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甲骨文契刻掌门人为抢救技艺欲申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12:56 辽一网-华商晨报
甲骨文契刻掌门人为抢救技艺欲申遗
一本本的线装书,在夏凡手里,都被当成了宝贝 本报记者 萧石逸 摄

甲骨文契刻掌门人为抢救技艺欲申遗
夏凡

  -61岁的沈阳人夏凡被誉为甲骨文契刻界的“掌门人”

  -为抢救这项即将失传的技艺,他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晨报讯(记者 朱明宇)他右眼先天失明,左眼视力0.1。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30年里,用从市场上买来的牛胛骨刻出千余片甲骨文作品,被誉为甲骨文契刻界的“掌门人”。

  如今,他正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准备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近乎失明

  30年已契刻千余件作品

  10月31日下午,在沈阳市大东区新华小区的夏凡家中,61岁的夏凡正坐在光线充足的南窗旁,拿着刻刀在牛胛骨上刻字,甲骨文的线条一气呵成,入骨很深,因为视力原因,他的双眼贴得很近。

  “我正在刻古文献上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得知记者对甲骨文认识不多,夏凡解释起文字含义。

  “小伙子,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30年的功夫在里面。”夏凡笑着说,年轻时,他喜欢在石头和印章上刻字,30岁时,他读了一本叫《名原》的甲骨文研究著作,萌生出契刻甲骨文的想法。

  家庭的熏陶让夏凡从小接受了系统国学教育,也为研究这项技艺打下学术基础。由于夏凡的双眼近乎失明,起初他在刻字时,经常被刻刀划破手,现在,夏凡的手上留有一道道疤痕。

  “我一刻就一整天,现在刻字凭的是感觉,手腕一使劲,线条就到那。”夏凡说,百字的甲骨文作品,他常常要刻上两天。如今,他家中收藏了千余件作品,这是他30年的成果。

  被誉为“掌门人”

  愿望是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4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荐,夏凡作为东北地区的惟一代表,出席了在河南安阳举办的“殷墟甲骨文发现九十五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夏凡的甲骨文契刻作品展出时,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甲骨学泰斗、中科院研究员胡厚宣题词为:“吾兄摹刻逼真,此种工艺现非吾兄掌门非属”。

  此次会议上,夏凡得到专家们的点拨,解开了一直苦苦思索的学术难题,从此,他的契刻水平与日俱增。

  在北京奥组委主编的《中国民间艺术家作品集》上,夏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品入选,记者看到,作品主要为

十二生肖和自然景象的甲骨文文字,寓意为风调雨顺,生生不息。

  夏凡说,随着年龄增大,视力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我考证古书时,需要一点点对照,看时间长了,左眼直流眼泪,字变得模模糊糊的……”

  因此,夏凡想到向有关部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这项即将失传的技艺,让它世代传承下去。

  “甲骨文总共流传下来一万多个字,能认全的人很少,刻这个的人就更少了,有必要普及一下这个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字。”夏凡感慨地说。

  目前,夏凡正着手准备相关材料,准备冲击他的最大愿望。

  专家

  夏凡现在国内领先

  由于胡厚宣老先生已逝世,当日晚间,记者连线了身在北京的胡厚宣之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胡振宇研究员,他证实了夏凡的说法。

  “甲骨文研究有100多年历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目前,甲骨文契刻并没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对甲骨文研究的帮助非常大,能保存很多珍贵史料。”胡振宇说,甲骨文契刻不仅要求书法功底,还要有原始文字随性的韵味,从这点看,夏凡目前在国内也是领先的。

  胡振宇表示,夏凡的双眼近乎失明,这种毅力非常让人钦佩,他也完全有资格申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