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富豪认乞丐作干爹被质疑有炒作嫌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11:29 法制周报-e法网

  核心提示:身家过亿的地产富商认一个衣衫褴缕的乞丐作干爹,引来议论和质疑声一片,但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很多熟悉这位富豪的人都称他是一个“低调的人”。不管是作秀还是出自真情,那位有着戏剧性命运的乞丐,成了人们关注的目标。

  法制周报记者李俊杰 文/图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吃龙虾,尽管他在海边生活了一辈子。

  一个大转盘,满桌菜,除了龙虾,还有一些他叫不上名字的,用大、小两种碟子装着。(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81岁的沈亚买坐着上席,怔怔地看着,迟迟不敢下筷,这样的场面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来,吃啊!”旁边一位穿着红色T恤的男子一边往他碗里夹菜,一边招呼着。

  这位红衣男子名叫贾永清,是珠海某

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有人认为他身家过亿。(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而沈亚买则是一名乞丐,这顿饭,是贾永清认沈亚买作干爹的宴席。

  服务员告诉沈亚买,今天就餐的惠来宾馆在当地是最豪华的酒店。“这一顿下来,该花多少钱?”沈亚买暗自思量。

  谜一样的富豪

  湖南人贾永清似乎并不避讳谈自己的成长经历。

  在家里,他排行第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念高中前,因为只有一双棉鞋,舍不得穿,每次都打赤脚上学,快到学校才把脚洗干净换上鞋;也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从小到大一直穿哥哥穿剩下来不合身的旧衣服。”贾永清说,“我的人生理想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形成的,希望以后做个穿皮鞋,而不是穿草鞋的人。”

  高中3年,贾永清怀揣着对金钱的渴望,开始用功学习。198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后来自学财经知识,于1987年顺利考上了厦门大学经济学研究生。1990年,贾永清被分配到深圳某单位任职,当时月工资只有几百元。1991年,在岗位上工作了不到一年的贾永清毅然扔掉铁饭碗,下海经商。2000年赴美国沃人国立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

  早在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贾就在深圳与朋友创办了当时首家人才交流市场。

  1994年,他在珠海提出了商贸城的经营概念,并通过媒体大肆炒作,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把目光集中到了这里。(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据贾说,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5000名投资商提着现金从四面八方涌来,赶来投资,最有钱的时候,他手里握有几亿元的现金。

  然而,从1994年开始,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他的事业出现下滑,他构想的商贸城最终成为珠海两大烂尾楼工程之一。

  1994年至1995年,贾永清债台高筑,但他依然继续维持着自己在珠海的商贸城管理公司,并开始涉足房地产,希望东山再起。

  这一状况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年,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珠海市房地产和经济的升温,贾永清经营的产业陆续开始盈利,经济状况逐渐改观。

  贾永清目前的资产究竟有多少是个“谜”,但有据可查的是他名下至少拥有一个5000商铺的商贸城,一个物业公司。此外,他还涉足经营房地产、酒店等产业。

  “低调”人常做“高调”事

  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镇川门湾村,几乎没人不知道贾永清的名字。

  在村支书吴启方看来,贾并非是个高调的人。(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去年11月份,贾的父亲去世后,吴跟他提议说,让他多通知一些朋友和同学。但贾拒绝了。“一共只办了15桌酒席”。

  在众多乡民的印象中,贾为人和善,每次回老家过春节,都会抽空去五保户家庭看看,“一般都会给一些钱”。

  村民只知道贾在外做生意,“当大老板”,并不知道贾的事业还经历过这么多的波折和坎坷。1987年的时候,贾在村上提出村里“一村一品”的概念,花了4万多元钱从外地购买了一批枇杷树和梨树的种苗,每家每户都免费派送。(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尽管后来证实当地气候并不适合栽这种植物。

  “他的家乡观念很重,对公益事业很支持。”吴启方回忆说,今年修建公路的时候,贾永清一个人捐了3万元钱,他承诺说,只要资金还有缺口,都可以去找他。

  “只要村里的人去找他,或者给他打个电话,他多少都会从经济上资助一些”,有村民说,邻村一所小学的校长曾去找过他,他分两次资助了6000元。

  对于那些上不起大学的孩子,贾永清特别嘱托村支书吴启方,只要村里有这种情况,要在第一时间通知他。(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有意无意中,贾也会提到他在珠海的一些琐事,在珠海当地,贾支助了7名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贫困生。

  “那时候,贾永清家里很穷。但他读书很用功,在班上40多个同学中,成绩一直保持在前4名,经常挑灯夜读。高考时,班上只有10多人考上了本科,贾便是其中一个”。李新回忆说。

  李新(化名)是贾永清高中时的同学。(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 zhizhoubao)所不同的是,那个时候看上去很老实的贾永清选择了从商,当起了老板。

  他们是桃江一中高中部1983届的同学。今年正月初六的时候,高中同学一起搞了一个聚会。(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他们俩都参加了。在聚会上,贾作为同学代表之一在会上发了言,但他并没有提及自己的发家史和资产问题。“从他外形上,丝毫看不出一个亿万富翁的样子”。

  认干爹是一时冲动?

