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城市里唱响 客家山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03:00 深圳商报

  11月1日,由广东省文化厅举办的六省山歌邀请赛在凤岗拉开帷幕,由坪地文体中心组织创作排联的《又唱新山歌》(平岗中学音乐教师李科栋演唱)、《地铁修到咱家乡》(坪地老干部文艺队表演)分别获得金奖、铜奖。之前,《又唱新山歌》和《地铁修到咱家乡》曾分别在市鹏城金秋艺术节上荣获金奖、银奖。

  城市里唱响 客家山歌

  “山歌一唱喜洋洋,坪地居民奔小康;城市建设进程快,村民身份变了样。”坪地街道是深圳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这里充满古风古韵,领导带头写山歌、家家户户唱山歌,客家山歌在坪地散发出奇丽光彩。

  坪地90%的居民是客家人,为此,坪地街道把客家山歌作为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全方位打造客家山歌特色文化品牌。街道成立了由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企业员工及社区居民组织的山歌文艺队,并聘请山歌大师前来指导。为给群众一个展示的舞台,街道每年举办山歌文艺晚会。2003年,坪地成功举办了首届客家山歌文艺晚会,并承办了广东省首届民歌会。坪地街道还收集民间山歌精粹,并组织创作队伍创作新客家山歌。其中,坪地自编自导自演的《月光光》、《山歌唱出客家情》等夺得广东省首届民歌会金奖,《月光光》还在梅县举行的国家山歌比赛中获得金奖。

  范源登:老客家人痴迷山歌

  “沐浴着朝阳的光辉,我热恋着校园的明媚,人生的路从这里延伸,青春的理想从这里腾飞。黑板里流淌的心血啊,讲台上浸透的汗水,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终生无悔……”这首《校园春秋》出自年近六旬的范源登之手。

  老范来自梅州,1992年前他一直生活在那里。他三四岁时,父母开始教他客家山歌,《月光光照地堂》就是老范学会的第一首客家山歌。

  上世纪80年代,老范还在梅州一所学校教书,因他很喜欢客家山歌,于是有时间他就教孩子们唱山歌。老范1992年来到深圳,他说:“我始终难忘离开家乡时,乡亲们唱着山歌送我远行的那一幕。”

  到深圳后,老范在坪地一所学校教书,想家时就唱上一段山歌。老范的歌声感染了很多人,学校里开始有老师提出要跟老范学唱山歌。

  老范说,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内容也多来自于生活。比如,《心中只有一枝梅》是首男女对唱情歌,先是女方唱:“十指尖尖拱茶杯,阿哥出门几时回;路上野花么去采。”接着男方对唱:“五指粗粗接玉杯,阿哥出门会有归;路上野花不理睬,心中只有这枝梅。”这首歌反映了家乡女子对外出谋生男人的嘱托,也表达了两人之间真挚而热烈的情感。

  唐华刚:外乡人演绎客家山歌

  唐华刚是湖南人,但却会说地道的客家话,唱客家山歌也很有韵味。1993年,29岁的唐华刚来到深圳寻梦,当地人的热情深深打动了唐华刚,最后他留在了坪地文化站工作。

  刚到坪地时,在唐华刚耳中,客家话像外语,一句也听不懂。时间久了,与当地人交流便没什么困难。唐华刚特别喜欢客家人服饰,尤其是“凉帽”,很有艺术美感。后来,唐华刚编排了一支凉帽舞。

  到坪地不久,唐华刚要组织一场文艺汇演。坪地文艺基础不是很好,一些参与演出的人连基本舞蹈动作都不会。唐华刚用一个多月时间教他们舞蹈动作。演出前,他为60多人化妆,最后手都软了。在唐华刚精心组织下,汇演有声有色,非常成功。

  那次汇演后,唐华刚开始研究客家文化,并把客家服饰、音乐和其它地方的文化融合到一起,先后编排了《担杆情》、《月造客家围》等舞蹈,获得好评。

  2000年,在一次演出中,一首客家山歌吸引了唐华刚。他没想到,客家方言唱的歌曲那么优美动听。唐华刚开始钻研,从不懂到懂、再到精通,最后可以为客家山歌谱曲。

  2003年,唐华刚创作了《山歌唱出客家情》,灵感来自于“客家凉帽”。唐华刚说,他将把更多好的音乐元素、舞蹈创意加入到客家文化中,让客家山歌唱响世界。

  张木林:小店里唱响客家山歌

  张木林上世纪80年代初从惠州博罗到坪地搞机电维修,是客家人,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哼熟了几首客家山歌,干活、闲暇时便不由自主地哼了出来。张木林刚到深圳时,满大街都是流行歌曲,唱山歌好像有点不合适。特别想唱的时候,张木林跑到坪地与淡水交界的山林里,扯开喉咙吼上几句。

  1985年初一天,一位香港顾客拿着一套音响到张木林在坪地的店里来维修。那时刚开始流行唱卡拉OK,张木林帮他修好后,打开麦克风试机,VCD里正好放着一张客家山歌的光碟。张木林和着山歌的旋律唱了一首,优美的歌声和旋律立即吸引了附近的客家人,很快张木林的小铺里挤满了听众。唱完一首,大家热烈鼓掌要求张木林接着唱,小店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从那以后,张木林将一套音响摆到店铺前,每天放着从香港带过来的流行客家山歌。意想不到的是,电器维修铺的生意也一天天红火起来。

  1996年,张木林在坪地当起电工,闲暇之余,张木林一边唱客家山歌一边自己创作,先后写下数十首客家山歌,在坪地的客家山歌爱好者中传唱。如今,在坪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鼓励和支持下,张木林创作客家山歌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张木林说:“一天不唱山歌,就会感觉心里像是少了点什么。”

  杨敏芳:年轻人接班客家山歌

  杨敏芳今年30岁,但研究客家山歌已有11年时间。1996年,杨敏芳从河源嫁到坪地。在河源时,杨敏芳对客家文化接触不多,刚来坪地时还有些不适应。

  到坪地后,杨敏芳在年丰社区从事幼教工作。在和当地人的接触中,她慢慢喜欢上了客家文化。杨敏芳说:“刚开始学说客家话时觉得很难,后来我让幼儿园孩子教我说,我教他们说普通话。”会说客家话只是第一步,要做地道的客家人还要会唱山歌。幼儿园有些年纪较大的老师经常教小朋友唱山歌,杨敏芳便也跟着学起来。《客家山歌唱年丰》是杨敏芳学的第一首客家山歌,内容是反映年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旋律优美动人。渐渐地,杨敏芳迷上了客家山歌。

  年丰社区客家人较多,杨敏芳于是找来一批山歌爱好者,成立了年丰山歌队。她说:“以前大家总是自己一个人唱,成立山歌队后,唱出来的山歌好像特别有气势。”山歌演出时,她还让山歌队变换不同的歌唱形式,如男女对唱、独唱、合唱等。

  男女对唱非常有意思,但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开口,后来练着练着,胆子大起来了,每个人都能登台唱上几段。杨敏芳调入年丰社区从事妇联工作后,一到节假日,她就组织人演出、唱山歌,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山歌队中。

  据介绍,现在年丰山歌队已有队员40多人,杨敏芳经常为山歌写词,歌唱年丰社区的新变化。杨敏芳说,她希望有更多人唱客家山歌,使客家山歌越唱越响。

  相关资料

  客家山歌唱了千年

  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吟唱,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客家山歌曲调丰富,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客家山歌几乎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旋律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颜家梁彭晨通讯员张春妮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张万极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