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敲门日”:你认识自己的邻居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02:34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敲门日”:你认识自己的邻居吗(图)

  

“敲门日”:你认识自己的邻居吗(图)

  

“敲门日”:你认识自己的邻居吗(图)

  

“敲门日”:你认识自己的邻居吗(图)

  

“敲门日”:你认识自己的邻居吗(图)

  

“敲门日”:你认识自己的邻居吗(图)

  在刚刚举行的杭州第四届邻居节上,专门设立“敲门日”活动,鼓励敲开邻居的宅门,打开“都市冷漠症”这道隔着邻里之间的无形的墙。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邻居”这两个字最高的评价,可见邻居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现如今,当你花百万元置下房宅后,可曾认识自己的邻居,可曾感受到邻居的价值……“敲门日”正在敲醒着每一个人。

  隔壁住的是谁,你知道吗

  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从单位职工宿舍楼搬进小区私人住宅,你还会和邻居那样熟悉吗?你知道隔壁住的谁吗?

  在新闻单位工作的小迟,搬进自己购置的小区后,一年多来几乎没有同邻居说过话,有的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我住进来时,隔壁的房子还没有人买。有一次出差两个月回来,隔壁已装修完毕,有人入住,我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小迟说,“我上下楼都坐电梯,因此也几乎没有与楼上或楼下的住户接触过。”

  有意思的是,小迟搬进来一年后,偶尔在电梯里遇见自己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也在这个单元住,两个人都搬进来有一年时间了,一个在7楼,一个在10楼,竟然互不知晓。

  “说话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东屋不问西屋事,同在一楼不相识”是现在不少高层小区普遍出现的情况。在杭州,一位社区居委会干部说,过去是大杂院,住着多户人家,连水管和厕所都共用,邻里间相互照应,相处好了比亲戚还亲。现代城市社区居住结构由“平面式”变成“立体式”,“公用化”变成“公寓化”,“水泥森林”中各家各户封闭,交流越来越少。

  在长春市,退休后搬到重庆街道崇智社区高层的史品忠老人,明确表示了对这种邻里不相识的烦恼:“我是工人出身,性格外向,在楼道内,看到大伙走路匆匆,进屋就咣地关上防盗门,心里不是滋味。每次看到别人搬家,我就想过去搭个话,帮个忙,认识一下。”

  邻里不相识,在有的人心中产生一种莫明的恐慌。在长春市教育系统工作的马文玲,一直在丈夫单位的宿舍楼内住着不足80平方米的老房子。“我们有过买商品房改善居住条件的想法,可至今没有实施,就是因为不想住到一个邻里不相识的陌生楼房内,在现住的旧楼内,至少有许多熟悉的朋友与同事。”她说。

  敲开邻家门,敲出了什么

  在杭州市邻居节“敲门日”的活动中,一声声的敲门,叩开了邻里相识之窗,叩开了你我间的心扉。

  有的居民敲开邻居门后,送去了自家做的精美菜肴,有的送去了一句句问候。还有的上下层邻居,过去由于楼上渗水,楼下生气,干脆两家互不答言,而这次楼上住户敲开楼下门,一个笑脸,一句“对不起”,矛盾融化于悄然间。

  在杭州城北一个小区住的小付,每天晚上总是喜欢敲开楼上邻居小李家的门,一起聊聊天,抽支烟。两人说:“我们两个都是单身汉,如果每晚呆在家里看电视或上网,那是很不快乐的一件事。”有几天,小付出差,小李闷得实在无聊,就主动打电话把二楼的住户叫到自己家中聊一聊。“敲门日”,让不少居民踏进邻家门时不再尴尬。不少居民说,过去想起进别人家时,面对干净的地板,或换上鞋套,或换上拖鞋,并且人家内心还不一定欢迎,自己心里十分别扭。后来发展到,如果自家缺根葱或缺点醋的话,干脆下一趟楼去买,也不愿意敲邻居家的门。

  这次“敲门日”活动,让不少居民没想到的是,大家都渴望相互交流,都不想让邻里关系日趋冷淡。有的邻里之间互相交换礼物,成为朋友。还有的邻里之间找到了共同的爱好,双方相约一同打球、钓鱼。“这反映出邻里之间对和谐交往的一种向往,十分可贵。”杭州市一位媒体记者说。

  其实,在商品小区内住的人家,不少人在潜意识中都有认识一下左邻右舍的想法,可大家没有了过去那种公用水龙头、公共厨房,似乎缺乏交流的平台。再加上有的邻里之间上下班时间完全错位,很少有碰面的机会。正如杭州邻居节“敲门日”中一位居民的话一样: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得没有时间关心、关注身边的人。“敲门日”,敲出了亲情,敲出了信任,敲出了互助。

  让“邻里守望”成和谐符号

  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社区睦邻文化高层论坛”中,主办方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城市开展形式多样的“邻居节”活动。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营造守望相助的和谐人居环境。“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高层住宅封闭症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主要表现在家庭封闭、孤独寡助、邻里失信等,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我们现在确实需要一种邻里守望的长效办法,而邻里守望首先要从主动敲开邻居家的大门开始。”社会学家田毅鹏说。

  在北京,从大杂院刚刚搬到一个小区公寓楼住的李小姐曾表示,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给了自己安全感,可如果邻里之间互不来往,每户居民戒备的心理也在加重。许多人开始不自觉地拒绝陌生人,哪怕是与自己一墙之隔的邻居。“我们与邻里之间的来往,惟一的渠道就是防盗门上的猫眼,真正是‘猫眼看人’。”李小姐说。

  长春市东朝阳路北社区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在一套住宅中住着81岁的王一本老人与患有脑血栓瘫痪的女儿王敏燕,有一天,邻居突然发现从家中一点点爬出来的王敏燕,才知道王一本老人已经死亡4天了,而王敏燕是靠着一盒饼干维持了4天。

  “有了‘邻里守望’,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安全,这也是社区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长春市重庆街道崇智社区居民汤晓岩说。这里的居民们都记得,几年前一个有多条命案在身的逃犯租房住进楼内,一连三年派出所一无所知。邻里之间明知有陌生人搬进来,却由于互不信任,谁也不去管。后来,逃犯被警方抓获,大家才感到后怕。

  在崇智社区,现在不少墙上挂着这样的牌子:邻里互助治安守望区,此区域内有志愿者义务为您提供安全守望及报警服务。在社区,有一批老年守望者,承担了这项工作,敲敲邻居门,问问寒与暖。汤晓岩退休后一直住在4楼,作为邻里守望积极分子,整个4楼被她纳入守望视野。

  刚刚在杭州市和平小区参加过“敲门日”活动的朱朝阳说,“在社区内常常走走各户,串串门,能发现和解决许多问题,这里住着许多孤寡老人,他们需要很多帮助。”4日上午,身为河南义工会会员的朱朝阳就敲开了邻居独居老人胡奶奶的家,送去了油和大米,把自己的名片留在了胡奶奶家。“这样的邻居我交定了!”胡奶奶高兴地说。

  不少参加过“敲门日”的居民说,邻里互信很必要,社区细胞就由这些细节组成,细胞出问题,就等于身体微循环有毛病,人就要生大病;用邻里守望代替邻里猜疑,微循环畅通了,整个社区才会和谐稳定。

  据中新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