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子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6:59 三秦都市报

  人总是生活在梦想中,人们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一个个梦想推动着人类社会一步步迈向新的阶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圆了农民几代人的梦想,从村容村貌整治到产业体系建设,从倡导文明新风到推行民主管理,这是农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子长县的新农村建设就使陕北一隅的这方土地上的农民过上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生活,使子长县———这片洒满先烈鲜血的热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步入了一个和谐快速的发展阶段。

  问计于民

  新农村建设扬帆起航

  子长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新农村到底该怎么建?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学习、反复研究,决定从实践中找答案,问计于民,集中民智。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并请专家指导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不求新建但求新貌,不求大变但求方便,不求整齐但求整洁,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的建设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子长县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实施意见》,确定了“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委、县政府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主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工作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直接负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每个乡镇抓一个重点村的基础上,以205省道沿线村为重点,全县共确定了4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重点村工作责任制,确定18名县级领导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部门包抓40个重点村,制定了《子长县县直机关单位包建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子长县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出台了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做到领导、干部、责任、措施“四落实”,目标、任务、时限、要求“四明确”,为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建设新农村,资金投入是保证,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子长县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在积极争取上级投资、进一步加大县财政投资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了对农业农村投入的长效机制。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建立了“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重点村走”的项目资金捆绑机制。目前,共整合各类项目9类40多个,捆绑各类涉农资金800万元,调动群众自筹资金1000万元,县财政列支1300万元,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

  传承升华

  彰显青砖灰瓦建设风格

  子长县是全国百强产煤县之一,因为煤多,烧制砖瓦成为群众传统技艺,青砖灰瓦成为人民群众修窑盖房的主要建筑材料,形成了独特的瓦窑堡民居风格,县城瓦窑堡就是由此得名。该县在村容村貌整治中,注重窑洞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和升华,统一设计、相对集中、连片分户改造,一方面对院落墙畔等附属部位进行改造,把生产与生活区进行隔离和功能区分,另一方面对原有窑面进行粉刷,使改造后的窑洞凸显瓦窑堡砖窑建筑风格和青砖灰瓦格调,这样既减少了建设成本,又美化了群众居住环境,既朴素大方、经济实用,又安全舒适、清洁卫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据统计,子长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全县40个重点村共整治1200户,3624孔窑洞,开通并硬化巷道128条15.2公里,新建排洪渠28条5.9公里。

  马家砭镇马家砭村虽然地处205省道沿线,却长期没有集贸市场,致使物流不畅,直接影响到马家砭村群众收入,制约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马家砭镇村两级紧紧抓住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机遇,始终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村和商贸重镇的目标,把旧村改造与正在规划实施中的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马家砭镇总体规划》和《马家砭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方案,建成了22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同时新建6000平方米的5栋商住楼、硬化街道2条800多米,使镇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观,为开发建设粉条、梨果、红枣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培育餐饮、修理、加工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村民集中居住区大力推进旧村改造,开通硬化巷道8条600米,动员群众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圈,达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

  旧村改造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子长县各乡镇结合实际出台了旧村改造、基础建设及产业发展中有关土地占用、投工投劳等具体政策,发动群众踊跃投身新农村建设。余家坪乡崖头村和新寨河村以开通巷道为突破口,以庭院改造为重点,以建设“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生态新家园为目标,动员党员、村干部带头,首先开通巷道,形成村庄道路骨架,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群众感悟到新农村建设是真正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再等待观望,踊跃投入新家园建设。据初步统计,该村群众自投资金150多万元,投工1.2万个,改造旧院228户672孔,砌畔800余米,新砌窑畔花墙2700米,补修院落围墙2500米。打通并硬化巷道17条2265米,铺设排污排洪管道1200米。实行本人自愿、宅基地优先使用政策,拆除废弃窑房27孔,组织村民清理生活垃圾200吨,净化了生活环境。

  环境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优美的环境既方便群众生活,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史家畔乡李家沟村把改善乡村环境、改变生活方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广泛开展和谐村庄、五好家庭、文明院落评选活动,发动群众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活动,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让广大农民在建设新家园的同时享受新生活。

  “没想到,农村还能有这份景致!”年近六旬的崖头村民王有祥老汉感慨万分。是啊,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家门前的巷道会变得这么平坦,他们的房屋会这么亮堂,过去的壑墙烂院而今焕然一新,堰起了院畔,砌起了围墙,盖起了大门,窑面脑畔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出新的气象。

  产业奠基

  为农村跨越发展强筋壮骨

  建设新农村,发展是核心,产业是根本。按照“一村一品、大户示范、小户覆盖、龙头牵引、科技提效、滚动发展”的思路,子长县大力发展以草畜业为主导,棚栽、果桑、马铃薯等为补充的特色产业,使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建筑建材、畜禽养殖、蔬菜种植、薯类加工、蚕桑生产专业村,确保了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中庄村是寺湾乡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该村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和家畜饲养组装配套,积极推广沼气池、标准化暖棚猪舍、温室大棚、改厕配套的“多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式,农民用猪粪建沼、沼液还田、沼气照明做饭和大棚杀菌,建成沼气池57个,发展综合示范户20个,生猪存栏2400头,仅养猪一项,每户年均收入1.2万元,蔬菜棚均收入8000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从而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走出了一条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能源再生与产业效益互补的和谐发展新路子。

  南沟岔镇启动“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户推进”工程,以养猪专业大户为骨干,成立养猪协会,先后与省内外肉联厂、屠宰场达成生猪保价收购协议,先后举办养猪技术交流会4次,邀请专家举办技术讲座2场,形成了集信息采集、技术培训、饲料供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养猪体系,会员中有养猪大户220多个,屠宰户50多个,养猪业成为该镇特别是川道沿线的主导产业,全镇生猪存栏4000头,年养猪产值突破100万元。

  子长县在巩固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让新型产业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白王贵,曾是子长县第一个白绒山羊养殖大户,2006年,他凭着多年的养蜂经验,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养蜂协会,带动养蜂户53户。同时,他又从吉林引进建成梅花鹿养殖示范场,在他的影响带动下,马家砭镇建成了三个梅花鹿养殖场,总头数达到83头,每头纯收入3000多元,带动了特种养殖业的发展。

  县上制定并调整出台了发展草畜业扶持奖励办法和发展棚栽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新的扶持政策推动下,全县养殖大户一下子发展到650户,建成热寺湾乡姜家坪村、杨家园则镇麻柴沟村等一批养殖示范小区。羊子存栏达8万只,生猪存栏8万头,大家畜存栏2.5万头,实现牧业产值1.41亿元。水晶梨发展到3万亩,优质桑园发展到5.13万亩,年养蚕9000张,洋芋种植面积26.26万亩,总产30万吨,特色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8.3%,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新农村建设,像春风,吹遍了陕北的沟沟岔岔,也吹进了子长老百姓的心田。一张张蓝图让旧村变新貌,一片片新家园让群众安居乐业,一项项新产业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好日子还在后头,一件件实事把老百姓多年的渴盼变成了现实,男女老少绽开了幸福的笑容。就像崖头村民石艳萍对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说的那样:“今后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文立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