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杨欣20年漫漫环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09:0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李丹一脸络腮胡、一头长发,11月5日,回到成都休整的环保志士杨欣显得个性十足。身为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会长、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却对这副打扮不以为然:长发长胡子是长期在高原生活最好的保护,“像羊毛一样”使他很大程度上免受高原漫天风沙和灼热紫外线的侵袭。

  作为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杨欣有着诸多耀人的光环:2000年“地球奖”、2002年“母亲河奖”、2003年“盖蒂环保奖”、2005年“中国野生资源保护奖”、“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和“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得主。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从事生态考察和环境保护近20年,杨欣的环保路曲折艰难。

  建起中国民间首个自然保护站

  1986年,杨欣参加著名的长江漂流探险队,任主力漂流队员兼摄影师,经过175天的漂流,他们完成了这一壮举。1994年,杨欣组建“神奇长江源”电视摄制探险队进入青海,发现当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藏羚羊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一年,他“认识”了索南达杰。当听到老牧民讲起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倒在偷猎者枪下的故事后,杨欣震惊了,建立一个关注藏羚羊、关注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站的想法由此而生。建站首先需要当地部门的批准,杨欣在西宁一呆就是3个月,随之而来的资金问题更是困难,杨欣四处“化缘”,并将自己所著的《长江魂》、《长江源》两本图书义卖。1997年,在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中国民间第一

  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终于建立起来。从此,这里成为当地反偷猎的最前沿基地,各国志愿者纷至沓来。

  2002年,杨欣开始把目光放在省内。他告诉记者,“绿色江河”以前的环保项目都是在省外,主要是生态极为脆弱的青藏高原。而四川省作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它的自然生态情况也是广大环保志愿者关心的问题。以杨欣为首的“绿色江河”决定在四川卧龙地区筹建第二个自然保护站,规模要比索南达杰站大10倍。

  环保课题影响决策者

  几乎每个“绿色江河”的志愿者在讲到自己和环保结缘的契机时都提到了杨欣,说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风格给了他们很大的影响。正如澳大利亚志愿者艾玛写到:“他(杨欣)是一个沉默寡言而非常吸引人的人,他和他的‘绿色江河’组织,为环保事业作了很大的贡献,让我受益匪浅。”

  长时间在野外工作的杨欣常常与危险为伴,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探险生活,常常为了一幅精彩图片、一个考察项目废寝忘食。但杨欣却说,危险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为保护藏羚羊,有关部门特地在青藏铁路沿线开设了30多个迁徙通道。”杨欣自豪地说,他们给相关铁道部门的分段建设、在藏羚羊的主要迁徙路线上为其开设迁徙通道、哪些地方不能设置营地、什么时段不能施工以便为其让道等建议都被采纳了。能做到这样,基础是长达10年的调查了解。2003年至2005年,“绿色江河”先后139次深入青藏高原调查,取得1400多组数据,完成了2万多字的报告———之前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对此有过如此长时间的关注和调查。

  在杨欣的人生里,专注环保的步伐不会停止。杨欣说,现在政府提出了绿色GDP、循环经济的概念,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我们环保人来说,无疑有着更大的鼓励和支持。”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