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政府整顿治理积极引导 群众监督污染不放松  “黑三角”在蜕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11:52 中国环境报

  钟平 冯永强

  10多年前的晋陕蒙接壤地带,土炼焦等“十五小”盛行,大气严重污染,先后有多位国家领导人批示限期整治,这一地区也被称“黑三角”。而1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穿白衬衫、白裙子已经成为陕西省府谷县的一种时尚。曾经大气污染严重的府谷县,变化喜人,空气质量、地面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整顿治理重拳出击,污染严重的被动局面得以扭转

  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县环保局建议县政府采取断电措施,政府收到报告后办理不过夜,电力局随之执行拉闸断电

  位于“黑三角”陕西省一方的府谷县,是全国的矿产富集区。上世纪70年代开始,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迅速发展。而这种经济发展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黑三角”成了警示国人的环保反面典型,也成为府谷县干部、群众难以去除的“心病”。

  上世纪末,中央、陕西省政府决心整顿“黑三角”,府谷县取缔了以“土炼焦”为主的“十五小”达800多家。但2003年以前的大多数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设施简陋落后,企业偷排严重,部门监管不力,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污染局面。2003年冬,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又一次暗访“黑三角”,污染问题再次引起社会聚焦。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陕西省环保局现场督战,上任不久的陕西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在200多名企业负责人大会上忠言相告:必须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府谷县随后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治理整顿目标,取缔小炼焦、小泡花碱、小白灰、小耐火、小炼铁,淘汰小水泥、小电石、小碳化硅。因为踩了“环保黄线”,县上处理了一批人,对干部队伍震动很大。2006年一举拆除28个铁厂,近500个非法黑煤窑彻底取缔。有400名职工的县焦化厂被毅然关闭,包括县铁厂在内的城区污染“钉子户”被拆除或搬迁。

  2007年6月,府谷县环保局对54家高能耗企业分3批进行限期整改。为了解决技术设备问题,环保局专门组织这些企业负责人去内蒙古考察。有两家分厂的呈兴硅钙厂,一家分厂除尘设备老化,被停产整顿;一家分厂利用小布袋除尘,无法回收散烟,被要求限期整改。业务厂长王爱军跟随环保局去了一趟内蒙古后,又听说宁夏平罗县的设备效果更佳,便独自去了一趟宁夏,选中了平罗同行的反吸风除尘技术,投资46万元安装更换了一个分厂的除尘设施。8道管道回收散烟,除尘效果好,顺利通过验收。王爱军说,这里最早是水除尘设备,后来改成小布袋除尘设备,这已经是第三次更换除尘设施了。

  调整国家产业政策,抬高准入门槛,“环保黄线”随之升级。57家机制兰炭企业被限期关闭。1万吨以下和所有开放式电石炉、5000KVA铁合金高炉等必须关闭,一批企业或列入整顿名单,或纳入限期关闭、搬迁计划。今年首批限期整改的11家高能耗企业,到完成整改任务的期限时,3家整改验收合格,1家搬进工业园区,两户自行停产整顿,剩下的5家验收不合格,环保局建议县政府采取断电措施。政府收到报告后办理不过夜,电力局随之执行拉闸断电。

  连续几年的重拳出击,使府谷县污染严重的被动局面得以扭转。

  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循环经济

  污染治理,光“关”不行,还得给出路,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指给企业一条阳关大道

  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是府谷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重大决策。2003年以来,政府和企业累计投入环境治理3.8亿元,治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总结历史教训,无序发展不可取,传统工业模式“先污染后治理”仍然不可取。府谷县新一届领导班子邀请经济专家、行业专家、环保专家一起出谋划策,制定新理念下的工业布局规划,建设4个工业集中区,集中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府谷县规定新上项目一律分类进园区。

  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府谷县不少企业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现有的7座电厂中,有6座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有的利用煤气发电,有的利用煤矸石发电。冶炼硅钙时回收的粉尘,被水泥厂用做原料,冶炼硅铁回收的粉尘直接可以出口。

