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第三次文物普查有啥新“名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08:4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1956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我省缺席;1981年,全国启动第二次文物普查,我省于5年后跟上步伐;时隔2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拉开大幕,我省同期进行———

  ■本报记者陈四四昨(14)日,省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已进入田野调查阶段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与第二次相比,具有“普查范围扩大,普查目标更明确,新技术、新设备大量运用”三个新特点。

  文物空间范围扩大

  尽管时光已过了20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莫洪贵对第二次文物普查仍记忆犹新。普查的ABCDEFG七大类,她如数家珍,“A指古遗址、B代表古墓葬、C是古建筑......”,范围涉及地上、地下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

  然而,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物调查范围,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显得太“狭窄”。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工作人员濮新告诉记者,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发布后,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型步伐加快,第三次文物普查,不仅仅局限于“文物”,也将关注文化遗产。普查范围将从单个文物点或者古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等,扩大到空间范围更加广阔的大遗址、文化线路、文化景观、文化遗产廊道等等。

  “曾经忽略的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老字号等文化遗产种类,包括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如龙抄手、张坝桂圆林、红军长征遗迹文化线路等,都将进入第三次文物普查范围。”

  普查目标更加明确

  20年前,莫洪贵和同事们是在茫然中开始文物普查的。当时比较清楚的只有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查只能“全面撒网。”普查人员深入村、社,依靠老百姓提供线索,再根据提供的线索去调查。让文物工作者们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很多地方不通公路,甚至连路都没有,普查根本无法深入。

  即便如此,当年的普查结果依然令人欣喜:我省有2万7千多个文物点(含重庆市)。经过近几年补充调查,我省已知文物点为2万5千多处,分布在182个县(市)。

  20年后这些数据是否准确?是否有不可移动文物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有上一次文物普查资料作参考,相信不仅能复查清楚已建档的文物,也能够有新的发现。”濮新对第三次文物普查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现在公路四通八达,相信不会留下盲区或死角。

  大量运用新仪器

  据莫洪贵回忆,第二次文物普查设备、器材极为简陋,罗盘,用于测量文物方位;手铲,可以勘测埋在地下的“宝贝”;绘制调查表格、填写数据,全靠一双手,最高级的莫过海鸥牌120单反相机,给文物留下了影像档案。

  而第三次文物普查将大量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确保普查数据更为精确。在省文物局,记者看到一种类似手机的仪器,原来是GPS卫星定位系统。濮新介绍,该系统中装有文物普查软件,一按开关,就能准确迅速地反映文物信息,如海拔、经纬度、保护范围等。此外,还将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等采集文物数据。每个普查队也将配备手提电脑,文物普查的数据资料将进入“电子档案”。“目前,文物普查的仪器设备还没有到齐。以后,每个县都会有自己的文物电子地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