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内地博士在香港校园自杀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13:39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陶蹊

  11月9日,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内地博士生葛炜炜,被发现在宿舍内自缢身亡。这一悲剧在香港及内地教育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香港科技大学校方表示,葛炜炜生前患有抑郁症,自杀可能与此有关。但也有人认为,葛炜炜是在导师跳槽,其学业、求职都遭遇巨大压力的困境中自杀的,导师和校方难辞其咎。这一悲剧事件让内地在港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香港大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

  1.给人印象活泼、乐观,曾是辩论赛最佳辩手

  葛炜炜今年27岁,是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系的博士研究生。10月9日晚,两名同学前往宿舍找他,拍门无人应答,电话也无人接听。他们怀疑葛炜炜发生了意外,便通知宿舍的管理员协助开门。房门打开之后,发现葛炜炜处于上吊昏迷状态,立即报警。消防员、警察及医护人员先后赶到现场,证明葛炜炜已经死亡。据报道,警察封锁现场进行调查,在宿舍内发现了一张留有遗言的字条,上面写着“因病自杀”。随后警方认定,葛炜炜身亡确系自杀。

  葛炜炜是江苏南通人,是家里的独子。据与他熟识的多位同学介绍,葛炜炜从小学习成绩优秀,中学时曾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1998年经提前招生,考入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2002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被保送入南京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获硕士学位后,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南京大学读书期间,葛炜炜一直十分活泼、乐观,是学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曾任校科协主席,参加过大学生科技三下乡的暑期实践,获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到香港科技大学之后,他也是一名活动积极分子,担任了“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是足球队的负责人。他曾为内地学生组织了2006年中秋晚会,参与编纂了面向内地新生的《内地学生学者实用手册》,用热情和博学给许多人的生活带去了便利和快乐。因此,许多同学无法将“自杀”这个字眼,与在他们看来 “自信、开朗”的葛炜炜联系在一起,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2.导师“跳槽”,并叫他退学?

  悲剧发生后,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在第一时间发出致全校学生的英文公开信,透露葛炜炜生前患有抑郁症。然而,科大的许多学生,尤其是内地生群体,都对此表示强烈质疑,认为校方在事件发生后的解释有失偏颇,“不能仅仅归咎于葛炜炜的个人性格因素”。很多熟悉葛炜炜的同学表示,和大多数内地生相比,葛炜炜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相当开朗。

  一个网名为“seeu”的学生在科大“清水湾”BBS上留帖表示,他时常听到葛炜炜组织足球俱乐部的一些事,也看过一些葛炜炜在BBS上发表的描写足球比赛的文章,觉得葛炜炜是“很有文笔和活跃的一个人”。他透露,近日在校园里曾与葛炜炜碰过几次面,感觉他好像“心事重重”。但是,他不大相信校方“葛炜炜患有抑郁症”一说。“试想,一个这么活泼、参与如此多的学生活动、文笔也如此流畅的人,难道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什么把他逼到了这一步?”

  11月13日,网友“gifter”在“清水湾”BBS上发表了题为《关于葛炜炜的真实情况》的帖子,透露了不少“内情”。“gifter”写道:“他的那个‘可亲可爱’的老板(博导)抛弃了他们。老板要去美国了,把他们置于不顾,只是告诉他们,可以转别的研究方向或者跟去美国,再不然,就自己去工作吧。”“去美国,意味着在港科大的这几年白白损耗,还需要再读个五六年。转个别的方向的老板?似乎有点残忍……葛炜炜告诉我,他这个专业不太好找工作,他有很多师兄都转行了,去咨询公司或者保险公司了。”

  “gifter”的帖子还称,葛炜炜投了几个月的简历,得到的面试机会寥寥无几。为了获得一家房地产公司见习管理员的职位,他甚至将自己的学历写低了些,但依然得不到面试的机会。“不下4个月的煎熬,他的自信被摧残了很多,” “gifter”写道,“他终于决定转读另外一个方向,然而,他现在的老板却因为提前去美国,办不了这个事情。老板叫他退学!让一个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的学生,保送进南大试点班、保研的优秀学生退学?我真想不通这个导师是怎么想的。”

  有同学证实,早在今年8月,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的网站上就挂上了葛炜炜的导师徐兵教授的简历,显示他将“跳槽” 至该校。自称认识葛炜炜的网友“haisky”也证实,葛炜炜说导师要去美国,“他突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工作、做毕业论文、答辩,非常紧张。”

  3.校方称是“独立事件”导师徐兵“极为难过”

  一时间,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质疑矛头集中指向了徐兵教授,指责他只顾自己的利益,对学生的前途缺乏责任心。此外,校方对研究生学业的管理制度也成为批评的对象。

