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慢功细火 熬出个“痕迹专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09:2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记者 杨甦 何海洋

  “锋”言“锋”语

  ●做我们这行,就是要有大浪淘沙的精神,每次长时间蹲守背回一堆物证,还可能被一一否定,这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破案的必要过程,100%的努力换来30%的成功,这对于我来说是划算的!

  ●当时,好多参赛代表都说我不像是个搞现场勘查的,都说哪有现勘刑警像我这样磨蹭?为了获得好成绩,不少人都本着效率至上的原则,快速战斗,而我的风格正好和他们相反。

  ●希望将来能出一本书,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也算是我作为一个现勘刑警的小小贡献吧!

  “锋”人“锋”事

  ●史良在垃圾堆上展开了寻找,接连5个小时,他终于在无数层的垃圾袋中,翻出了一个沾染着血迹的塑料袋,并从中找出一张电话缴费单……史良对着布满灰尘的凉席,一格一格地寻找,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史良果然十分“磨蹭”,轮到他“表演”时,他没有急于寻找证据,而是先将现场“晾”了半个小时,然后沉思片刻,再开始有针对性地寻找线索……

  ●他经特别获许带着死者家属进入现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耐心解释,从死者受伤部位和倒地位置,到房梁上悬挂的自杀用绳索,最终推论出死者的死因,一两个小时的解释,终于让死者家属口服心服……

  引子

  采访史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0年刑事勘查伴随的职业内敛,让他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以至于记者提问时,得到的回答往往不会超过三句话,“凑合”、“勉强”,这就是史良对自己的简单评价。然而,就像许多武侠小说中的描绘一样,内力深厚的绝世高手往往“无招胜有招”,就是这么一个不爱说话的小伙子,却在2005年的“11·6”、今年的“8·9”等特重大案件中屡建奇功,越是复杂凌乱的犯罪现场,越是史良大展身手的舞台,在不起眼的蛛丝马迹中,他总是能为案件的侦破找到一把把开门的“钥匙”。

  作为现场勘查大队的主力干将,史良在今年的全省市州公安机关模拟现场勘查考核中,取得了痕迹专业全省第一的成绩,首席“痕迹专家”的称号,自然也落到了这个31岁的小伙子身上。而这一次,要在“痕迹专家”的身上搜索“痕迹”,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坚守 垃圾中翻出线索

  现场勘查大队就像史良的职业一样神秘而低调,记者走遍了八里桥的大道小巷,才在一个不知名的巷道里,找到这个没有门号、没有挂牌的单位。第一次见到史良时,个头不高、腼腆的神情,让记者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小伙子,就是传说中的“痕迹专家”。“说不上专家哈,我只是‘专’了,但还算不得‘家’哈!”史良开玩笑地说。

  说到现场勘查,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视上福尔摩斯般的神奇情节:案发现场,神勇探长目光犀利,一番寻找后,不到五分钟便让关键证据浮出水面,最后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但在史良看来,事情却远非如此简单。

  2003年的一天,锦江区某垃圾中转站发生命案,史良和同事们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勘查。“现场的情况非常糟糕,尸体被肢解,被床单裹藏在两个纸箱内。因为时间过长,很多痕迹遭到破坏,现场勘查难度很大。”史良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对周边进行了详尽的勘查,但除了两个纸箱、床单和一些尸块外,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就在即将收队时,中转站里的垃圾堆引起了史良的注意,“直觉告诉我,这里面也许隐藏着重要信息,就等别人发现。”接下来,史良在垃圾山上展开了寻找,接连5个小时,他终于在无数层的垃圾袋中,翻出了一个沾染着血迹的塑料袋,并从中找出一张电话缴费单。而正是这一张垃圾堆中的小纸条,最终为破案提供了有力线索。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另一起凶杀案中,当时史良面对的现场,只是一间布满灰尘的房间和一具被缚在床上的尸体,没有任何脚印、凶器等线索。在勘查面临窘境时,又是史良找到了新发现,“尸体身下铺的是凉席,颈部有被勒痕迹,这证明死者身亡的地点是在床上,由此推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地点一定也是在床上,这种情况,犯罪嫌疑人一定是压在被害者身上,而身体一定会接触凉席!”带着这样的想法,史良对着布满灰尘的凉席,一格一格地寻找,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指纹,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证据!

  “事实上,现场勘查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一件普通的案件都可能花上五六个小时,而且大多数时候还要做无用功。”史良说,做他们这行的,就是要有大浪淘沙的精神,在他看来,每次长时间蹲守,背回一堆物证,还可能被一一否定,这并不意味失败,而是破案的必要过程,“100%的努力换来30%的成功,这对于我来说是划算的!”

