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扫雷员与地雷搏斗20年 为世界多国扫清战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11:12 《环球人物》杂志

  受到联合国嘉奖的陈代荣,与死神接触2100多次,为世界许多国家“扫清”了战场

  与地雷搏斗20年

  本刊特约撰稿 孙自彬

  “杀——”“杀——”……

  初秋的阳光,透过红豆杉繁茂的枝叶,斑驳地洒下,把滇南龙马山的一座园林映得五彩斑斓。如果不是这些刺杀声,你一定想不到,这里是一座扫雷工程兵的军营。

  在这片刺杀和口令声中,一位身着迷彩服、满脸风霜的老兵,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大声吆喝。内行人一看便知,老兵在向小伙子们讲解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扫雷。

  老兵名叫陈代荣,是成都军区驻滇集团军工兵团副团长。他今年刚刚41岁,却已和地雷“约会”20载。因为地雷,他获得了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党的十七大代表!

  天上“掉”下个扫雷员

  陈代荣最初的梦想是到天上飞,而不是在地上挖地雷。

  1985年,长春空军第一飞行基础学院到四川招生,19岁的陈代荣报了名。体检、考试、政审……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过后,他成了家乡内江县的骄傲——全县唯一一个考上空军军校的应届高中生。

  背起行囊去长春的那天,陈代荣兴冲冲的。“我真的可以驾驶战斗机上天了!”但是,命运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入校1年后,陈代荣在训练中扭伤脚踝并导致骨折。在要求极为苛刻的飞行基础学院,受伤就意味着被淘汰。他必须被调整到别的院校去。

  1987年,湖南长沙工程兵学院排爆专业的教室外,一个瘦弱的大男孩推开了大门。“报告!新学员陈代荣前来报到!”

  从此,陈代荣的生活和梦想,像自由落体一样,从高空着陆到地上。“回到地面”的陈代荣依然刻苦,每天抱着书本,在教室、

图书馆之间奔走。只用了1年时间,他就学完了两年的工程兵课程。

  1988年,陈代荣毕业了,成为成都军区驻滇集团军工兵团的一名工程兵。“我是做技术的”,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扫雷排爆这门技术活,最需要的是细心和苦练。陈代荣在部队里埋头苦练了4年,终于将地雷的脾性摸了个透。

  就在此时,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将主动排除中越边境中方一侧的地雷。不久,陈代荣就出现在中越边境地区。

  在一个叫八布的地方,因为布雷时间长,资料早已丢失,谁也不知道哪里埋有地雷。陈代荣带着30名扫雷手,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一小步一小步地推进。

  一天,战士小刘发现一枚锈蚀变形的地雷,觉得它不存在爆炸的危险,伸手就要排除。陈代荣闪电般抓住他的手腕:“你干什么?为什么不向我报告?”与此同时,他一脚将地雷踢飞。地雷“哧哧”冒着青烟,滚下了山。小刘“扑通”一声坐到地上,惊魂未定地看着陈代荣……陈代荣静静站着,“1秒、2秒、3秒……”默数到规定的安全时间后,他一口气跑下山,找到了地雷,麻利地卸掉了爆炸装置。

  在中越边境的14个月中,陈代荣“转战”9个阵地,先后7次帮助战士排除了类似的险情。

  黎巴嫩生死历险

  2002年9月,中国扫雷队员远赴非洲,援助厄立特里亚扫雷行动。“我扫过雷,经验丰富,请让我援外吧。”似乎只在主动请缨的时候,陈代荣才会如此高调地表扬自己。

  9月的非洲正值干旱季节,灼热的空气中没有一丝风。陈代荣一到厄立特里亚就虚脱了。第一天去雷区,20分钟的路,他提前1小时就出发,才一路摇晃着准时赶到。这时,厄方队员已经站在雷区边上,但全都不敢迈步。“跟我来”,陈代荣第一个进了雷场。

  厄方队员发现了第一颗雷,喜出望外地跃跃欲试。疲惫的陈代荣又说了3个字:“让我来。”他站起身,一步一步靠近地雷,蹲下,动手,拆除。“看,一点也不可怕,对吗?”他给了厄立特里亚队员鼓励的一笑。

  在全世界,至少有84个国家和厄立特里亚一样,深受地雷威胁。在战争中埋下的地雷、投射后未引爆的炸弹,随时可能杀人夺命。据联合国统计,每年大约有2万人因地雷爆炸致死或受伤,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特别是儿童和妇女。可以说,地雷已造成了世界性的人道主义问题。陈代荣的援外扫雷之旅,显然是一条漫漫长路。

  2005年,陈代荣“转战”泰国。一天,一位接受过美军培训的泰国扫雷队员,指着一块空地自信地说:“依我的经验看,这边肯定没有布雷。”说完就大步流星地踏上去,准备进入下一个目标区。陈代荣立即拉住这位泰国“专家”。他知道,越是看似安全的地方,越有可能埋有地雷!他拿起探雷器,沿路缓慢排查。不到10分钟,探雷器就“嘀嘀”直叫,1枚防步兵绊发雷被陈代荣“逮”个正着。泰国“专家”一扫刚才的傲气,竖起了大拇指:“陈中校,了不起!”

  这一幕对陈代荣来说简直就是稀松平常。后来,他在黎巴嫩遇到过更“刺激”的状况。

  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爆发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冲突持续了34天。当时,中国的维和工兵营就在黎南部的辛尼亚地区,与真主党的基地仅一墙之隔。

  这是陈代荣首次在战火中执行扫雷任务。以色列的战斗机在营区上空盘旋,远处海面上的军舰不断向真主党基地发射炮弹。爆炸的火光映红了房间,强烈的冲击波让人站不稳。“枪声中睡,炮声中醒”,成了维和工兵们的真实生活写照。

  一次,在停火间歇里,陈代荣带上排爆小组,钻进一辆法国装甲车,护送3辆物资运输车,前往戈兰高地的一个印度维和部队观察所。车队行至对阵双方的中间地段时,他们突然发现,两枚122毫米的炮弹横在路中央,挡住了去路。

  陈代荣跳下车,靠向前去。他很快就发现,两枚炮弹已经处于待爆状态,只要稍微碰触,就会发生惊天动地的爆炸。而此时,前面以军狙击手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他们,随时可能开火。

  陈代荣果断地挥挥手。几名排爆战士“刷”地跳下车,跟着他蹑手蹑脚地靠近炮弹,开始小心翼翼地拆除引信。一分钟、两分钟……周围死一样的寂静,连汗水落在地上的声音都十分响亮。

  当满身是汗的陈代荣拆完引信、把炸弹挪到路边时,带队的法国军官米歇尔上尉从装甲车中跳下来,大声赞叹:“陈先生,你真是艺高人胆大!”陈代荣抹抹脑门上的汗,笑了,“中国军人都是这样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