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为谋生为谋财,行乞者有“心理惯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7:00 解放日报

  

不为谋生为谋财,行乞者有“心理惯性”
不少地铁乞讨人员已形成“心理惯性”。 CFP图

  记者从轨道公安分局获悉,游荡在轨道交通车厢内的乞讨人员已由原先的“谋生”逐步转为“谋财”,一些人员甚至已形成“心理惯性”。目前,轨道交通综合执法站启动心理干预、就业指导、生活救助机制,力求纠正这部分人的不良“心理惯性”。

  强行乞讨惹人烦

  “一个小孩扑通一下跪在我面前,不停地喊妈妈,我不给钱她就赖着不走!”市民魏女士每天乘地铁上下班,经常遇到形形色色的乞讨者,其中不乏职业乞讨者,她颇感无奈。

  市民曾先生也有类似遭遇:一次,他在地铁二号线上看到一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出于好心扶了她一把,谁知老人就靠在他身上不肯走,曾先生只得掏钱。

  不少乘客反映,许多乞讨者长期在轨道交通线路上乞讨,都是“熟面孔”。管理部门也十分头痛,乞讨者见执法人员就装作乘客,甚至在车厢、站台以及不同线路间和执法者“捉迷藏”。今年一季度,对于车厢行乞、散发小广告、非法兜售、非法设摊四类地铁“顽症”,乘客每月投诉多达百余次。

  乞讨者形成“心理惯性”

  轨道公安部门在处理地铁车厢强行乞讨这一“顽症”时发现,乞讨者已从原先的“谋生”向“谋财”转变。许多乞讨者并非生活困窘,相反不少人还十分阔绰。轨道警方在处理一名乞讨的老妇时,与她家乡有关部门联系,惊讶地得知,她靠乞讨已在老家盖起三幢房子。

  除经济因素外,不少违法人员多年来已形成“心理惯性”,不愿意从事正当职业,不愿过正常生活。近日,颛桥站轨道交通综合执法工作站工作人员发现一名长期乞讨的未成年女孩,民警在交谈中得知她很小就在轨道交通乞讨,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甚至觉得如果一天没有乞讨,生活中就少了一些东西。民警随即联系女孩居住地的社工,联合对她的生活给予关心。在社工的协助下,小女孩接受了心理干预,目前已摆脱乞讨的“心理惯性”,重新踏入校门。

  心理干预扭转不良心理

  今年4月,本市成立了由轨道公安分局等多个部门联合组建的轨道交通综合执法工作站,综合治理地铁“四乱”顽症。

  针对屡次轻微违法者的心理偏差,工作站还发挥心理干预、就业指导、生活救助机制,扭转违法人员的“惯性心理”。今年4月至今,已有100余人次得到政府的生活救助,20余人次在有关职能部门帮助下找到就业岗位,30余人次因多次或严重违法得到心理干预。

  目前,工作站各执法部门已建立相关运转流程,根据视频监控中心的治安情况通报,联合出警,查处违法。目前“四乱”现象已大大降低,今年9月和10月只接到17次投诉电话。


本报记者 简工博 本报通讯员 王 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