  磨蹭 独步江湖的秘笈

  “痕迹专家”史良,这样的称号自然并非浪得虚名,身为一名出色的技术刑警,史良自然也有独步江湖的“秘笈”。

  谈到这里时,史良把话题转到了今年全省市州公安机关模拟现场勘查练兵考核上,这次他作为成都市公安局的代表,参加了痕迹专业的比赛,“当时,好多参赛代表都说我不像是个搞现场勘查的,都说哪有现勘刑警像我这样‘磨蹭’?”而所谓的“磨蹭”,正是史良的秘诀所在。

  史良回忆说,当时的考核以模拟入室杀人现场为主,考核的内容主要有证物的发现提取、案情分析、规范操作等,当然处理时间也是一项重要依据。“为了获得好成绩,不少人都本着效率至上的原则,快速战斗,而我的风格正好和他们相反。”

  史良果然十分“磨蹭”,轮到他“表演”时,他没有急于寻找证据,而是先将现场“晾”了半个小时,然后沉思片刻,再开始有针对性地寻找线索。“那半个小时可没浪费,足以让我认识整个现场,让案件的整体轮廓和基本判断在脑海逐渐浮现出来。”史良告诉记者,现场的所有细节都是有关联的,无论有价值没价值的线索,都有内在联系,“沿着一条主线进行判断发掘,这对于勘查工作来讲无疑是事半功倍!”

  那次考核,痕迹专业全省第一的成绩证明了史良的“大局观”,“痕迹专家”的名号,也从那时开始变得响亮起来。“专家还说不上哈,无非有点小伎俩,考了个好成绩,这对我来说还不算成功。”史良谦虚地说。

  事实上,作为一名技术出色刑警的同时,史良还承担着“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按照上级的要求,他们除了负责案件现场的勘查任务之外,还要承担向区(市)县公安勘查队伍传教授业,并接受上级部门考核的任务。

  史良说,按照安排,他每个月至少要承担一次教学任务,而说得最多的,也是有关“大局观”的经验与心得,“别说教学,只是交流,我喜欢把自己的一些实战经历拿出,和大伙一块讨论得失,从中也能收获不少经验。”

  解惑 让群众心服口服

  作为一名刑警,史良常常被朋友们戏称为“脱离群众”的警察,因为工作性质,他不能像社区民警那样长期下段,自然与群众接触的机会也很少。“不下段就不亲民了?话不能这样说!”史良说,虽然刑警形象总体上比较“铁血”,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对群众感情淡薄。

  史良为记者说起了发生在今年的一件事,当时,他们接到任务,说双流某地有一男性在家中死亡,要求他们立即赶往勘查现场。“当时我们发现的情况是,尸体头部有损伤,地面上还有榔头等钝器,此外房顶的天花板揭开了两块,其中一块露出了房梁,上面还吊着一根绳索。”根据这些线索,史良对现场展开了仔细勘查,悲痛而焦急的死者家属则在现场外等待结果,“当时根据现场调查,我们基本排除了他杀的可能,认为死者很可能是因为上吊自杀未遂,而从高处跌落致死的。”

  然而,这样的结论却不能让守在门外的家属满意,他们认为这样的现场一定是他人蓄意为之,对警方结论提出了抗议。“按照程序来讲,结论既出,就意味着我们的现场工作已经结束,剩下的事情就是基层警方的处理范围了。可那天不同,当我看到死者家属悲痛和失望的表情时,却觉得仿佛工作还没有做完,一定要让他们踏实了,我的心里才会踏实。”于是,经领导同意,史良作为一名现勘刑警,做起了群众工作,他被特别获许带着死者家属进入现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耐心解释,从死者受伤部位和倒地位置,到房梁上悬挂的自杀用绳索,最终推论出死者的死因,一两个小时的解释,终于让死者家属口服心服。后来,调查证实,死者在自杀前,曾向朋友透露过轻生的念头,这点更加证明了史良的正确判断,“那一次,死者家属握着我的手连声感谢时,我就感觉无比的光荣!”

  生活中的史良也是个热心肠,虽然不是社区民警,却时常客串这个角色。社区里搞安全宣传,史良总是一马当先,为大伙讲解防范知识;街坊邻居遇了贼,史良也总会敲门上户,仔细检查现场,建议防范措施……“群众有困难,身为警察就得站出来,不管你是技术刑警还是社区民警。”

  梦想 写部史良断案集

  史良坦言,自己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与从小就对侦探和警察英雄形象的崇拜密不可分,不过,当真正走上这个岗位时,才发觉很多事情并不像小说和电视描写的那样简单。史良说,成为现勘刑警后,自己也参考过许多有关案件侦破的教材和书籍,可这些内容大都过于趣味性,与实际状况有些脱轨。

  于是,史良开始有了一个想法,要把自己十年的勘查经验浓缩成一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一线刑警的工作,把好的经验传递下去。

  为此,史良专门准备了自己的材料库,把平时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整理起来,按类排序,从案件类型、现场特征、处理方式等等,详细加以阐述,“希望将来能出一本书,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也算是我作为一个现勘刑警的小小贡献吧!”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