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磨盘山下的鸡爸鸡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05:07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黄冬林 杨严荣 本报记者 李娟

  在川内的养鸡业界,有大名鼎鼎的两口子——邓正高和张群。他们的老家在阆中,五年前,他俩来到新都三河场的磨盘山下,建立起了自己的养鸡场。如今,他们的鸡场已经成为成都最大规模的种鸡场。不仅如此,他们下一步的创业计划是,在新都的另一个偏远乡村兴建另一个超大规模的种鸡场,与之相配套的计划还包括兴建养鸡小区,一幢幢鸡舍由当地村民承包,还可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在牧星禽业的种鸡场见到张群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个打扮时髦、秀发披肩的女子,一般人都想象不到,看起来十分年轻的她,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而站在一旁的邓正高则是身板魁梧,夫妻俩很是相配。当夫妻俩一走进鸡舍,满屋的公鸡立即配合地叫了起来,好像有了心理感应。张群笑着说,“养鸡养久了,跟这些鸡之间很有感情”。鸡场的工作人员都说,平日里大家开玩笑,都叫他们两口子“鸡爸鸡妈”呢。

  创业之初撑过难关

  2002年9月,张群和丈夫邓正高辞去公职到磨盘山下创业,他们在新都区三河街办的长龙村租地30余亩,搞起了蛋种鸡繁殖场。虽然干的是老本行——养鸡,可究竟在此是白手起家,起步不易。而且,养鸡场建立不久就遇到了2003年的“非典”和2004年的禽流感,两次打击使得家禽养殖业陷入低谷,养鸡场在这种大环境下苦苦支撑,渡过难关。经过随后三年的恢复和发展,如今两人的养鸡事业方才进入黄金时期。

  “鸡场能安然度过2003年和2004年,全靠当地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的保护”,提起往事张群心怀感激。她说,养鸡最怕的是疫病,往往只要出现一只病鸡,全场鸡都有灭顶之灾。2003年“非典”时期,为了保住这个大型养鸡场,当地政府和兽医部门严防死守,周围老百姓警惕性也相当高。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昼夜不休,对鸡场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禽类进行强制免疫,消除所有可能危害种鸡场的因素。张群说,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在鸡场附近一个村庄,天上掉下一只死鸟,老百姓发现后马上拨打了兽医部门的电话,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后来经检验,这只鸟不是死于疫病,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非典和禽流感带给邓正高和张群的,一方面是波折和磨练,另一方面也是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当记者问到,在最艰难的时候有没有后悔当初砸掉铁饭碗出来创业,张群斩钉截铁地回答:“从来没有过!”通过这些波折的考验,邓正高和张群不仅没有被打垮,而且意志更加坚定。

  当地政府保驾护航

  去年夏天还发生了一件十万火急的事,那就是——突然停电!张群说,鸡场最怕就是停电,种鸡能承受的最高温度是40摄氏度,而鸡场是用电风扇和循环水来降温的,一旦停电,降温设施无法工作,半小时后种鸡就要开始死亡。

  这次停电是因为三河场的线路问题,整个片区停电。着急的张群马上打电话给新都区畜牧局直接联系牧星禽业的副局长魏图根。一听这事,魏图根马上亲自带人赶到新都区供电局,在弄清楚情况后,以新都区畜牧局的名义打了一个紧急报告,在取得区供电局的同意后,协调三河供电所紧急牵了一根线路到牧星禽业的种鸡场。忙乎了半个下午,傍晚时分,鸡场的灯终于亮了!降温设施重新运转开来。

  “这根电线真是救命线啊!”回想起这桩事,张群还是庆幸不已,虽然也有死鸡,但数量不多,“如果拖过晚上还不来电的话,鸡场就得关门大吉了!”

  牧星种鸡场养了5万套种鸡,每天产生10吨鸡粪。过去,每天产出的鸡粪是由附近的种植业主前来运走,经简单处理后施用到田间。而近年来随着三河场周边耕地面积的减少,能消耗的鸡粪也随之减少,新鲜鸡粪不能及时处理,曾经一度令张群两口子颇为烦恼。今年起,由区畜牧局牵线,落户新都不久的禾力宝生物肥料公司与牧星禽业达成了合作,由禾力宝公司替牧星禽业处理鸡粪,每天的10吨鸡粪再也不愁处理了,鸡粪还变废为宝,成了生物复合肥。

  英雄找到用武之地

  两夫妇不仅在新都从事种鸡场的管理和经营,邓正高,这个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硕士还在另一个区域找到了用武之地。2003年,邓正高与几个养鸡的朋友合伙,在龙泉驿区十陵镇发起成立了“十陵禽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创新利益联结模式,由大户带头,吸收小型的养鸡户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建立自己的鸡苗繁殖基地,向社员统一提供免疫后的鸡苗,所有社员按统一标准产蛋,按统一的“石灵”商标进行包装后销售。邓正高不仅是合作社的发起者和主要成员,也在其发展过程中担当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重要的角色。如今,十陵禽业合作社的成员已经由成立之初的50户发展到203户,吸纳了十陵镇及周边地区90%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年总产值达到1亿元,销量达到成都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成都范围内合作社的典范。

  五年的创业,有艰辛,也有欢乐。如今,牧星公司已发展到近50人的工作队伍,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大专以上学历。平时,孵化场的管理工作大部分交给了大学生们,邓正高夫妇主要负责销售。据介绍,公司的育种鸡苗全是从德国和美国引进的品种,现在种用母鸡就有5万套,可实现年孵化鸡苗600万,鸡苗销往全国各地的养鸡场。

  “从事养鸡业这么多年,今年效益是最好的,以前一只鸡苗利润在一角钱左右,今年最高可达一元。”邓正高说,今年整个养殖业行情看涨,前景非常好,公司也正加紧运转。夫妻俩打算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另外在新都军屯镇白碾村租地105亩,新建10万套蛋种鸡场,并把本部的孵化场搬到军屯去,走孵化和养殖相结合的道路,同时带动周围的群众一起致富。这个种鸡场将是全省最大的种鸡养殖基地。

  谈起到成都创业的感受,张群说,她最大的感觉是,这里的环境很宽松,很适合创业,政府总是在企业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让企业感觉很温暖。“我们现在几乎不觉得自己是外地人了”,“我们已经融入这个城市。”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