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糖尿病低龄化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19:17 SMG《东视广角》
糖尿病低龄化调查
糖尿病低龄化调查

糖尿病低龄化调查
糖尿病低龄化调查

糖尿病低龄化调查
糖尿病低龄化调查

  金色童年的糖尿病阴影;发病率为何迅速攀升?《东视广角》敬请关注 《糖尿病低龄化调查》

  接下来的是今天的广角关注。如果我告诉您,一个只有5岁的孩子已经有近3年的糖尿病史,您会不会感觉很惊讶呢?这可不仅仅是医学个案,在庞大的糖尿病患者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个未成年人病患群体。由于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糖尿病将陪伴这些孩子的一生。

  今天是第16个国际糖尿病日,主题是“关爱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今天我们就将带您走进几位患有糖尿病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小怡唱歌实况:我是一朵小花,我是一朵小花……开在祖国金灿灿的阳光下。)

  【解说】

  正在唱歌的小姑娘叫小怡,5岁的小怡喜欢唱歌、跳舞,是个人见人爱的小机灵。

  (小怡妈妈实况:你在哪里测?在房间里吗?就在这里测?好吧,就在这里。)

  【解说】

  快到午饭时间了,听到妈妈的招呼,小怡乖乖地坐到

客厅的沙发前,把小手伸了出来。

  (记者与小怡交流实况:[你每天在测什么?]血糖。[什么叫血糖?]打针。我害怕其他针,可是这个我已经扎腻掉了,所以不怕了。)

  【解说】

  小怡的回答有点出人意料,毕竟是只有5岁的孩子,不害怕打针的很少,更何况每次测血糖都要把手指扎出血来。

  (妈妈扎针实况:对不起,对不起,今天扎深了。可能是刚才的针没放好。)

  【解说】

  现在的小怡并不在意妈妈手重了一点,但3年前她刚患病的时候,可没有这么乖。

  (小怡的妈妈 胥蕾:5725刚开始的时候,要六个人摁住她,我和我妈妈都在,打针的医生、护士,然后再叫两个人。开始的时候她是完全完全抵触的,开始生病时,一天就是四针,早餐、中餐、晚餐、临睡前。)

  【解说】

  小怡出生时是个很健康的孩子,但在2004年她两岁半的时候,妈妈胥蕾忽然发现,一向健康的宝宝有点不对劲。

  (小怡的妈妈 胥蕾:5025饮水特别多,就不太正常,还尿床。她从小的时候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不太生病,而且尿不湿我们都很节约。到一岁的时候,她都不尿床了,到三岁的时候,有两次又尿床了。)

  【解说】

  医院很快确诊,小怡患有I型糖尿病——也就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为三多:多饮、多尿、多食,而且体重减轻,发病年龄集中在9岁以下。

  (小怡的妈妈 胥蕾:糖尿病。整个一个人听下来,我和我妈妈就傻掉了。)

  【解说】

  I型糖尿病由免疫与遗传方面的因素触发,患者体内的胰岛细胞受损,导致无法分泌人体必须的胰岛素。因此,I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从那时开始,小怡的童年便蒙上了一层阴影。小姑娘每天至少要打三针胰岛素控制血糖。另外,为了掌握每次注射的剂量,每天还要测四次血糖浓度。也就是说,小怡每天至少要被针头扎上7次。

  (小怡的妈妈 胥蕾:1、2、3、4、5,5、4、3、2、1)

  【解说】每到测血糖的时候,母女俩就会一起唱这首“手指歌”。因为如果长期扎某一个固定的手指,就会伤害到手指的末梢神经,胥蕾必须在女儿的十个手指之间轮流采集血样。由于小怡喜欢唱歌,胥蕾就用音乐的五个音符来代表五个不同的手指。

  (小怡的妈妈 胥蕾:有时候问她到几啦,到2啦,到3啦,她有时也提醒我们,到几啦。)

  【解说】

  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说,风险始终存在。一旦血糖控制不好,将很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发生呼吸困难甚至昏迷,如果不马上注射胰岛素,就会危及生命。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经商的胥蕾只好把自己的公司搬到小怡的幼儿园附近。糖尿病,渐渐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生活。

  (小怡的妈妈 胥蕾:我傻傻的,我经常在超市里找不到东西哭,因为你要看每个东西的说明,要无糖的什么的。还有一个,就是说,你看到街上的孩子拿什么东西吃,我就特别傻傻地看着人家怎么吃,我觉得我的孩子不能这么很幸福地吃,我觉得是很痛苦的事情。 )

  (小怡实况:欢迎光临这是我的小厨房,里面什么都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解说】做饭,是小怡最喜欢的游戏,在自己的小厨房里,现实生活中她吃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