  “清水湾”BBS上的一个帖子写道:“目前在科大的研究生,大部分是从内地来的,加上语言障碍,难度可想而知 ……他的导师要跳槽,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怎么处理手下的学生,这个不光是导师责任感等方面的问题。”另有帖子认为:“ 同学们不会只责备导师,大家比较共同的意见是,如果遇上特殊情况,学校应有一定的制度来表示对学生的协助。比如这次事件,如果学校能给葛炜炜提供继续研究学业的可能,他也许就不会只看到绝路了。”

  11月13日,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发出了第二封致全校师生的英文公开信,表示将邀请全校学生参与一个特殊的座谈会,以更好地倾听和理解同学们对此事的看法,并帮助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惑的学生解决情绪问题。

  这个特殊的座谈会于11月14日下午5时15分在科大礼堂举行,到场学生多达500人,校长和校内数位管理人员出席。由于争论激烈,原定约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一直持续到晚上8时才结束。座谈会结束后,与葛炜炜生前关系最密切的足球队成员,情绪激动地留下来继续与校长交流。

  座谈会上,葛炜炜的导师徐兵没有到场,与葛炜炜“同门”的学生也无一人到场。据称,徐兵教授已经从外地回到香港,但“由于极为难过,无法出席座谈会”。在科大校园内悼念葛炜炜的大字报下,摆放着徐兵携门下学生共同敬送的花篮。

  校方强调,对葛炜炜事件表示万分沉痛,但这只是一桩“独立事件”,与其导师的行为及学校的管理模式没有必然的联系。校方同时否认徐兵将离职赴美,称他虽然接到过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的聘书,但并未接受。

  4.生前接受过心理和药物治疗

  葛炜炜参与活动颇多的科大“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曾在“清水湾”BBS上发帖,称通过与学校学生事务处主任会面,确认葛炜炜生前确患有抑郁症,并接受过心理和药物治疗,对此,学校保留着相关记录。

  葛炜炜在母校南京大学的网站上建有博客,里面的文字也反映出,近年来他一直背负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葛炜炜的博客叫“neverworried的blog——一蓑烟雨任平生”。2005年3月,他在南京大学时曾写下这样的文字:“老天似乎已经习惯了在我感觉很好的时候给我当头一棒,导师的批评、杂志的退稿、实验的失败、感情的离去,总是不期而至,给我迎头痛击。”

  5个月后,他到达香港,自信能够很快适应那里的生活。“可能是因为学校都有些相通的气质,所以我很快适应和融入了这一切,没有激动,没有陌生感,我平静得让我自己都啧啧称奇,似乎感觉我早已在这个学校里面生活了好多年一样。”

  但不久,葛炜炜就发现,自己与周围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他在博客里写道,他和香港学生的接触机会不多。香港学生之间都用粤语交谈,不能自由表达和交流让他觉得很不自在。“香港学生通常是笑声连连,我和另一个内地学生则只有面面相觑的份儿。”

  葛炜炜博客上的最后一篇文字是《看不见的春天》,发布于2006年4月。“我是否太急切了,或者说太功利了?使得自己变成了一个看不见春天的盲人?我是否太看重这个Ph.D.(博士)学位,以至于只顾着向前狂奔?实验室,宿舍,加上间或的街市超市,差不多已经变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也没有选择停留,但我走得太快,以至于都不知道路边是否有花朵在盛开。在我放弃了春天的同时,春天也放弃了我。”

  5.学历越高工作越难找?

  葛炜炜自杀事件,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在港内地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关注。目前,在香港求学的内地学生约6000人。相关人士分析认为,虽然香港各大院校都积极为内地学生推出了不同的协助计划,但仍存在三大不足之处:这些支持偏重本科生而忽略了研究生;没有重视理工科学生与本地社会缺乏接触的问题;学生辅导只笼统地面向全体,欠缺个案的针对性。像葛炜炜这样的内地理科研究生,与香港学生及社会的接触少,较难融入香港社会。

  此外,香港大学内的学习压力很大,毕业之后找工作时也是如此。据报道,香港大学研究生的失业率,比本科毕业生高一倍多。有人事顾问公司坦言,市场上只有不足5%的职位适合毫无经验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就算他们自愿“降格”、求取只要求本科学历的职位,也可能被拒之门外,像葛炜炜这类纯理科生,出路更为狭窄。

  参考资料

  内地在港生近年自杀个案

  2002年5月26日,香港浸会大学一名来自

清华大学的交换生,在九龙塘宿舍跳楼身亡。

  2004年7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一名内地博士研究生,从学术大楼坠下,伤重不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