  今年已经81岁的沈亚买和儿子相依为命,靠乞讨为生。他儿子今年43岁。3岁时,儿子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未上过学。

  除了乞讨,有时也靠邻居给点饭吃,半挨饿度日,“没去讨饭时,饿得慌就打点井水喝,凑合着过”。

  沈亚买最大的心愿就是每月能有生活补助,拥有一辆电动小三轮车。

  在广东惠来县苗海村,穿过一条幽深的巷子,便是他们的栖身之所——借着邻居屋檐所搭的棚子,破烂不堪。

  “43岁的男子,腿长得像12岁小孩”,10月中旬,汕头网友“青蛙探险”在当地见到沈亚买的儿子时,深受感动,他将自己看到的写成了文字,并配发图片,发到网站及论坛上,期盼得到社会救助。

  今年11月初,在论坛上,贾永清看到了照片,他震撼了,觉得“很可怜”,便决定帮帮他们。

  与此同时,贾永清也得知另一个消息。2007年9月18日,河南某媒体曾报道了《黄久生11年反哺家乡人》的事迹。

  对于网上帖子的真实性,贾永清说他并不能确定。

  他想到了报道黄久生事件的记者,“不管事情真假,让他作个见证也好”。

  11月12日上午,贾在电话中告诉这位记者,次日要去广东农村资助一位曾沿街乞讨的老人,并要认老人为干爹。 (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希望他能一同前往采访。

  “青蛙探险”也特意从汕头赶了过来。“青蛙探险”介绍说,沈亚买家里一贫如洗。听罢,贾永清便去超市为老人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为了轮换着用,贾特意买了两套。(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听说沈亚买的儿子有残疾,腿脚不方便,贾永清又花3300元买了辆电动三轮车。

  11月14日中午,贾永清设宴邀请沈亚买父子及邻居一起吃饭。席间,贾永清得知沈亚买的残疾儿子跟自己的年龄相当,还举起酒杯跟他碰杯,称他为兄弟。之后又掏出2000元现金,送给沈亚买。“以后每年的这个日子我都会寄些钱给你。”

  “起初,我只是单一地想帮沈老完成两桩心愿——每月的生活补助和电动三轮车。(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 4802117)通过他本人的介绍,我突然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觉,认为帮忙就要帮到底”。11月20日晚,贾永清亲口向《法制周报》记者承认,当时自己是一时冲动,头脑发热,所以就认沈亚买作了干爹。

  褒贬不一

  很快,亿万富翁认干爹的新闻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开来。

  当天,曾有人粗略估算,这则新闻在网上点击率达到几十万,仅搜狐、新浪、腾讯网友的相关评论就有3000余条。

  在网上,持正反两方观点的网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贾的行为是“彻头彻尾的作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虽然是作秀,但确实做了件好事”。

  有网友质疑,既然不是作秀,为何事先邀请媒体记者同往?而且事情发生在广东,为何请河南的记者媒体?

  贾解释说,如果单纯只是一场救助的话,广东本埠媒体采访的可能性不大。(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不管能不能帮成,叫上记者只为给自己扶贫之行做一个见证,通过记者的笔触,将贫困老人的处境呈现出来,以此唤起人们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选河南记者是因为他曾经报道过黄久生的事情。

  有网友说,无论是征百岁寿星还是认乞丐做干爹,贾的行为都是为了销售楼盘。对此,贾有些反感地说:“这事之前,楼盘就已经售得差不多了”。

  贾称,他请百岁寿星做形象代言人的初衷就在于,现在很少人关心老年人,老年人孤单寂寞。(法制周报新闻热线: 0731-4802117)楼盘开盘时,一般都请明星和美女做形象代言人。“我们在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老年人,呼吁这个社会都来关注这个群体”。

  有炒作“前科”?

  贾永清的“知名度”迅速在网上“蹿红”起源于他几次大手笔的“策划”。(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6月上旬,他将一具高5米、重5吨的男性生殖器雕塑树立在“ 性福城”商贸城门口,迅速成为媒体焦点,但雕塑只耸立了几天就不得不搬迁以平“民愤”。

  除此之外,2007年6月至11月初,他还先后策划打造号称世界最大的阳元石雕、招聘性家教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在性文化节上请

变性人作秀等引起公众注意,颇具争议。

  “他总是在外面瞎搞,真拿他没办法。”在深圳工作的妻子豪不客气地责备他“瞎搞”。

  “认干爹的事一直瞒着我妈,没敢告诉她老人家。”贾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贾一再坚称,自己并非炒作。

  而紧接着发生的一段插曲,让人不得不再次把“矛头”对准了贾永清。

  11月20日上午,贾永清又以9999元聘请广东省唯一健在的一对百岁夫妻作为其名下某楼盘的形象代言人,现场还邀请10多家省内外媒体记者和当地敬老院的几十位老人作见证,同时设下了“百叟宴”。

  参加现场的媒体记者事后向本报记者透露,一向个性张扬的贾永清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他保持了低调,没有作任何发言。(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贾承认说,由于前段时间认干爹事件,自己被弄得不堪其扰。

  乞丐命运猜想

  “这些日子,可能会成为沈亚买老人这一辈子最深刻的记忆”有人这样猜测。

  “习惯”了记者镁光灯的沈亚买这几天又闲了下来。像以前一样,归于了平静。

  依然是那间破败的小屋。四面通风。只是多了一台电动三轮车和一些现代化生活用品。

  面对媒体时,贾永清公开承诺今后要照顾老人安度晚年。

  当记者问他打算如何照顾干爹时,贾永清说,他会叫公司财务每个月给干爹寄300元生活费。(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

  “我给了他们2000元,他们可以拿这笔钱做启动资金,开个小卖部,自食其力。”贾说。

  “钱是不是少了些?”

  贾回答,“按当地的经济水平,应该差不多了”。

  到底是作秀还是“真情流露”?这些,对于沈亚买来说,都无关紧要。几天前的场景就像一场梦,不时萦绕在他的脑海。

  下一步,他的生活将会是怎样?他自己也不知道。(除署名外,照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