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寻找英魂故乡:羊楼洞老兵追忆早逝战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11:01 法制周报-e法网
寻找英魂故乡:羊楼洞老兵追忆早逝战友
年轻时的梁德明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法制周报记者 蒋伟 实习生 蔡艳梅

  11月5日,《法制周报》记者采访了羊楼洞英烈、女兵黄琪的病友王家騄老人,他也曾在羊楼洞医院休养治疗。(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在两年的休养时间里,王家騄亲眼目睹了烈士周国玉、李爱民等生前与病魔抗争的情景,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11月13日,王老给本报寄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回忆自己在羊楼洞的岁月,以及英烈们的感人事迹。

  同时,本报的寻亲活动仍在继续,日前,《燕赵都市报》记者在寻找丰南籍烈士李全相的过程中,竟然找到两个“李全相”。

  普通而又珍贵的银圆

  王老几十年来一直藏着一块银圆,这是烈士李爱民最后留给他的纪念品。

  李爱民,吉林省舒兰人。据王老回忆,李爱民性格外向,直言快语,对人非常热情,但脾气比较急躁。(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因患肺结核去羊楼洞治疗。

  1952年冬,李爱民的病加重了,他托人捎信给王家騄,让王老去一趟。李爱民当时说,“看样子,我可能是不太行了。咱俩相处一年,你对我好,帮助我,我心里很感激。”(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说着,从枕头下边拿出一块银圆递到王老的手上。

  两天后,重病房那边传来消息:李爱民病故了。 22岁的他,就这样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南华歌声》里的爱

  “他中等身材,白皙脸庞,行动较缓,有着浓郁的知识分子书卷气。”50多年后王老对病友的记忆仍然很清晰。

  王老说的这个人叫杨允正,广东普宁人,1952年22岁病逝,生前是华南某部文工团的团员,能拉琴,能作曲,多才多艺。

  1951年冬,王家騄和杨允正同在华南第一兵站医院治病,后来他们又一同转到羊楼洞医院疗养。(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王老回忆,杨允正常常在病房里安静地看书,精神好的时候走出门口转转,有时还用他带来的京胡拉上两段歌曲。

  转到羊楼洞医院以后,杨允正的病情愈发严重。有一天,他把一本当年由华南文艺联合会出版的《华南歌声》歌曲集交给了王老,里面登载了一篇杨允正作曲的歌曲,歌名为《土匪头,坏东西》。

  那个会拉琴的小伙

  1952年的羊楼洞医院病区里,经常传出一曲曲优美流畅的三弦琴声,每当这琴声响起,不少能够走出病房的休养员就会开心地聚集起来,走到演奏者跟前,愉悦地倾听他流畅的演奏,不时发出叫好声和鼓掌声。

  这位演奏者就是年轻的陈贤,王老回忆:陈贤住院前是文工团的,广东花县人,1948年16岁参军,1952年因病到医院疗养。(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他的演技很高超,能拉二胡,也能弹三弦琴,他能演奏各种歌曲和乐曲,特别是他演奏广东音乐的曲调最受人们的喜爱。他演奏的音乐让病友们忘记了病痛,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

  1953年,陈贤不幸让病魔夺去了生命。

  没有回音的家书

  王老还向记者回忆了一段自己与英烈周国玉的往事。

  周国玉,内蒙古人,1946年18岁参军,因患肺结核病于1951年冬住进羊楼洞医院治疗。

  王家騄在羊楼洞时曾和他住在同一间病房。(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他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同志,王老说:“病情虽然比较严重,但他始终积极配合治疗,情绪稳定。”

  有一次,周国玉要王家騄帮助他给久别的家人写封家信。他说:当兵好几年了,由于一直跟着部队,转战各地,无法跟家里联系,到广东后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又患病住进医院。(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只有一个舅舅。他要王在信里告诉舅舅,自己生了小病,不久就能治好,出院回部队去,让家里不要惦念。

  照他的意思,王家騄把信写好,可周国玉居然不知道他舅舅的姓名,想了很久才不好意思地说,“我只知道他姓曹,村里人都管他叫曹木匠,在信封上你就写曹木匠吧。“于是,信就这样寄了出去。

