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女孩瞒着家人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08:34 兰州晨报
冯晓凤得到英才中学全体师生的援助 平凉女孩冯晓凤的大学是偷着上的! 而就在这个“偷”字背后,掩藏着一个女孩一段既辛酸又传奇的经历——— 3岁,母亲突然精神失常;-小学毕业后,因为家穷,她第一次被迫辍学,和一些成年男人在砖场拉砖; 初中毕业后,她又一次被迫辍学,为了摆脱结婚换彩礼的命运,她在街头卖豆腐脑; 遇到好心人资助,她瞒着家里偷偷上完高中,偷着考上大学…… 童年,一段灰色的记忆 冯晓凤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她的童年,那就只能是两个字———灰色! 在冯晓凤3岁那年春天,她的母亲突然精神失常。十多年来,因为母亲,不仅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还让她的父亲变得非常固执,他认为,女孩子学习没什么好处。更可怕的是,母亲的病在父亲的心里埋下了阴影———他偏执地认为如果女孩子学习太好了,会和她的母亲一样,变疯的! 冯晓凤说,在那段酸楚的日子里,白发苍苍的奶奶用弱小的身子挑起家中的重担,奶奶常常为了能给她攒一两块上学的钱,在烈日下迈着三寸小脚到山沟里捡拾杏核变卖。为了挣钱给母亲治病,老实巴交的父亲常年在外地给人做苦力。 “每当想起这些,记忆就像针一样刺在我心里。”冯晓凤说。 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冯晓凤在很小的时候就干活帮家,做饭、洗衣、喂猪……更难得的是,繁重的家务活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习成绩。上小学六年级时,代语文课的老师生病了,仅有14岁的冯晓凤还当起了小老师,替老师代课,这一代就是半个学期,她所在班级的平均成绩居然在全镇20个小学中排名第一,她本人也名列全镇第一,240分的总分,她考了221.5分。 “其实,我心里一直很清楚,无论奶奶、父亲怎么为这个家努力付出,都无法阻挡疯癫的母亲将我们本来就贫困的家拖垮的命运。我小学毕业后,父亲就不想让我再上学了。” 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冯晓凤到当地的一家砖场拉砖,那儿几乎都是成年男人,他们一天可以拉30多车,冯晓凤一天也拉30多车,拉一车砖可以挣5毛钱。 眼看就到了开学的日子,冯晓凤说父亲却没有一点让她上学的意思,还不时会叨唠几句,说女孩子能上个小学就差不多了,就算学好了,将来还不是给婆家挣钱。 “上帝在此关了门,又在别处开了窗。”这是西方一句谚语。 对冯晓凤来说,父亲这道“门”是关上了,但是,在另一处有好心人为她开了一扇窗。 玉都中学发现小学会考第一名的冯晓凤没有按时报到,一位姓冯的副校长就派他的弟弟冯富元老师到砖场找冯晓凤的父亲询问原因。 在冯老师承诺冯晓凤的课桌由他解决后,父亲勉强同意她去上学,但父亲最后留下一句话:“考不上全年级第一就给我回来!” 值得欣慰的是,三年初中,冯晓凤的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名。 为“逃婚”上街卖豆腐脑 中考时,冯晓凤以667.5的高分被平凉师范录取。拿着录取通知书,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冯晓凤说家里的情况她最清楚,哥哥在2003年考上了黑龙江佳木斯市的一所大学,为了供哥哥上学,父亲到处求人借钱。十多年来,为了给母亲治病,家中已负债6万多元。 “记得每逢讨债的人来要款,父亲就唉声叹气,愁容满面。他会给来人许诺等女儿出嫁后有了彩礼钱,就还钱。”冯晓凤说每当要账的人走后,父亲就对她说,你也不小了,该给家中减轻负担了,快点把婚事订下来,要账的人这么多,咱们拿啥还呢? “后来,我悄悄地将录取通知书压在家中的木柜里,一个人偷偷地哭了一夜。” 眼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父亲有意无意的总是让她“嫁人”,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主要为了转移父亲“逼婚”的视线,冯晓凤学会了做豆腐脑,并将做好的豆腐脑拿到集市上卖。拿着第一次挣来的十几块钱,她第一念头就是给奶奶买点好吃的。她用一元钱买了3个油糕,用两元钱买了条围巾。回到家,她将热乎乎的油糕放在奶奶和妈妈的手里,然后将围巾围在奶奶的脖子上,看到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她的泪水夺眶而出。 遇好心人资助上完高中 冯晓凤说,就在她因“抗婚”和父亲僵持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喜事降临到她的头上。一天,她的豆腐脑摊点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平凉英才实验中学的陈守雷校长和老师到玉都镇招生。闲聊时,陈守雷校长知道了她上不起学的事,这位校长当即表态要晓凤去他们学校就读,一切费用全免。当她把这一喜讯告诉父亲时,父亲的回应却很冷淡:上高中,上大学要花那么多钱,还不如早早找个好人家嫁出去! 冯晓凤不甘心就此放弃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为了能上高中,她向父亲撒谎说,她有个同学在平凉打工,工资很高,叫她也去。父亲同意了。于是,她便以“打工”的名义到英才实验中学报到,并向校长、老师说明了自己的处境。陈校长告诉她:“你就安心在这里上学吧,高中3年1.5万元的所有费用学校全免,只要你考上大学,我们全力支持你!” 就这样,冯晓凤偷着上完了3年高中。 冯晓凤说,她始终没敢告诉父亲她在上学。每次回家,她都编造谎言称自己在某饭店、某公司打工,而且为了让父亲相信自己真的在打工,她每月还要借钱给父亲交“工资”,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会想办法资助她。 3年中,通过学校给,同学借,她先后给父亲邮寄“工资”6000多元,其中给在黑龙江读大学的哥哥寄学费2000多元。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