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检察官拿积蓄修10座小桥祭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11:17 民主与法制时报

  河南邓州一个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检察院干部,在母亲去世周年祭日,没有按乡俗宴请宾朋,而是举行了修桥的奠基仪式。他根据母亲的遗愿,拿出微薄的积蓄,要在家乡修10座小桥。此时,他自己家的4间房屋年久失修,经阴雨浸泡,刚刚倒塌了两间。

  □《民主与法制时报》杜涛欣 发自河南邓州

  郭俊峰是河南邓州市检察院计财装备处一名普通干部,在同事们的印象中,他是个默默无闻、整天忙忙碌碌、工作不知疲倦的人。

  如果不是“好事”的媒体披露,还会继续默默无闻下去。“郭俊峰修了10座桥祭奠母亲这件事,在媒体报道之前,大家真的不知道。”邓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刘广焕说,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多人都感到惊讶。

  儿子解读母亲遗愿

  2007年7月7日,是郭俊峰的母亲赵青焕老人去世一周年的祭日。按照当地的风俗,一周年的祭日很重要,子女们要大宴宾朋,高台唱戏,修墓立碑,以示子孙兴旺发达。

  可是邓州市构林镇宋营村郭庄组的乡邻们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热闹景象。这天,郭俊峰备齐了砖沙石料,举行了修桥的奠基仪式。他要在村里修10座桥。村里的乡亲们得知他的举动后,纷纷赶来帮忙,有人手的出工,有车子的运输,修桥工程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郭俊峰家中兄妹7人,基本都成家立业,给母亲过周年祭日,按当地的乡俗,起码也要花三四万元钱请客、立碑,才不至于寒酸。

  郭俊峰在母亲过世后,兄弟姐妹们多次在一起商量过请客、立碑的事情,甚至每家出多少钱、如何分工都商量过。郭俊峰向兄弟姐妹们介绍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人,修豪华坟墓,扩大坟茔,立高大石碑,对耕地造成严重破坏,给村民耕田造成不便,甚至因此闹得邻里失和的事情屡见不鲜。

  有鉴于此,郭俊峰主张放弃请客、立碑,用节省下来的钱修桥,他强调:这是母亲的遗愿。他还对母亲的这个遗愿进行了解读:立了碑能够保存一两代人,就会被扒掉;而修了桥,只要能用,就会永远存在下去。通过他的解读,兄妹们都同意了郭俊峰修桥的主张。]]

  两代人的修桥梦

  构林镇宋营村郭庄自然村,位于邓州市南20公里,与湖北省襄樊市比邻相望。

  郭庄村地势低洼,降水丰富,在上了年纪的村民记忆中,郭庄村几十年来一直是水涝的重灾区。尤其是到了雨季,四面八方的水都往这里流,整个村子变成了一片泽国,甚至有村民曾在家门口就能捞到鱼。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县里工作组进驻郭庄村,在村子的四周挖了几条排水沟。但排水沟没用多久就淤塞了,一到雨季,郭庄就变成了一座水中的孤岛。

  几十年来,村里的近300口人吃尽了出行的苦头:去镇里的集市要走十几里的泥浆路,车根本就开不进村。村里的小学距村子仅仅200米左右的直线距离,到了雨天学生要绕道一公里才能到校学习。那时,郭俊峰母亲总是背一个,拉一个,趟着水送兄妹们上学,这成了郭俊峰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郭俊峰初中毕业入伍,1988第一次回乡探亲的经历使他印象深刻:天上飘着雪花,地上的道路泥泞不堪。他挽起裤腿,赤脚走了很久才回到家。从此修路修桥的想法便埋在他的心底。

  1994年从部队转业到建设银行工作,两年之后成了家便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住。2002年郭俊峰的父亲生病住院,母亲感叹说:“娃儿,我老了,别花钱,你经济条件好了,把咱村的路修修,出门的路太差了!”

  从2003年开始,郭俊峰便联系几个在外面工作的人,商量修桥的事情。虽然村里好多家有农用拖拉机、大货车或者出租车,甚至资产一两百万的人也有,但讨论了好几年,在出钱多少上最终没有达成共识。

  不料,原本身体健康的母亲,在去年7月突发脑溢血先父亲而去。母亲在世时的话便一直萦绕在心头,成了郭俊峰日夜惦记的大事。

  落实母亲遗愿确定修桥之后,郭俊峰小到混凝土的比例,大到过水用的涵管都仔细把关,自己去买。经常连夜赶回到村里边,与修桥的工程队交流,解决难题。

  得知郭俊峰出资为村里修桥的消息后,村民们纷纷自发地来到修桥工地,有劳力的出劳力,有机械的出机械,老人妇女们则往工地上送茶水。

  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9月12日,连接郭庄村与外界的10座小桥全部竣工。原来全村只有在西边有一个出口,现在全村通向外面的多个出口,都修建了跨过水沟的小桥,村民不论种地出行,十分便捷。

  此后,那些上学的小孩再也不用担心洪水阻挡上学的道路了。

  有了10座小桥的郭庄人,再也不受出行之苦了。开出租车的村民再也不把车子停到邻村,开农用拖拉机的乡亲把庄稼一直拉到家门口,骑着摩托车的小青年一闪就进了村。村里的老干部说:“修了桥,水路通,郭庄村内涝的现象也彻底缓解了。”

