越中缅两国的国境线、从中缅71号界碑旁往返几趟,来到位于中国瑞丽一侧公路边的铺面上,她在这里经营着一家早点和夜宵的摊点,生意也还算过得去,小本生意用来贴补一下家用还是完全可以的。

  季的家位于和中国仅一沟之隔的缅甸芒秀村,从缅甸她家到她在中国的铺面,直线距离不过两三百米左右,但她做的却是名副其实的“跨国生意”。来她的铺面吃早晚点的除了附近两国村寨的边民外,还有往来的游客等。这里就是瑞丽中缅边境特有的景观、著名的“一寨两国”景点。

  两国人民同饮一井水

  瑞丽“一寨两国”景点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地理奇观。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因此,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边民们每月数十次地穿越神圣的国境线而浑然不觉。寨子里的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和睦相处,世代相承。

  10月下旬的一天,记者又一次来到“一寨两国”国门前,一群骑着小自行车的缅甸孩童,穿过71号界碑前的国境线,来到中国国门下,等待穿过马路到对面。经打听记者获悉,这些孩童是边境上在中国小学校就读的缅甸“小留学生”,记者前去准备和他们交谈几句,但这些“小留学生”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别的什么,呆望着就是不答。记者拿出相机准备拍摄,“小留学生”们更是要么就是不配合看着你的镜头,要么干脆一哄而散,记者好不容易抓拍到一张面朝一边的照片。

  一不小心就会跨出国界

  据当地的傣族群众告诉记者,附近的银井小学里有很多这样的缅甸“小留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对面芒秀村村民的子女。由于中国教育条件比缅方好,很多芒秀村民都愿意将子女送到中方一侧的小学就读。每天清晨和午后,这些“小留学生”们就背起小书包,很自然地跨过国境,每天数度往返于两国之间。

  中缅瑞丽段的国境线是弯弯曲曲、犬牙交错且没有明显的界限的,有时一条小沟渠或是一个田埂,就是两国的国界。在银井“一寨两国”景点,如果没有中方一侧威严的国门和值勤的边防武警以及对面缅方高挂的国旗和缅方移民局办公房,你根本就感受不到这里是两个国家,出入其间的两国边民就像随处见到的情景一样,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或者手扶拖拉机自由往来。

  从中方的国门直接往前10米左右就是中缅71号界桩,界桩往前就是缅甸境。游客在这里越过一步就跨出了国境。此时,游客只能往左侧的小径,沿向北而后向东弯曲的国境线,来到位于我方一侧两国边民公用的井水旁,感受“一井两国”的景致,井的右侧有一段很浅的、干涸的小沟渠,这就是两国的国境,如今,有关方面为便于管理,在沟边的我方一侧栽种了一排细竹,中间还留着一条横跨小沟两边的一条小道,这是为方便缅甸芒秀村的村民“跨境”前来“一井两国”打水特留的。

  项陆才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