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为政府分忧 为百姓解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04:2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彭州民政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纪实

  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子女有没有钱读书,敬老院里的老人生活、住宿条件好不好,低保家庭的吃穿住咋样……这些不仅是百姓关心的热点,也是政府心系的重点工作。近日,笔者走进彭州,走近彭州民政,一句“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响亮口号令人鼓舞;一个打造数字化民政、推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建设的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开展……

  谁需救助粮电脑全知道

  彭州数字化民政探索社会救助长效机制

  只见电脑上的鼠标轻轻移动,致和镇政府工作人员很快点住了“低保户”、“困难家庭”……随即,工作人员拿起电话告诉古云村村支书:请你通知2社的王建华明天上午9点到镇上领取“春荒救助粮”。

  几乎在同一时间,彭州市20个镇的民政助理员做着同样的工作。同时,各镇将领到“春荒粮”的农户名单迅速传给彭州市民政局,民政局将进行核对并抽样回访。这就是彭州市民政部门今年以来全力打造的“数字化民政”。

  “现在,每当市上有某项救助行动时,谁家需要该项救助,打开电脑便一清二楚。”致和镇民政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以前在进行社会救助时,镇上的民政助理员既要跑村上、又要跑局上;在村上,既要摸清低保户、困难家庭的“底”,又要挨家挨户进行通知;在局上,既要了解救助活动本身的情况,又要进行名单核对。建立“数字化民政”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每个低保户和困难家庭的情况全部输进电脑,此外,村支书、村主任、困难家庭邻居电话都输入电脑中。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救助的效率,而且避免了社会救助活动中的一些人为干扰因素,使社会救助准确无误,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得到政府的救助。

  据了解,彭州市在“数字化民政”建设中,向社会公布了社保、就业、就学等24个政府围绕困难家庭进行救助的信息和有关政策;同时,全市32台电脑覆盖20个镇。借助这个信息化平台,一方面解答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方面为真正需要救助的老百姓在网上办理相关手续。从此,低保户、困难家庭申报政府各种救助时,无需前往市民政局,只要在所在镇就可以进行办理,大大减轻了困难家庭办理有关证件、手续的成本。

  “‘数字化民政’不仅要掀起惠民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彭州市民政局局长宋天伟告诉笔者,所有经过调查核实并进行电脑存储的低保户、困难家庭户都将实行“动态管理”,也就是低保户有进有出、不断循环,让真正困难的家庭得到救助。对老是“呆”在电脑中的低保户、困难户,民政局在进行救助的同时,要培育他们的“造血功能”,围绕如何创业、如何致富上做文章。

  整合救助资源 打造救助品牌

  400万元力保寒门学子梦圆大学

  隆丰镇新华村8社李军才、周良慧夫妇现在的生活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以前是20天吃一回肉,现在是一周吃一次肉。“这还不算,最关键的是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了。”周良慧绽出阳光般的笑容:“去年女儿大学毕业已经工作,每个月给家里寄回500元钱,儿子正在电子科技大学读大三。”

  “没有政府的帮助,两个娃娃可以说连高中都读不完,我简直没有想到女儿会大学毕业。”周良慧谈起过去的困境,眼睛流露出几许泪花。

  2001年,女儿李雪莲考取内江师范学校,作为全村最穷的李家,根本无钱送女儿读书。正当女儿面临辍学的危机时,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进了这个贫困的家庭。从此,阳光救助像潮水般涌来。在整个大学期间,李雪莲共获得3500多元的救助。2004年,儿子李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电子科技大学,女儿要用钱,儿子报名入学更要钱。李军才一家一筹莫展。还是“阳光圆梦帮困助学”工程解了李家的燃眉之急。在2004年、2005年,李根共获救助资金6100元。

  “别看他们现在困难,几年后就该这老俩口享福了。”村民王大民说,大家都羡慕他们哦。

  “你说,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家咋个能走到今天哦。”周良慧激动地说,2005年,政府又帮助她盖了新房。现在,已纳入低保的周良慧受到特殊的照顾,每月领取100元的救助金……