  (小怡的妈妈 胥蕾:如果别人吃冰激凌,我怎么都不会给她吃,原来是很掩饰的,别人一吃,马上把她的头转过来,现在没有关系,就让她看,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这些东西。)

  (特技转场)

  (陆和定实况:这是验血糖的,血糖仪,一天三次。[现在女儿吃什么药?]二甲双胍片。[每天都要吃?]一天三顿。)

  【解说】这位中年男子叫陆和定,他有一对17岁的双胞胎女儿——晶晶和荧荧,不幸的是,她们都是糖尿病患者。

  (记者与双胞胎交流实况:[谁是姐姐谁是妹妹?]我是妹妹。[会不会人家把你们搞混?]会的,有时候老师就把我叫成大的了。[你是妹妹?她是姐姐?]对。)

  【解说】这个拥有双胞胎姐妹的家庭原本宁静而快乐,直到2003年8月的一天,13岁的妹妹荧荧告诉爸爸,自己觉得很不舒服。

  (陆和定:医院一验,血糖挺高的,(血糖指标)要21了。//就是糖尿病,他(医生)说你血糖这么高,肯定是糖尿病,当时我就懵了。)

  【解说】在得知荧荧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后,医生建议马上把姐姐晶晶也带到医院检查。

  (陆和定:第二天带到医院去,查下来,要23(血糖指标)呢。[姐姐比妹妹还要高?]对,还要高,而且她一点症状都没有。[但肯定是确诊无疑的糖尿病了?]对,肯定了。//当时我就没方向了,想不通了,这么小的小孩怎么会有糖尿病的,姐妹两个都有。)

  【解说】医院最终的诊断结果为双胞胎姐妹患有II型糖尿病。与小怡这种自身不能分泌胰岛素的I型糖尿病患者不同,II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却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此还是要靠终身服药来控制血糖。

  (记者与双胞胎姐妹交流:吃药就是一天三顿,一顿两粒。[苦吗?]苦,不苦。)

  【解说】

  如果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眼睛、肾、血管和心脏受损。现在,姐妹俩治病的费用已经成了家里最大的支出。除了每人每月八九百元的药费外,仅仅是用来测血糖浓度的血糖试纸就要5元一片,而且一天应该测3-4次。而陆家一个月的全部收入只有两千块钱,为了省钱,他只能隔两三天才给女儿测血糖。

  (陆和定:一天六次就要三十多块,还不包括吃药。[但是你知道最好是天天测。]这个我知道,最好是天天,但是没办法,这个费用实在是太高了。)

  【黑转】

  (小怡玩耍实况:我的灰姑娘,嘟……,到家了。)

  【解说】在我国,目前90%的患儿都与小怡一样,属于I型——也就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上海,儿童和青少年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从十年前的十万分之0.61,上升到目前的十万分之1.7,几乎是十年前的3倍。

  (医生诊断实况数秒)

  【解说】沈水仙,儿童内科专家,已从事儿童糖尿病诊断和治疗37年。沈教授认为,现在不少女性过于注重事业,或者为了保持身材,导致母乳喂养的比例下降、时间缩短,这是儿童I型糖尿病发病的诱因之一。

  (儿童内科专家 沈水仙:孩子出生以后,人工喂养的孩子,也就是用牛奶喂养的孩子,患病的几率要高一些,还有就是小孩出生以后过早接触麸类食物,就是面粉类的、面筋啊这些食物,患糖尿病的几率要高。)

  【解说】医学研究还发现,要预防孩子患上I型糖尿病,除了保证母乳喂养时间、不要过早添加辅食外,还应尽可能避免病毒感染。

  (儿童内科专家 沈水仙:尽量减少孩子感染的机会,比如说你人多的地方尽量少去,到了冬春季节容易有流行性病毒的感染,尽量让孩子少接触。)

  (晶晶和荧荧唱歌实况)

  【解说】

  医学界认为,目前更迫切需要关注的其实是II型糖尿病,因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虽然目前II型糖尿病患者只占到10%,但近年来的抽样调查发病率却比I型糖尿病要高得多。对此,晶晶和荧荧的主治医生罗飞宏深有感触。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罗飞宏:(儿童及青少年)II型糖尿病,像我十几年前开始做医生的时候,都没有见过这种糖尿病。//现在的门诊也会经常有,我们在近期完成了一个调查,一万多个孩子,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十万分之五十。跟以往比的话已经是不少见,而且是逐年上升。)

  【解说】

  按照这种发展趋势,得II型糖尿病的孩子今后很有可能会超过I型糖尿病。而且比起I型糖尿病来,II型糖尿病更具隐蔽性,很多患儿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身体大都比较肥胖。

