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南京山多哪没人到哪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06:59 南京晨报

  近期,有市民向晨报举报,在南京东郊伊刘苗圃尚塘基地附近,隐藏着两家收树卖树的窝点,每天下午至晚上,大量被砍伐的树木被拉到此地进行交易。近日,记者对这两处窝点进行了暗访。

  举报人:苗圃外藏着两家木材收购站

  在经五立交通往尚塘村的小路口,不时会有人拉着堆满树干的平板车路过。记者跟随两辆满载树木的平板车往前走了不到100米,发现两辆卖树车在岔路口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举报人告诉记者,这个路口两侧分别有一个木材收购站。

  东面一家收购站在靠近铁道旁的一个路段上,路口堆满锯末和废木板,里面却是一排排树干树枝。这些树木直径多在20厘米以上,切口比较新鲜,许多枝梢上还挂着绿叶。

  西面的木材收购站靠近伊刘苗圃尚塘基地的围墙,路边靠墙根的地方满是大树干,但更多的树木都堆放在巷子里一块空地上。

  两家收购站前都停着几辆装满树木的平板车和机动三轮车,买主一直忙于装车,直到天黑,两辆重型卡车才装满。

  卖树人:树是从山上“修剪”来的

  前天下午,在经五立交通往尚塘村的小路口,一位50多岁的老汉和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拉着一大车树木,累得满头大汗。记者上前,与他们进行了以下一番对话。

  记者:师傅,你这树哪儿来的?老汉:山上修剪来的。

  记者:怎么连这么粗壮的树都修剪了?你们还要人吗?我看干这个还挺赚钱的。

  老汉:才卖一毛多钱一斤,很苦的。看你是个读书人,这活你干不了。

  一旁的中年人上下打量着记者,插话说道:“晚上去山上锯树你敢吗?”

  记者追问:到哪边山上去锯?是北面那座山(幕府山)还是南面那座山(紫金山)?

  中年人:南京的山多,哪儿没人你到哪儿去锯,有时也去紫金山。

  记者:山上没有护林员吗?

  中年人:山那么大,护林员哪能24小时在一个地方守着?我们从来没见到什么护林员。你别跟我们去,干这个可不能扎堆。你以后要是被人抓住了,可别说是我们教你干的。

  老汉:别听他瞎讲,我们这树可都是修剪来的。

  收树人:只管收树,哪儿来的烦不了

  记者走访发现,卖树人多是附近的拾荒者,以前常从一些“城中村”的拆迁工地捡一些门窗、破木板卖到收购站。随着“城中村”拆迁工地的减少,废旧木板渐渐没了来源,这些拾荒者先是“剪”一些树梢来卖,后来就将整棵树锯断拉来卖。一位卖树人表示,他们将这些树木以每斤一角多卖给收购站,每天能获得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的收入。而收购站则把廉价收来的树木再转卖给板材厂。

  位于伊刘苗圃尚塘基地旁的这两家收购站中的一家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记者谎称要做家具,提出想买一些旧木板。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和另一家收购站一样,起初是专门收购旧木板的,但现在几乎收不到旧木板了,变成了收树专业户,目前已有两年多。

  对于树木究竟是怎么来的,这对中年夫妇则说:“别人砍不砍树,我管得了吗?我只做我的生意,有人卖我就买。”男老板表示,他们做的都是批发生意,如果非要零买的话,一立方米至少要1000多元。

  记者借故木材价格太高离开,去了东面那家收购站,几位自称是老板亲戚的人正在给一平板车树木过秤。问到树的来源问题,他们显得很无所谓:“树又不是我砍的,烦不了那么多。”

  居民:砍树队伍在渐渐壮大

  尚塘村附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每年夏天和冬天,这里的卖树和收树生意最红火。有些树几乎是被连根拔起,太可惜了。”另一位居民则称,这两个收购站几乎每天都要拉走一大卡车的树木,生意好的时候每天甚至要拉走好几卡车。而在半年多以前,板材厂的卡车一周才来拉一次,现在几乎是天天来拉,可见砍树人的队伍在渐渐壮大。

  作者:陈浩/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