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白天种地晚上摇滚 南宁良庆区一村庄组建农民乐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05:53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周涓 通讯员 梁丽颖

  “那就不要留,时光一过不再有,你远眺的天空挂更多的彩虹……”当这首时尚的摇滚歌曲《突然的自我》在电子琴、电吉他、贝司、架子鼓的伴奏下响起时,一般的市民可能很难想象,它的演奏者竟然是南宁市一个偏僻山村里的5名青年农民。11月14日,记者来到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横洲村念吉坡,感受了村民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村里代代相传的文明之风。

  “洋乐队”农活排练两不误

  11月5日,为了庆祝村里的灯光球场竣工,横洲村举办了一场通宵晚会,吸引了大塘镇不少村民来观赏。在焰火、采茶山歌、粤剧等传统表演之后,一支极具现代气息的乐队——“南海乐队”登场,让晚会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就连一些看惯文艺表演的城里人也为之惊讶,他们说,很难想象一支农民乐队竟然能把摇滚乐演奏得那么淋漓尽致。

  11月14日,记者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念吉坡。热情的村民帮忙找来了当时正在干农活的5名乐队成员:电子琴手刘进荐、鼓手方向、贝斯手刘进先、主音吉他手方港鸣,旋律吉他手刘军。5人中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才16岁,其中两人已结婚并有了小孩。

  乐队成员们基本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和其他村民一样,他们靠采集松香油、种田、捕鱼为生,平日农活甚是繁重。但这5双结了茧的粗粗大大的手,却流畅地演奏出了动听的乐曲。他们说,是对音乐的共同热爱,让他们组建了“南海乐队”。

  自学成才吸引众多“粉丝”

  “白天干农活比较辛苦,晚上排练实际是一种放松,它让我们忘记一切的劳累。”主音吉他手方港鸣说,村里人在干活之余,总会清唱几首粤剧或流行歌,有音乐相伴,他们感觉生活才有了滋味。

  但几名土生土长的农民,要想成立一支乐队并非易事。第一只“拦路虎”就是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虽然村里文艺气息浓厚,乐队成员们从小就学会了简谱。但毕竟没经过系统训练,五线谱让他们感到头疼,也难以把握摇滚乐的节奏。他们没有气馁,自己买书买歌碟学习,并虚心向村里的老艺人以及其他熟人请教。靠着自学,如今他们的表演越来越成熟,还在村里赢得了不少“粉丝”。

  资金也是一大难题。对于几名年收入只有三四千元的青年农民来说,买齐数万元的全套乐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陆陆续续地买,新的买不起就去“淘”二手货。自2005年乐队成立以来,他们东拼西凑了两万多元钱,再加上其他村民的支援,终于配齐了如今这套乐器和设备。

  有了乐器,生活也更有了奔头。村头村尾、场地边、公路边……都成了乐队的“演播室”。为了晚上排练不影响村民,乐队还在村后的荒山上,搭建了一个茅草屋作为专门的排练基地。

   小村庄走出三代“音乐人”

  乐队优美的旋律和歌声不仅吸引了村里的众多“粉丝”,还引起了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关注。在11月5日,念吉坡的灯光球场和文化室竣工后,镇政府工作人员将这支农民乐队迎下了山。“南海乐队”的表演在通宵晚会上大获成功。

  据念吉坡队长刘汉谋说,念吉坡的音乐传统可以追溯到清朝以前。以往村民最喜爱的是采茶山歌和粤剧,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村民自发成立了“南海歌舞团”,在当地曾小有名气。到上个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又将当时城里流行的霹雳舞带回来,如今村里的中年人还爱伴随着音乐“扭”得像模像样。如今的年轻人又玩起了更为时髦的摇滚乐,还建起了乐队。相对于前两代人,他们算是第三代“南海音乐人”了。

  记者在仅有360多位村民的念吉坡走了一圈,感觉农民乐队的“横空出世”绝非偶然。在这个距离南宁市区近百公里的偏僻小山村里,风气毫不闭塞。村里人人喜爱音乐,上至满头白发的老人,下至两三岁的幼儿,都是能歌善舞,采茶山歌、粤剧和流行歌曲也是张口就来。最初“南海乐队”成立时,成员们还担心被长辈认为是不务正业,不料最后不少长辈都成了他们的“铁杆粉丝”。

  “不管是山歌粤剧还是‘洋’乐队,只要是健康的娱乐方式,我们都是支持的。”队长刘汉谋说,正因为村里的音乐传统代代相传,村民都有了精神支柱,所以村里绝少看到打牌、打麻将等消遣方式。村中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传统文明已蔚然成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