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九十九道门槛挡不住逝去的繁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03:00 石狮日报

  

九十九道门槛挡不住逝去的繁华
石狮蚶江镇有一座古厝,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古厝最富特色的是它的99道门槛。在古厝住过的人也说不清它到底有多少间房,只知道多数房间不止一个房门。房门的大小各不相同,一些小门高度仅1.6米左右。房间与房间相互贯通,整个房屋的构架犹如一个迷宫。相传,国民党抓壮丁时,不少人躲进这座古厝,没有人能在古厝里抓住壮丁。曾居住在古厝的阿宝阿姨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说:“进去了就找不到人啦。每个房间相通,这个门进去,那个门出来,上哪找人去?”阿宝阿姨还告诉记者,这座古厝,名曰“风炉厝”,由于年代久远,她也说不清这名字的来历了。

  从古厝的外观上看不出它的奇特之处,很平常的一座老房子。一层楼的建筑,红色的砖瓦墙,木门显得破败不堪。古厝坐南朝北,面对泉州湾,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东西宽23米,南北长25米,很难想象占地面积仅575平方米左右的一座古厝,竟有如此复杂的建筑格局。

  走进古厝,发现里面已几近荒废。每个房间里堆放着杂物,大堂的墙上挂着先人们的遗像,门窗破损得很严重。阿宝阿姨告诉记者,近两三年来,原本居住在古厝里的人陆续买了新房搬出古厝,古厝就此荒芜。

  古厝的建造者———纪隆草先生的发家史,颇具传奇色彩。村里至今仍流传着关于他拾金不昧的美谈。相传,纪隆草原本是个穷小子,在蚶江码头做苦工,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某天,一个泉州的大米商在蚶江码头上茅房时不慎将一袋银子落在茅房里忘了带走,正好被纪隆草拾到。纪隆草为了寻找失主,一直等候在码头,直到10多天后大米商回到码头寻找遗失的银两,他才将银子如数奉还。大米商很感动,想将银子送给纪隆草,被纪隆草拒绝了。于是大米商帮纪隆草买了艘小船让他出海打鱼。这是纪隆草收到的第一笔意外之财。

  多年以后,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一艘船驶进蚶江码头,整船的人都饿得发慌,见码头边上有一户渔家亮着灯,就过去讨饭吃。那户渔家便是纪隆草家。虽然有了小船可以出海捕鱼,纪家依旧贫穷。但是善良的纪隆草还是把家中为数不多的大米拿了出来。船员们吃饱喝足后表示,要将一批货物寄放在纪家。纪隆草答应了。可自那晚以后,那些船员却再也没有出现过。纪隆草查看了货物,发现那是烟土。三年后,纪隆草卖了烟土得了一笔钱,开始造第一艘船,做起了对台贸易。

  渐渐的,纪家生意越做越大。最繁华的时候,纪家有100艘跑台湾航线的船。纪隆草成了泉州南门外的首富,被当地人称为“纪草头”。船工多,纪隆草就谋划着建房。道光年间,纪隆草填海建了18座皇宫式大厝,“风炉厝”便是其中的一座。实事上“风炉厝”是这18座房屋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却不是纪家的祖厝。相传,纪隆草富甲一方时,曾与当地另一个建了很多房屋的豪绅“金鸡头”较上了劲。他说:“我建的房屋,不但要比他多,还要比他有特色。”于是才有了“风炉厝”的99道门槛。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18座古厝倒了不少,现今尚有人居住的古厝,多数是经过重新翻修的。

  清朝时,以家族成员为主的两岸经商贸易公会被称为“航交”。纪家的“万吉航交”颇负盛名。纪家生意做到最大的时候,还在台湾买了一块地,种植稻谷、水果、蔬菜等。据说其产量可以供蚶江的所有居民吃上一年。这块地经营了近百年。到了纪家第四代、第五代子孙时,纪家渐渐没落,那块地皮才被卖出。在蚶江,纪隆草的后代仅剩下4个———纪荣国先生和他的三个姐姐。

  纪荣国先生说:“那些居住在古厝里的人多是我的堂亲。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他们获得了古厝的所有权。只有我和三个姐姐是纪隆草的第七代子孙。我们家族的人,大多数在我国台湾和马来西亚。在台湾,纪隆草的后人已经传到了第10代,人口达到300多。马来西亚的亲人也有100多个。我的大堂哥去马来西亚的时候才6岁。去年,已经80多岁的他带着他的子孙回蚶江认祖,说是怕他一过世,就没人知道祖屋在哪了。”(林祖武林文裕实习记者彭艳芳记者李琳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