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30%的数据给了谁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08:4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朱四倍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在2007中国(海西)蓝筹地产年会暨房地产海西战略高峰论坛上说,20年前,我国只有不超过3‰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10年前,大概有3%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现在,全国大概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

  这一数据,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前景持续看好的最重要的经济学依据,是我们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信心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信心是属于谁?公众还是房地产商?抑或是政府部门?

  假如说是给了公众“居者有其屋”的信心,恐怕公众是不领情的,因为“房奴”一说足以说明公众的辛酸和无奈。更何况,早就有人指出,目前购房者的负担在日趋加重。特别从2004年以来,房价与家庭收入之比在迅速攀高,中等收入者目前的还贷已经占家庭收入50%。《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也表明,59.8%的人认为高房价影响最大的是中等收入者,他们不仅要透支几十年的收入,还要透支再教育、投资或者创业的机会和上升的路径。

  那么是给了政府信心吗?未必。面对公众“被房价挟持的生活”、“房价正在挟持中国经济”等现象,政府的信心从哪里来?

  假如说是给了房地产商信心,笔者认为是很可能的。因为房地产商在各类富豪榜上“扎堆”的现象,公众并不陌生。在福布斯内地富豪榜上,涉足房地产的富豪数量,与其他行业相比,遥遥领先。另据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企业研究会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私营企业行业利润差距大,房地产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比平均水平高5倍。由此可见,这样的信心是属于房地产商的。

  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这样的比例还算不上高。我们不仅要看到买得起房的人增加了多少,更要看到买不起房的人也在增加。倘若仅仅是让房地产商得到了信心,那将会有更多的公众沦为房奴。只有让信心属于公众,才是对公众居住优先权的尊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