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巾帼麾下狐七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12:3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记者韩勋

  养牛、羊、猪、鸡,属传统养殖;养野猪、鸵鸟、蓝狐等,属特种养殖。一说到特种,就让听者感到稀罕、神秘,而对于从事特种养殖的人来说,特种两个字里就包含着调整产业结构、闯一条发展的路子,还有特别的压力,特别的风险、特别的喜悦,各种味道恐怕就要尝个遍。

  西北地区论蓝狐养殖规模,当推西安;西安的蓝狐在临潼马额扎堆儿,实际上马额的蓝狐已经成为我市特种养殖的一张名片。深秋季节,记者来到马额街办规模最大的一家蓝狐养殖场,见到身高一米七的女经理杨志娥就有一个预感,她的身后肯定有一箩筐的创业故事。杨经理微微一笑,说咱先看狐狸。一问,女经理麾下蓝狐7000多只,又大大地吃了一惊。

  安顿7000只狐狸的场地大约有三个足球场大,每只狐狸都住一个单间,一排铁笼子连在一起有60多米长,铁笼子共有60多排,一眼望不到头。狐狸每天吃两顿饭,早7点,下午5点,每顿的伙食费5毛钱,食谱是粉碎后的杂肉拌膨化玉米。记者去的时间是中午,狐狸们大都在午睡,睡得很轻,听见人的脚步声就醒了,在笼子里走几圈儿,蓝蓝的眼睛就盯着记者这个生人看。目光似水,清澈见底。狐狸身长不到一米,尾巴30多厘米,皮毛分好几种颜色,浅灰、深灰、白、黑,软乎乎,毛绒绒,人到了冬天抱一只狐狸,身上一定很暖和。杨经理说,狐狸的皮子主要供出口,一张皮子四五百元左右。

  大产业来自大气魄,但是杨志娥10多年前萌发养殖蓝狐的想法,只是摆脱贫困而已。1992年,她所在的临潼针织厂破产,下岗回到了家乡南王村。南王村早先就有加工皮毛的传统,只是规模小。借着这个优势,她在丈夫的支持下,于1993年贷款3万元,从宁夏引进23只蓝狐,第二年便产仔108只,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的10多年里,她先后投资40万元、30万元,60万元,购买优良品种,扩展养殖场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今年,蓝狐数量首次突破7000只关口。

  看到养蓝狐路子挺宽,村里就有许多乡亲想学杨志娥的样子。杨志娥于是又把带动群众当作自己的事业,先后帮助村里38户农民搞养殖规划,购置养殖设备,提供种狐,进行技术指导。几年下来,南王村蓝狐养殖户达到了127户,总存栏达到3万多只,成为名符其实的蓝狐养殖基地。

  麾下蓝狐7000只还是一万只,现如今已经不是杨志娥的最终目标。目前她筹划建一座皮毛加工厂,走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路子,为自己的养殖场服务,为村里的全区的养殖户服务,让临潼蓝狐的牌子更响更亮。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