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台儿庄血战记》意挂情牵69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02:30 石狮日报

  

《台儿庄血战记》意挂情牵69年
《台儿庄血战记》意挂情牵69年
《台儿庄血战记》意挂情牵69年

  镜头一

  这是被岁月的汁液浸泡了69年的报纸,一张普通的对开竖排铅印的四版报纸,黄色的、仿佛烟熏后留下的痕迹,在告诉人们它经历的不凡。报名:《星光日报》;报名题字林森;出版时间:民国27年4月18日;出版地点:厦门。这是一张中华儿女抗战业绩的真实记录。就在这张旧报的第三版左上角,“台儿庄血战记”几个黑体字赫然入目。

  镜头二

  世纪老人赵家欣今年以来好事不断。作为中国名记者,他在不久前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专题采访。当他刚刚在亲友们的祝贺声中度过重阳节,一位来自闽南侨乡的不速之客带着一份特殊的“礼物”叩开了他的门扉。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石狮日报的记者给老人送上的礼物是老人祈盼了69年的一份报纸,那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值得老人如此魂牵梦萦……

  92岁的赵家欣老人面对着报纸,思绪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报纸上是他69年前作为战地记者发自台儿庄前线的报道。69年来,他第一次看到这篇报道刊发的报纸,也是第一次知道他的《台儿庄血战记》经过战时毫无保障的邮政通道,曾奇迹般地到达了报馆编辑的手中。

  69年前,抗日战场腥风血雨,一位年仅23岁的热血青年,在炮火中穿行。他就是闽籍战地记者赵家欣

  1938年3月的一天,厦门,年仅23岁的赵家欣身背行囊,向《星光日报》默默说了声再见,便迎着抗日战场的隆隆炮声,踏上了北上前线采访的旅程。从此,赵家欣成为福建省惟一的抗战战地记者,而他的传奇人生,使他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西迁武汉。赵家欣穿过战痕累累的东南大地,来到武汉了解全国抗战形势。他访问了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叶剑英将军;访问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意外见到了老朋友郁达夫;采访中结识了范长江,共同的职业使他们一见如故。3月27日和30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首届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经郁达夫和范长江推荐,年轻的赵家欣代表福建参加了两会,成为战时中国文化界、新闻界两个盛会的历史见证人。

  与范长江同行,奔向台儿庄前线。用绳子把自己绑在火车头上,差点被日寇的飞机了结……稿件终于在炮火的轰鸣声中完成

  就在此时,在中国徐州外围的台儿庄,正上演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决战。日军精锐的矶谷第十师团和李宗仁指挥的我军第五战区孙连仲、汤恩伯的部分部队在一百公里的战线上,打得天泣地震。这场战役以我军的胜利、日军的惨败载入中国抗战史册。“台儿庄大捷”,成为我对日正面战场的经典战例,大大激励了全国人民抗日斗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消息传到武汉,赵家欣和范长江等人决定马上出发,北上采访。一路上,他们扒过运煤的火车,用绳子把自己绑在火车头上赶路;遭到过日本鬼子的空袭,险些被敌人的子弹留在北上东去的路上。沿途家园遭劫、民不聊生的惨景让赵家欣无比悲愤。

  1938年4月7日,赵家欣他们赶到了台儿庄前沿阵地。此时的台儿庄到处是残垣断壁,余烬未熄。日军的尸体、我军的伤员、失去家园的百姓,展示着战争的残酷。他们直接采访了孙连仲集团军31师师长池峰城,这位拼死抗敌的青年指挥官给赵家欣留下了深刻印象。根据战地采访了解的第一手情况,赵家欣写出了战地报道《台儿庄血战记》,细述了我前方将士在台儿庄大战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出的抗日战歌:

  “三月廿三日,在泽县与台儿庄间展开了保卫台儿庄血战。……廿六日大清早,敌以坦克车数辆向我猛攻,我×团因无防御战车武器,被坦克车冲散,……薄暮,我以一营兵力袭击台儿庄附近之敌,砍杀甚多,我忠勇弟兄却大半牺牲在敌人炮火下。……廿七日以后,刘家湖、三里庄等处敌人,以坦克车大炮飞机掩护,猛攻台儿庄,甚至一日攻打七八次,我守台儿庄部队虽只有一团,……不惜任何牺牲,拼力扼守,几天血战……(四月)六日晚我军奉令总攻,……我炮兵大展威力,敌城内外火药库皆被我击中起火,敌慌乱奔窜,经七日晨之继续搜索,台儿庄内残敌,遂告肃清。……”

  1938年5月,厦门沦入敌手……台儿庄战地发出的报道杳无音信,有生之年,百岁老人再也无法看到自己用生命为代价写出的这段文字了……《台儿庄血战记》一完稿,赵家欣立即通过邮路将稿件寄回报社。战火纷飞的年代,邮路毫无保障。更为糟糕的是,日军此时正在进攻厦门。赵家欣只能祈祷上苍,让他的《台儿庄血战记》安抵报社,成为厦门人民奋勇抗敌的精神鼓励。

  5月中旬,赵家欣辗转武汉、长沙、香港,返抵厦门。此时厦门已被日军攻占,成为沦陷的孤岛。他所供职的《星光日报》报馆也已关闭,人去楼空。赵家欣只好返回香港,在胡文虎创办的《星岛日报》中担任记者,并在1938年6月再次作为特派战地记者回到内地的抗日前线。而《台儿庄血战记》这篇通讯,赵家欣也再没有见到过它的踪影。

  1995年前后,80高龄的赵家欣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撰写发表了大量文章,回忆战火中的艰难岁月。让老人一直不能释怀的是,当年他在台儿庄战役中采写的几篇报道,只有《台儿庄血战记》没有存底。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高,他已无法回忆起这篇报道的细节。这一见证当年抗日战场上那段可歌可泣英雄历史的文稿,难道就这么湮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惊喜,梦般的惊喜!!感谢,万分地感谢《石狮日报》的同仁们!!

  2007年10月初,离福州两百多公里外的石狮市,《石狮日报》记者捕获到一条信息:家居乡村的一位施姓老人,珍藏有报道抗战的旧报,其中刊有血战台儿庄的报道。总编余光仁认为这是一篇有价值的新闻稿,“69年前的旧报纸重现一段抗战史”一文被安排在10月6日《石狮日报》的一版发表。新闻稿中特别提到了《台儿庄血战记》和《星光日报》战地记者赵家欣的名字。

  消息很快传到了福州赵家欣老人的家中。

  老人夜不能眠了。他马上打电话联系省记协副秘书长赖培辉和福建日报高级记者朱开平先生,请他们帮忙找到10月6日的《石狮日报》,他又请他们联系石狮日报,想看一看让他牵心半个多世纪的那张刊有《台儿庄血战记》的《星光日报》。

  10月30日,《石狮日报》总编余光仁得知了《台儿庄血战记》背后的故事。报社编委会立即决定:一定满足老人的愿望。11月3日,副总编茅罗平前往福州,带着《石狮日报》全体报人的嘱托,把1938年4月18日《星光日报》复制件专程送到赵家欣老人的手中,转达大家对这位新闻界老前辈的敬意和祝福,并作以上采访。刚出院不久的赵家欣老人接过报纸,脸上刀刻般的皱纹在抽动,古树般的双手在颤抖,他戴上老花眼镜,把本报特意为他放大了的《台儿庄血战记》靠近眼前,一个字一个字地细读下去,许久,许久……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没有话,大家似乎在陪着老人默默地追溯那69年前的往事……69年,对于一位老人来讲,那是他大半生的金色年华啊!终于,老人抬头来,充满感情地说:69年了,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这篇报道被刊发了,第一次看到这张报纸。谢谢你们。

  老人的一个长久的心愿了结了,他精彩的新闻生涯中的一个亮点因《台儿庄血战记》的发现而更加夺目。《台儿庄血战记》———这篇赵家欣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采写的报道,也将成为全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那可歌可泣史实的见证,给后人留下不可忘却的记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