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回眸百年 多少人和事值得怀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02:10 东南快报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与民族共赴国难

  讲述/撰文:陈兆雄(福建协和大学1949届毕业生)、陈兆奋

  上版理由:曾有美国记者赞美福建协和大学位于魁岐的校园,是当时亚洲最美最漂亮的,这里记录的是一段特殊的时期——抗战中的福建协和大学。当时,学生们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精神,特别值得书写一番。

  在抗日战争时期,福建协和大学与中华民族共赴国难,不仅推动了自身进程的深化发展,而且对抗战的胜利也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福建协和大学背倚鼓麓,面瞰闽江,屹立江东,晨曦暮霞,水光山色,美不胜收,被人们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十所大学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疯狂占领华北大片土地,为打通津浦线,连接华北和华中战场,他们从南北两方对徐州地区和黄河一线发动进攻。

  1932年9月18日,时任福建协和大学校长的林景润在大礼堂召开“九·一八”大会,进行抗日救国演说。

  同年10月19日,学生召开各班级代表会,讨论向东北义勇军捐款事宜。

  1933年1月9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来校参观并发表演讲,勉励学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置身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洪流中。

  1936年5月,日校歌咏团在福州铺前顶教堂举办“福建学生专号飞机”募捐音乐会。学校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到这一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救国斗争之中。

  1938年5月12日,日军攻陷厦门,战争的硝烟已弥漫到昔日宁静的福建协和大学校园,敌军的轰炸机不时呼啸着从校园上空掠过,震耳欲聋的轰炸声此起彼伏,福州地处临海口,随时有被日军侵占的危险。为保证师生安全,国民政府已向各校颁发疏散令。面对战争,福建协和大学毅然选择了继续开办的方针,决定克服一切困难,为中国抗战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1938年6月3日,以林校长为总领导等7人,林玉玑为总事务,设4个分队,分别以郑作新(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林希谦(1945-1946年任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王调馨(1950-1951年任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福建协和大学校政委员会主席?熏履行校长职责)、陈兴乐为分队长,从福州魁岐码头出发沿闽江逆流而上,于6月8日分别抵达福建西北边疆邵武,共迁往教职员33人,学生145人左右,借用美部会十八座房屋修缮后作为战时临时校舍。

  同年6月30日晚,在邵武城区民众夜校举行开学典礼,提出“抗战建国”的口号,师生组织救亡剧团和歌咏团,深入到附近民众和军队中进行演出,还向他们介绍当前形势,以此激发民众积极支持或投身抗战,鼓舞士气,建立抗建剧团和合唱团,并举行募捐活动,为抗战将士义演;建立抗建服务团,慰问伤病员,兴办军队和伤兵站服务,协助募集各种捐款;定期集会,介绍抗战动态,以激发师生抗日热情,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假期还组织剧团赴省内外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剧团取道江西上饶金华玉山入浙江各战区慰问公演《凤凰城》、《牛头岭》等剧目,剧团所到之处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募捐金额达359466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笼罩8年之久的战争阴云,终于散尽,师生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但带领师生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可敬可爱的林景润校长因病医治无效,于1947年1月6日在美国纽约溘然长逝,后人用“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土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麦子,如果落在土地里死了,就将结出丰硕的果实”来缅怀他的一生。

  追忆那三位背影深刻在图书馆的先贤

  讲述/撰文:王长英(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上版理由:美国作家柏洛兹说过:我走进书籍和大自然,就像蜜蜂飞进花朵,利用琼浆玉液,制造蜂蜜,而图书馆正是提供“花朵”的所在。在百年师大的历史上,这三位充满智慧的先贤,都为这所他们所挚爱的高校的图书馆,做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

  在师大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师大的学人们都十分怀念为福建师大前身做出贡献的几位先贤,他们是陈宝琛、金云铭与廖元善。

  陈宝琛是福建师范大学的首任校长,他在1885-1909年期间,在福州致力于教育事业,兴办多所学校,为福建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例如将“东文学堂”改充为培养师资的官立全闽师范学堂,成为全国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之一,并亲任学堂监督(校长)。全闽师范学堂与1907年增设优级师范选科,改校名为“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福建师大前身),培养中小学堂教师。正是他当年创建了福建师范优级学堂,才有今天福建师大的兴盛与百年华诞。如今福建师大“陈宝琛书室”里的大量古籍善本,自1932年珍藏于福建协和大学,后并入福建师大图书馆中至今,已历75载春秋。数十年来,这些古籍图书佳惠学林,使无数的学人受益,真可谓泽被后学,功德无量。

  金云铭原为福建师大图书馆馆长,1932年他在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任职时,得知螺洲陈宝琛家有将藏书让出的意图后,就多方奔走,并动员协和大学校长林景润亲自前往审视。陈宝琛之子陈懋复缺少其父胸襟,想让家藏卖钱,金云铭费尽口舌,讨价还价,最后约定以六千银元买下30000册,共80000余卷图书。到第二天点书装箱时,金云铭发现一些珍本不见了,于是他拿出合同据理力争,再三交涉,陈家终于凑足30000册。后来这批图书以“陈氏书库”名义造册,独立藏入馆内。当时陈宝琛还题有一块“追踪柳库”横匾挂在馆内,并写了一篇《协和大学书库记》纪之。图书入藏后,金云铭还花费了数月时间,对这批书剔抉爬梳进行分类、整理,写出了《本校陈氏书库福建人集部著述解题》及《福建协和大学陈氏书库所藏清代禁毁书述略》两篇长文,发表在《福建文化》季刊上,使人们对这批书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金云铭馆长当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师大图书馆的“陈宝琛书室”藏书,金馆长所做之事,堪称图书馆人的楷模。

  廖元善属我国一流的教授,其品德与学识至今为人称道,他曾留学日本,回国后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语言文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廖元善性好收藏古籍字画,长期寄住他家的郁达夫之子郁荀说:廖先生十分嗜书,晚年将自己的收入都用于购买图书字画,收藏有十多箱。但他并未将藏书传给后人,而是委托好友黄曾樾教授,在自己过世后将藏书全部捐赠给福建师大图书馆。如今师大馆珍藏的明正德年间版《福州府志》(残本),上有林则徐等名人的藏书章,就是他捐赠的藏书。廖元善的高风亮节,永远值得师大人学习!

综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