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能随便跑、跳,还得被绝育当上导盲犬从此没快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01:58 大连晚报

  

不能随便跑、跳,还得被绝育当上导盲犬从此没快乐(图)
不能随便跑、跳,还得被绝育

  当上导盲犬 从此没快乐

  中国导盲犬大连基地的训导师称,目前经费困难制约了导盲犬训练

  ■文/本报记者 赵卓

  ■图/本报记者 欧阳洋

  “训练一只导盲犬的时间有多长?”“导盲犬是如何为盲人服务的?”昨日上午,大连医科大学教学的一间教室里,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训导员带着为2008年残奥会服务的导盲犬来到校园,希望通过导盲犬与学生的互动,让更多人了解导盲犬。

  学生踊跃报名成为志愿者

  昨日上午9时,“为视障人士找回另一双眼睛——导盲犬走进校园”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两三百名学生来到医科大学参加。其间,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导盲犬的特点、生活习性、用途等,不少学生还有幸与即将为2008年残奥会服务的导盲犬做了亲密接触。昨天,两只导盲犬俨然成为大明星,同学们争相给它们照相。

  王皓是大医2007级的学生,在被工作人员选中后,他戴上眼罩,暂时做一位盲人,由一岁半的导盲犬star带着走台阶。“走第一级台阶时挺顺利,star用身体挡住了我,告诉我要上台阶了。”王皓说,这次体验让他感受到了盲人的不容易,导盲犬对盲人的帮助的确是很大的。他表示,自己很想认养一只导盲犬。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中,导盲犬培训基地还向同学们义卖了为导盲犬特制的徽章和台历,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几十位同学当场就报名加入该基地的志愿者,希望为发展导盲犬的事业尽一份力量。

  4只导盲犬已为盲人服务

  导盲犬基地的训导师、繁育主管宋雅楠告诉记者,实验活动中心主任、基地负责人王靖宇博士曾在日本留学9年,看到日本的导盲犬事业已很成型,而国内却没有一家训练导盲犬的基地,回国后,便自费成立了这个基地,让导盲犬可以参加2008年奥运会,让外国人看到盲人可以牵着中国自己训练的导盲犬。由此,2004年9月,6只导盲犬便被送入了市民家寄养。宋雅楠说,导盲犬的寿命是15至18年,工作时间是6至10年,其出生便被寄养在市民家12至14个月,通过6至8个月的训练,即可为盲人服务了。2006年5月,由中国残联批准,中国唯一一个导盲犬培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那时已寄养在市民家和正在训练的导盲犬有10只左右。如今,导盲犬基地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6名是训导员,4只导盲犬已交给盲人,3只即将上岗,近30只导盲犬仍被寄养。

  宋雅楠说,国内很多人不了解导盲犬,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想通过大学生来告诉更多的人导盲犬的用处,所以举办了这次活动。随后,他们还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导盲犬还将走进社区、幼儿园等。

  猫狗同宿消除好奇心

  在宋雅楠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培训基地。宋雅楠说,6名训导员每人都会同时训练4至6只导盲犬。今年9月,一岁半的金毛star和金毛lucky通过了各项评估,有幸为2008年残奥会服务。随后,他们还会继续训练选拔,将向残奥会送2至5只导盲犬。

  在lucky的房间内,记者见到,与lucky“同房”的除了它们兄妹,还有它们的“宿敌”,一只小猫。宋雅楠说,狗一见到猫就会追赶,但导盲犬却不能像其他狗一样,因为它要带着盲人去指定的地方,如果导盲犬在工作时间四处乱跑,那么他的主人将非常危险,所以他们想出了这种办法,让猫狗同处一室,让导盲犬适应小猫。

  2008年残奥会,导盲犬将带着盲人运动员去训练、休息、吃饭,届时,基地的人员会提前带着导盲犬到北京,让盲人运动员与导盲犬接触,并在一起适应4周,导盲犬即可胜任它们的工作了。

  导盲犬一生要忘掉快乐

  “lucky是个帅气的小伙子。”宋雅楠每当提起自己训练的导盲犬就会非常自豪。宋雅楠说,lucky训练已近半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稳重,这对盲人来说非常重要。lucky不固执,主观判断能力强,聪明、兴奋度不高。“我带lucky去水果店一次它就认识了。”第二次再去巩固一下,第三次,lucky就可以带着她去了。“虽然lucky聪明,但还是需要反复训练。”宋雅楠说,现在她已带lucky反复去了七八次那家水果店,lucky基本上可以在任何地方,凭借着气味找到该店了。

  其实导盲犬都非常可怜,如果成为导盲犬,就注定它们将抛弃所有的快乐,因为它们绝大多数时间都要为盲人服务,不能随便跑、跳、追东西,还要做绝育手术。宋雅楠说,狗都喜欢忠于一个主人,而导盲犬一生却要经历3个主人,小时候寄养时有一位主人,训导员是另一位主人,第三位主人就是盲人。每次易主时,导盲犬都会不开心,不吃饭,焦虑,通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导盲犬才能适应它们的新生活。

  经费问题阻碍导盲犬发展

  “以前我们都是通过摸索来训练导盲犬。”宋雅楠说,今年夏天,基地请来了国际导盲犬联合会的一位澳大利亚老师。“我们从老师那里学习到了先进的训练方法,受益匪浅。老师来了一周,我们几乎是从早6时学习到晚12时,就希望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未来,我们希望基地规模化、系统化。但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一只导盲犬从出生到训练成功需要几万元,再免费送给盲人使用。目前基地的费用都是由王靖宇博士一人承担。”宋雅楠说,大连医科大学为他们提供了设备和设施,残联也做了很多努力,偶尔会有人送些狗粮或捐点款,但基地的生存还是很困难。像带导盲犬去闹市训练这样的重要科目,却因为基地没有车,而受到了严重影响。

  “缺少费用会严重影响到导盲犬规模的扩大,繁殖和发展。”但宋雅楠说,不管多难,他们都会将这项事业做到底,也希望更多的市民来关心导盲犬,为视障人士和盲人做一点贡献。

  图片说明:昨日,导盲犬走入大连医科大学,与大学生们亲密接触。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