  在天龙镁业,发电用的是煤矸石和原煤精选后的沫煤,精选后的块煤被一分为三,粗煤气用于提取焦油,净煤气用于金属镁的煅烧,兰炭用于硅铁冶炼,金属镁还原产生的余热供暖发电。金属镁的粉尘回用了,硅铁生产中的废气回收了,发电的废渣都被水泥厂当原料回收了。发展循环经济,天龙镁业每年节约原煤6万吨,减排固体废渣及粉尘1.58万吨,减排废水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6吨,每吨镁的综合成本下降2000元,年增经济效益3000万元。

  起初迫于环保压力上设备回收粉尘,后来想方设法进行资源再利用。认识上的提高,环保政策的导向,加上经济效益引导,使府谷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环境治理不断深入,府谷县企业家们的环保知识、环境意识见长。县长张惠荣说,污染治理,光“关”不行,还得给出路。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指给企业一条阳关大道。

  一道环保“黄线”横在人们心里,谁踩了警戒线,老百姓首先不答应

  政府关注,公众参与,环保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回想当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情景,不少人噩梦初醒。府谷县领导亲自到污染企业检查,给企业开会,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如今,环保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政府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一道“环保黄线”横在人们心里,谁踩了警戒线,老百姓首先不答应。

  在府谷镇的高家崖村,有人在交汇处河滩倒垃圾,村民们一次又一次地拨通了环保局的举报热线电话,直到偷倒垃圾的现象彻底杜绝。以前村民对村里农机厂的噪声习以为常,可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有了环境维权意识,噪声污染的农机厂也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搬迁了。如今村里已经没有一家企业了。

  68岁的文化馆退休干部韩英老师,家住在黄河边的老城里,从前看不见自己城区污染的烟囱,只能把黄河对岸山西省的24个烟囱数了一遍又一遍,家园被阴霾笼罩着,韩老师常因呼吸难受而郁闷。近几年“黑三角”环境好了,韩英老人心情也好了,天天在黄河岸边锻炼身体,觉得越活越滋润。而今年年底,韩英老师就能进河滨公园里锻炼身体了。

  府谷镇副书记苏小宁在上中学时,学校隔壁是县铁厂,天天闻着臭鸡蛋一样的怪气味,长年看不到蓝天白云。从那时起,他改变环境的愿望就非常强烈。作为一名乡镇干部,经常配合环保部门驻在现场,监督限期治理企业。他说参加工作以来,只要是环保上的事,内心深处有动力,干起来特别卖力。

  84岁的退休老教师刘永文家住山顶的府谷古城里,对附近的垃圾填埋点焚烧垃圾、二次污染意见很大,多次给县报社写稿反映此事。2007年9月,县环保局派人登门反馈信息,刘永文听说县上的垃圾处理厂马上开工建设,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连声称赞县上为改善环境办实事,办好事。

  在县环保局的热线电话中,不少是县里几大班子领导打来的。领导下乡牵挂环保,一句“某企业又冒烟了”,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立马行动,快速联合出击。

  田家寨乡老高庄村煤矿采空塌陷污染严重,村矿纠纷引起村民不满。县委、县政府闻风而动,采取强硬措施,对造成采空区塌陷的老高庄煤矿停产整改,易源焦化厂关闭拆除。因环保工作不力,乡党委书记被就地免职,乡长也被处分。易源焦化厂存储的氨水和焦油安全转移,污染现场进行环保技术处理,厂区地貌平整后恢复了植被。与此同时,一场煤炭企业的专项整改随即展开。

  “黑三角”的污染治理是陕西省环保的重中之重。为了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措施和要求,2004年以来,陕西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年年来府谷七八次。作为陕西省循环经济研究实践的倡导者之一,何发理感慨良多。结合个人对十七大精神的领会,他认为府谷县环境保护走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值得学习借鉴,无论是教训,还是经验,都是领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活教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