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京郊榆林村昔日"龙须沟" 今成湿地大公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13:3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实习记者杨东 通讯员赵潇竹)日前,记者从北京顺义区了解到,该区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为根基,建设循环水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顺义区北小营镇榆林村位于北小营中心镇西北侧,毗邻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距2008年奥运会水上比赛运动中心1公里,全村共有715户2548人。该村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以发展经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建设循环水务,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榆林村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修建坑塘蓄水,改善生态环境

  

  京郊小营镇榆林村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村南的废弃坑塘改造成蓄水池,建进水闸一座,共挖填土方10万方,护坡7000余平米,环蓄水池铺透水砖300平米。在村内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与村内各排水口相连接,收集雨水入池,汇水面积2000余亩,蓄水能力31万方。

  为有效改善蓄水池周边环境,邻水修建了公园,投资171万元对蓄水池岸边及周边进行绿化美化,栽种垂柳,元宝峰,银杏等多样树种及各种花卉1500余株,铺草皮1.2万平米,修建亭台、石桥,安装石凳,并在水中放养鱼苗,栽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种鸟类在此安家,同时也带来了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来向村内街道乱倒垃圾的现象没有了,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营造清洁水环境

  

  为杜绝污水满街流的不文明现象,营造清洁水环境,榆林村在蓄水池北侧建污水处理设施1处,对村内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共铺设户外、户内污水收集管线2.4万米,砌筑污水检查井294个,化粪池13个,日处理村内生活污水200吨,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一级B标准。现如今,处理后的中水可直接排入蓄水池,既增添了水景观,又除掉了村民的陋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

  榆林村本着“治污、蓄水、循环”的思路进行了整治改造,有效的对全村污水及雨水进行了截留利用,作为景观用水和岸边的绿化苗木、花卉及20多亩生态片林的浇灌用水,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0万吨,回补了地下水,促进了生态平衡,美化了环境。昔日的“臭水坑”变成了湿地公园,既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的场所,同时也为2008年奥运水上比赛场馆周边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