  (沈教授门诊实况:040330这个孩子确实是太胖了。你看到吗?她的这个肚子都已经突出来了,皮下脂肪已经很厚了,要3公分了。胖的孩子也容易患II型糖尿病。

  家长:我们呢只知道她肥胖,会吃,不知道她是糖尿病。)

  【解说】门诊中发现,在II型糖尿病小患者中,80%体重超重,发病年龄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现在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但却动得越来越少,因此小胖墩越来越多。1980年,上海市18岁以下未成年人体重超重的不足1%,到2004年已经超过15%。晶晶和荧荧生病前的体重就远远超过同龄人。

  (记者与双胞胎交流实况:没得病前是一百一十几斤。太胖了,哈哈。)

  (陆和定:生出来的时候一个三斤七两,一个四斤二两,就是想办法把她们养得胖一点,分量上去点,重一点,是这样的,没想到得了糖尿病。)

  【解说】

  现在,双胞胎姐妹俩的体重都已经减了十多公斤,基本控制在45公斤左右。体育锻炼,已经成了晶晶和荧荧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

  (陆和定与双胞胎女儿交流实况:[今天锻炼过吗?]没有。[你呢?]也没有。[你们不是知道的吗?吃完以后要锻炼锻炼的呀。]中午呀。[这个不管的呀,你们晚上还锻炼呢,更不要讲中午了。])

  (陆和定:没办法了,已经到这个地步了,两个小孩毛病都生了,就是怎么把它(血糖)控制好,不要让它高。)

  【解说】

  在儿科专家看来,只要得到足够的重视,预防II型糖尿病其实并不难。

  (儿童内科专家 沈水仙:这个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肥胖并不是好事情。II型糖尿病的预防就是不能肥胖和超重,平时不能暴饮暴食吃得太多,如果体重超重就要进行干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罗飞宏: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减少饮料的摄入,增加运动,结合药物的干预,从我们临床上来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就不再发生(糖尿病)了。特别是在儿童这个阶段,预防效果还是很好的。)

  (黑转)

  (小怡自己注射胰岛素实况:这是我的BP机……)

  【解说】这个被小怡称作BP机的东西其实是胰岛素泵。为了减少打针的频率,让治疗更为便捷,今年年初,家里给小怡安装了胰岛素泵。现在小怡已经学会自己使用胰岛素泵,通过固定在身体上的接口,定时定量输入胰岛素。

  (小怡实况:[你告诉叔叔什么时候病就好了?]大学,等上大学病就好了。)

  【解说】现在的小怡显得轻松、快乐,但胥蕾说,被疾病困扰的女儿也会不时出现情绪波动。

  (小怡的妈妈 胥蕾:012740她有一个星期就经常自言自语,哎呀我好可怜啊,我何苦呢?然后很戏剧性地把夏天穿的裙子一掀,我何苦啊,肚子上扎的都是小洞洞。我好可怜啊,她就会这样说。)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罗飞宏:025140得了糖尿病以后就意味着她很难再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特别是在饮食方面,她不像以前那样非常自由进食,另外一方面,她必须保持一个非常规律的生活习惯,她需要吃药,需要打针。//她的压力是很大的,很多孩子都容易出现一个心理上的问题。象抑郁、焦虑,甚至脾气性格上的问题很容易出现。)

  【解说】由于目前社会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小糖尿病患者在入托、入学等方面容易遭遇歧视,这对孩子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小怡进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就被要求出示医院的证明,证明小怡不会发生意外,胥蕾一气之下换了一家幼儿园。

  (小怡的妈妈 胥蕾:010045这些孩子将来都面临一个入学、入园的问题,就是说怎么让老师,从我的角度,我不需要别人用另外的眼光,说这个孩子多可怜啊,我要多爱她呀,没必要,至少要了解一下什么叫I型糖尿病,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很坏的事情,多一些关心,多一些配合。)

  【解说】事实上,虽然小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别的孩子会有一些不同,但只要积极治疗、有效控制,无论是得了I型糖尿病还是II型糖尿病的孩子,都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工作、成家立业。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罗飞宏:我经常跟他们讲,虽然你有这个毛病,但是你和其他人是完全一样的,你唯一的缺点就是吃饭前必须打针。这和你吃饭要多吃一口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给小孩子的成长, 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小怡弹钢琴唱歌实况: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

  【叠字幕标版:您的资助可能改变一个糖尿病孩子的一生//上海市儿童糖尿病帮困专项基金捐助热线 021-54524666-5085】

  糖尿病是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居第三位,并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已接近4000万人,居世界第三。这些惊人的数据足以证明,糖尿病已经对我们包括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平常我们讲起如今的小孩子各方面条件好,叫做“从小在蜜罐子里长大的”,现在看来,这“好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不小啊。都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它的确是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候,这甜过了头,可就成了病啊。

  新闻娱乐频道晚19点10分播出的《东视广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