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妈妈10封求救信 牵出一个沉重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04:51 三秦都市报

  ● 救救孩子篇

  富贵的家庭也会出现“问题孩子”,贫穷的家庭也会造就顶天的栋梁,为什么?

  同在一个家庭、同在一个学校、甚至同在一个班里,为什么有的孩子很乖,有的孩子学习很好,而有的孩子却出现泡吧、厌学、早恋、吸烟、酗酒、暴力,甚至出现自闭、自杀等问题?

  孩子出现问题,是靠家长管?还是靠学校管?怎样管?长期以来,如何改变“问题孩子”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难题。

  “问题孩子”的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办?

  本报有关来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陕西阳虎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的大型系列报道《聚焦“问题孩子”,穿越“教育误区”》,将对此进行有益的探讨。

  11月1日,记者来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咨询如何帮助问题孩子改变的良方。省社科院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方海韵给记者出示了厚厚的一沓一位家长和她的儿子写来的信。方主任说,这个案例非常典型,甚至有点传奇,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十分深刻的。他说,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有一个17岁的少年龙龙(化名),经常以割腕、跳楼、用头撞墙等方式进行自残自虐,整得家长死去活来、痛苦不堪,但又束手无策。母亲送孩子到医院检查,被四川某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住院治疗1年多,花费3万多元,龙龙也没有恢复正常。然而,这个孩子被送到陕西的一家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不用打针,不用吃药,经过3个月的素质拓展训练后,龙龙像变了个人似的,基本恢复了正常。

  一个患有抑郁症的“问题少年”,通过素质拓展训练真的能得到改变吗?陕西省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方海韵说,答案无非有三个。第一,这个孩子并没有抑郁症,医院误诊,打针吃药和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不管用;第二,这个孩子有抑郁症,他的“病根”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对他的影响,后来环境改变了,这个孩子随之也就变了;第三,目前尚未探明的原因带来的变化。

  龙龙的事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好奇,带着满脑子的问号,记者阅读方主任提供的所有资料。

  医院诊断———

  17岁花季少年患上抑郁症

  记者看到,在《四川某大学某医院住院病人出院病情证明书》(住院证字0093592)上写道:

  住院号:667855,科室:精(神科)男,床号:14-27

  入院日期:2006年3月15日出院日期:2006年3月31日

  病人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

  出院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

  诊疗小结:患者因睡眠差、头痛、兴趣下降(一年多),加重伴想自杀(发病周期为每两三天一次);入院后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年貌相符,强行送入病房,接触被动,无自知(制)力,情绪悲观,消极,兴趣下降,觉得活得没意思,有呆坐行为,经过治疗目前患者抑郁情绪有改善,未出现消极情绪,偶尔睡眠不好,病情稳定,今日家属接出院。

  出院医嘱及建议:专科门诊随访,定期门诊复查,半月后首次复诊……

  陕西省社科院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方海韵告诉记者,龙龙2006年3月出院的。然而,龙龙从医院接回家后没有几天,又出现了自杀行为。妈妈再想把他往医院送,龙龙死活不同意,声称再让他去医院他一分钟都不活了。这样,母亲四处寻找能拯救孩子的良方。直到今年的4月,出现了转机……

  母亲发出SOS———

  “救救我的孩子!”

  据了解,在龙龙住院前,李云夫妇也曾采取过各种方案对孩子进行治疗。比如音乐疗法、和孩子促膝谈心等,但都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后来把龙龙送进医院治疗,效果还是不明显。两年来,孩子跳车、跳楼、跳窗户、咬舌自尽、用头碰墙、下跪求饶、吃安眠药等等“问题”经常发作,全家人提心吊胆,时时刻刻都得紧紧关注着他,寝食难安。为此,龙龙在2005年10月不得不退学,外婆和家人轮流照看他,每天24小时,不敢眨眼。

  据方海韵主任讲,龙龙的母亲今年4月联系到了陕西的一家青少年素质拓展机构,孩子获得了改变。

  记者看到,龙龙的母亲李云在2007年4月至6月的短短2个月里,先后写了10余封求救信。

  “我是四川沐川县的一位50岁的母亲,我的孩子让我经历了一年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折磨!我向你们求救、呼喊:救救我的孩子吧!我的孩子才18岁,他沉迷网络、患上抑郁症之后,我们全家都陷入了这场灾难之中,孩子失学一年多,我几乎是天天以泪洗面……”

  “沐川县属贫困县之一,我和孩子的父亲都属于工薪阶层,加之上有76岁的父亲无生活来源,2006年一年中我失掉了6位亲人,让我们一家的生活更加贫寒,现在我们一家靠我77岁的父亲、母亲支撑家庭,我们度日如年……”

  “因为这个孩子,我们夫妻俩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我的家快要被压垮了!可是孩子是我们的希望,除了改变他、挽救他,我们真的别无选择。求求你们,帮帮我吧!”