  和李雪莲、李根姐弟俩一样,从2001年到2007年,彭州市先后投入400万元,确保1200余名考上大中专学校的贫困学子梦圆大学。

  在实施“阳光圆梦帮困助学”等工程中,彭州市积极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社会救助,在运作方式上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公布社会救助热线,建立社会救助捐赠接收站、设立捐赠接收专户,搭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平台;同时大力开展“慈善一日捐”、“爱心驿站”等活动,将分散的救助资源聚集为保障救助优势,使政府、社会、救助对象三方面的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整合和合理配置,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救助的品牌化建设。近4年来,彭州市共接受社会捐助超过230万元,今年,社会捐助已突破100万元。

  宋天伟介绍说,下一步,彭州市的社会救助要实现三个新突破:一是从单纯的低保对象扩展到社会全部弱势群体,在救助范围上实现新突破;二是从单纯的保障穿衣吃饭提高到医、住、教和临时困难的综合救助,在救助内容上实现新突破;三是从单纯的定期差额救助提升到人性化的分类施救,在救助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1000万元建新房

  3319户困难家庭有了“安乐窝”

  只听得一阵“噼噼啪啪”响声,天彭镇低保户刘永福笑呵呵地拿出一副写有“吃水不忘挖井人,住房要谢共产党”的对联,贴在了客厅的门上。“这是我一辈子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他高兴地说:“是党和政府的帮助让我住进了新房,暖了我的心窝。”

  据了解,彭州市从1997年开始实施“安身工程”以来,先后为3319户困难群众解决了居住问题。2007年,该市又继续将“安身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房对象每户平均受助5000元。笔者从彭州市民政局获悉,今年内,彭州将基本解决全市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至今,政府为“安身工程”已投入1000余万元。

   夕阳正红

  彭州五保老人住上“星级农家乐”

  小桥流水、绿草古树、灰瓦白墙、飞檐红柱……走进彭州市濛阳镇幸福家园(敬老院)时,72岁的杨大爷自豪地告诉笔者:“原来我不愿住敬老院,当看到这么漂亮的环境和房子后,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如此气派,这哪里是我想象中的敬老院,简直就是星级农家乐!”

  这座投资300余万元,达四川省一级敬老院标准的农村敬老院,占地12亩,建有40余间标准间,每个标准间可供2名五保老人入住,标间内设有坐便器、衣柜、电扇等生活用具,院内设有公共浴室、文娱活动室、图书室、健身房、麻将室等设施,可满足五保老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幸福家园的食堂近200平方米,可供百余名五保人员同时用餐,厨房整洁美观,消毒柜、冰柜、消洗池、食品间等设施齐全,保证了五保老人的食品卫生安全,幸福家园环境优美,院内绿化面积达60%,在院五保老人生活幸福,幸福家园作为彭州市农村勤勉老院建设与管理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彭州民政工作者的情怀。

  彭州现有五保供养老人1962人,过去分别住在条件较差的26所农村敬老院内,由于基居住的敬老院规模小、入住人员少、管理方式落后,在院供养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较差。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依法保障五保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彭州以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从整合农村敬老院资源入手,加强了农村五保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彭州在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工作中,首先根据各镇五保人员的人数、各敬老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占面积等情况,将过去的26所农村敬老院调整为现在的11所农村中心敬老院。2006年度投资近600万元新建3所中心敬老院,2007年投资1030万元新建6所中心敬老院,使全市五保实现了全覆盖。二是精心设计。为使新建的中心敬老院更加实用,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彭州请有资质的施工设计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设计规范精心设计,使新建设的中心敬老院更加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目前,川西民居风格的外廊式走道、无障碍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现代化的厨房及餐厅成为中心敬老院的标志。三是设施全备。完善的室内设施、齐备的各种活动器材、标准的厨房设备,使中心敬老院成为一种时尚。四是管理规范。健全的制度、规范的财务、高质的生活、人际间良好的氛围,使在院老人身心愉快。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