  后来,周国玉病情越发加重,到重病房治疗。王家騄曾到他的病房看望,问他家里可有回信,他满脸苦涩地回答“没有”。不久后他就带着遗憾去世了。

  两个“李全相”

  本报发起的为烈士寻亲活动仍在继续。(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日前,《燕赵都市报》记者在寻找丰南籍烈士李全相的过程中,竟然找到两个“李全相”。当地八旬老人李占玉说自己的弟弟后来改名叫李全相。

  而根据《燕赵都市报》记者的采访,丰南区大新庄镇爽坨一村的李全相更像羊楼洞英烈本人,他从小就叫这个名字,在家里结过婚,新婚后参军,他牺牲后妻子改嫁,家里没有其他亲人。

  到底哪一位李全相是长眠于羊楼洞的那位英烈,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34219)

  279名伤员突围记

  口述/梁德明(山东省威海市人,1945年7月参军。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27军79师卫生科军医,后任某军医院院长,1985年离休。)

  文字整理/实习生 蔡艳梅

  临危受命

  1951年5月,我所在部队在完成第五次战役作战任务后奉命北撤,我当时担任27军79师卫生科军医。当我们从朝鲜磷蹄江口回到江北时,伤员指挥所刘芳歧处长心情沉重地说,师卫生科王文敬科长带领的伤员还没返回。

  首长命令组织力量回去寻找伤员。我临危受命,和另外28名同志带上地图、指南针、少量医疗器械和轻武器出发了。

  我们趁夜幕找到一个隐蔽处泅水渡江,钻入山区搜索原部队伤员。从5月22日到6月3日,在朝鲜金浦里、东阿实和下青松一线先后找到了279名伤员。当我们找到王文敬科长时,他正跪在地上为一位受伤的参谋做腹部手术。

  在寻找过程中,我们还找到一位牺牲战友的遗体,从他衣服兜里的党证得知:他是236团的电话员吕孟和。为了减轻行军压力,有人提议将烈士就地掩埋,我说:“不行,就是背也要将烈士背回去”,便用担架抬着他走。

  勇敢突围

  在敌人纵深内行军,情况异常艰险,那时空中昼夜都有敌人的侦察机、直升机进行火力侦察。周围炮火连天,地上还有毒蛇、蝎子的袭击。我们已多日粒米未进,完全断绝了粮食供应,加上连日倾盆大雨,道路崎岖且泥泞不堪。

  为了生存,保持体力,大家强迫自己吃野菜,啃树皮,吃虫子,无药品就找草药,无绷带就撕下衣服为伤员包扎。

  队伍在敌人的封锁包围中隐蔽前进,曲折迂回,6月8日天黑时分,我们分批通过了封锁线,进入了我方控制区。经过沿途打听、寻找,终于在6月9日下午2时回到了部队驻地。搜救伤员的整个过程,前后历时18天。

  后来,279名伤员中的大部分被转移到羊楼洞野战医院治疗。

  (34220)

  征集碑文选登

  千里吊君唯有泪,

  当年勇烈动山川。

  君去英名留桑梓,

  吾来承志建和谐。

  ★湖南省通道县大高坪乡大高坪村 吴家谷

  少壮从戎离家园,

  献身革命不顾还。

  羊楼青山埋忠骨,

  后人当敬续向前。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起发里2号楼 王家騄

  (碑文题词来稿截止日期11月30日,本报将从中评出优秀作品,刻于纪念碑上祭奠英魂。)

  请为英烈立碑出一份力

  爱心立碑捐款账号/ 42204637608093001

  户名/湖南省慈善总会

  开户行/中国银行长沙市东风路支行

  募捐热线/ 0731-4802117《法制周报》编辑部

  0731-4534860湖南省慈善总会办公室

  汇款后请通过募捐热线告知汇款户名,或者将回执单传真至0731-4839120。每一笔捐助资金将在《法制周报》和腾讯网上及时公布,所有捐款将由湖南省慈善总会汇总,确保专款专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