  “龙龙这孩子的成长:从1岁8个月开始上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进入高二休学了……他爱好上网、电脑编网页、建论坛、QQ聊天、查资料等等,没有自控时间观念,可以不吃不喝,上网后脾气暴躁……他的认知偏离了社会,同社会脱节了,他很忧郁,对人生感到灰暗,十分想解脱自己。”

  “孩子出现的问题:1.对生活没有情趣、兴趣少、极不喜欢运动,不喜欢与人交往,性格内向、生活能力极差、不会洗衣服、挑食、对人与人没有防范,生活知识是空白的。

  2.成天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3.想自杀,跳车、跳楼、咬舌自尽、用头碰墙、下跪求饶,包括吃安眠药。

  4.他脾气倔,宁肯饿死也不屈服,打死不求饶。

  5.……

  6.他的症状同别人不一样:手指颤抖,僵硬、头昏、头疼、入睡困难、睡眠极差。肠胃不好,出虚汗,大脑极易疲劳。

  7.通过1年7个月的治疗,他每晚必须服药一次才能入睡,晚上8:30准时服用碳酸锂一片,盐酸氯米帕明3片,多利平3片,心得安1片,阿普坐伦1片,共9片。”

  “我的孩子能在你们营里变好吗?有什么好方法能把孩子骗出家门?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他不配合锻炼怎么办?我能放弃工作,长期在你处打工陪读吗?”

  李云在每封信中都提到,龙龙从小聪明过人,品学兼优,从小学起发表过4篇文章,获得过(中学生)发明创造奖,从小立志成外交官。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素质拓展———

  “抑郁症”少年“脱胎换骨”

  2007年5月2日,李云从四川来到了西安。李云通过和专家交谈,这样说道:“由于我们家长的失误,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排名次数,忽略了他内心的需求。对他过于溺爱,造成了他生活能力差。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

  方海韵主任介绍,李云3 个多月前,将龙龙送进了西安的一家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训练营。入营3个月后,龙龙的变化非常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插曲”,教练们根据龙龙的意愿停止了给他服用的精神药品,当时李云在知情后非常震惊!她强烈要求给儿子按时吃药,还说不给孩子吃药的话,就去告这些教练!但是让李云没有想到的是,在停止服药之后,龙龙的头疼等毛病反倒减轻了。3个月后,她再来看儿子,龙龙的起居、饮食、睡眠和精神,基本恢复了正常。令她喜出望外的是,龙龙的集体生活出操、上课、唱歌也都恢复了正常!四川这位年过半百的母亲说,之前与现在比,对于她来说,简直是悲喜两重天。

  热点话题———

  如何拯救“问题孩子”?

  陕西省社科院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方海韵说,来自方方面面的调查报告显示,“问题孩子”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问题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并且出现了难解决的倾向。龙龙的案例牵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为什么突然变成了一个被医院诊断为患有“抑郁症”的孩子?问题是出在家庭还是出在学校、是出在社会还是出于这个孩子自身的遗传?更加令人困惑的是,这个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出院后又会旧病复发?回家后吃药不顶用,为什么停止了打针吃药之后,通过素质拓展的训练反而得到了改变?方海韵表示,这个案例还牵出了另外一个非常严肃的科学话题,对于被诊断有精神类疾病的青少年,究竟是医药更重要还是“心药”更重要,亦或两者都重要?这个问题看来还真值得人们进行重新的思索和审视。

  记者离开陕西省社科院时,方海韵向记者透露,龙龙所在的这家青少年拓展中心是陕西阳虎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该中心是省社科院的青少年问题研究基地。龙龙目前仍在这家中心接受素质拓展训练。

  陕西阳虎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曾因设置“禁闭室”引起社会争议,本报对此事曾做过报道。该中心设置“禁闭室”受到教育界专家和法律界专家的谴责与抨击后,曾致函本报,称该中心已将“禁闭室”改为“思过室”。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该中心探营时,看到该中心将“思过室”也取消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