  10座小桥使村里一下子好像有了勃勃生机。一些村民为了感激郭俊峰,商议把这10座桥命名为“俊峰桥”,在桥墩上刻上这3个字;有人又提出干活歇脚的人经常在桥上坐,这对郭俊峰是一种不敬,就用水泥又抹去这3个字。

  村南的一个双孔桥,粗糙,拙朴,坚实,距郭俊峰母亲的墓30米。那坟墓简朴,清新,三五颗松柏生机盎然。

  母亲教他不爱财

  郭俊峰家的房屋是四间青色的瓦房,是1976年建造的,今年秋季阴雨浸泡,刚刚倒塌了两间。倒塌后形成的断壁残垣,与四周两层漂亮的小洋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郭俊峰没有经济条件和精力修缮自己的房屋,修桥时还向自己的亲戚借了一万多元。

  郭俊峰的收入不高,一个月不到1000元的工资,爱人工资也只有800多元,这样的家庭收入仅够日常开销,没有什么积蓄。况且从2002年开始,家里面养着两个重病号,经济状况日渐窘迫。

  郭俊峰对自己的现状倒是很满足,他说自从修了桥后,了却了母亲的遗愿,感觉心里特别舒坦,比住上那些二层小楼还美。

  母亲的善良对郭俊峰影响很大:“母亲特别能吃苦,家教很严,不让拿别人的东西,嘱咐孩子们不要看重钱财。”

  郭俊峰的父亲原来在县粮食局做职员,但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冤假错案,直到1998年才平反,兄弟姐妹又多,生活一直艰辛。穷苦是他们兄妹那个时代的共有记忆,在郭俊峰的印象里,小时候从来没有完整地穿过一条裤子。一件衣服总是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换,依次接替。家里天天吃的都是红薯面菜叶,偶尔一碗面条,母亲总是留下来分给孩子们吃。

  郭俊峰说,母亲为人很好,从来没有与人吵过架,遇到别人吵架,她会连夜去劝和。母亲经常告诫说:“不要跟人争高低,不要争强好胜。”

  除了母亲的影响,部队对郭俊峰也有很大影响。他1985年参军,10年里先后多次立功,受到嘉奖,1987年获得了“全军优秀士兵”的称号。

  郭俊峰回忆说,在部队时服务过一些师级首长,他们的生活很朴素,从来不倒剩饭,剩下的酒烟都收起来,从来不铺张浪费,这些深深地影响了他。

  回到地方工作后,他从来不单独到饭店吃饭,也很少带着家人下饭馆。他的衣服都是妻子给买的。看见别人吃好的、穿好的,从没想攀比。安贫乐道是郭俊峰的生活哲学。

  郭俊峰在邓州的一个战友证实,郭俊峰不爱财是有名的。1988年在部队时,有一次郭俊峰在银行取钱,营业员多给了6000元,郭俊峰如数退还,当时他的津贴才一个月8元钱。

  郭俊峰在建设银行的老同事介绍,在月工资也就200多元的1994年,建行委派郭俊峰去邓州市孟楼乡收款,一个钱袋子大概有近20万元,不知怎么落在车上了。半个月后,才被郭俊峰发现,他立即还给了银行。

  爱心是人生的

  第二个太阳

  谈起母亲,郭俊峰眼眶湿润,不时拭眼泪:“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从小时候一直到母亲过世,从来没有给母亲过一次生日。母亲总把心思放在别人身上,总把好处留给儿女。”

  一位胖大婶说起俊峰母亲,赞不绝口,对郭俊峰的评价甚高,称他是村里有名的孝子。参加工作后,他就把父母亲接到城里奉养,照料父母无微不至。母亲生病后,他和妻子日夜轮换着服侍在床前。郭同汉老人说,如果不是俊峰的孝顺,2002年得了贲门癌的父亲早就不在世了,老人动了两次手术,在俊峰夫妇的照料下,现在身体还算硬朗。

  郭俊峰转业到地方后,先后动员帮助20多名本村青年子弟参军入伍,这些青年入伍后都表现很好。本村百姓说:“郭俊峰帮助别人,总是毫不犹豫。有时候为了给乡亲办事自己贴钱也要办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邓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杜海宛看来,郭俊峰身上传承了母亲良好的家风,将孝变成大仁大爱,爱人如己,推恩及人,这是一种大孝大爱。他介绍在邓州市检察院倡导的构建和谐、传递爱心活动中,作为一名普通干部,郭俊峰每次都积极地资助患病同志,为需要司法援助的人热情捐献。杜海宛说:“爱心是人生的第二个太阳,爱的风尚会感染一个群体,会温暖世界。郭俊峰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地域文化的学者刘兆兴,把郭俊峰尽孝修桥举动上升到了地域文化层面:《列子·汤问》记载夸父追日:“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弭广数千里。”所谓的“邓林”,就在今天的邓州包含构林镇一带。夸父不仅有与自然力斗争的坚强意志,而且将自己身躯化为桃林养育后人,激励后人,本身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

  从面对韩国女老板的威逼不下跪而名播珠海的孙天帅,到救护遭遇

车祸老人、“救人不留名,温暖全北京”的孙天丛,从闻名全国的“编外雷锋团”,到“火海救人”奋不顾身的苏成,孕育这些道德先锋的地方,自有其深厚的道德根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