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马路上捡回一“疯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02:14 扬子晚报

  

马路上捡回一“疯女”
病娃已经能画出简单的圆圈。
马路上捡回一“疯女”
病娃刚到超市时的相片(翻拍)。
马路上捡回一“疯女”
病娃在特制木箱子内听音乐“收心”。今年1月15日,是徐州市邳州人周坦之难以忘却的一天,这一天他收留了一名至今都不清楚姓名的“疯女”,从此他又多了一个女儿,他给“疯女”起名叫“病娃”。在近一年时间里,这位在句容市华阳镇方边村104国道边开一家小型建材超市的老汉,在家人和超市员工的支持协助下,通过药物治疗、心智训练、儿童游戏、甚至中医、气功,吃尽千般辛苦,用尽一切办法,创造了让“疯女”初步康复的奇迹!昨天,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感受一种人间大爱。

  深冬时节收留一名“疯女”

  2007年1月15日,正是深冬时节,离春节整整还有一个月时间。阴天,超市外的国道上车流密集,灰蒙蒙一片。从大唐集团江苏徐塘发电有限公司中层干部岗位上内退后到句容开店的周坦之,突然看到一名身穿红色羽绒服的脏女孩蓬头垢面号哭着从店门前冲过,他立即让店内员工崔秀梅将脏女孩找回来。

  原来,今年56岁的老周记挂这名小女孩已有两天时间了。老周回忆到,这名疯女孩在周边已出现两三天时间,没有东西吃也没有地方住,经常到垃圾堆里翻东西吃,晚上就睡在户外。天寒地冻,半夜时分冻醒了就“哇哇”号叫大哭,村子里的人时时被她的哭声惊醒。而且,因为在国道边,还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小混混”欺负她。由于小女孩疯疯癫癫身上肮脏发臭,有时还没到一些人家门口就被粗暴地驱赶开。“当时就想保护她一下”,老周说,看上去小姑娘至多也就十七八岁,和他女儿的年龄差不多。

  疯女一路拼命反抗、号叫、大哭,但还是被崔秀梅硬拉强拽进了超市。当老周看到小女孩那一双恐惧的大眼睛后,他被深深地刺痛了:哪家的孩子不是宝?谁家的孩子又不是父母的心头肉?他当即就决定收留“疯女”。由于女孩不能开口说话,他就怜爱地给“疯女”起名叫病娃。

  一个月摔了一大摞碗

  在崔秀梅和另一阿姨的帮助下,病娃被强行带到镇上浴室洗了澡。周围不少邻居给病娃送来衣物,这样病娃就焕然一新。但是,强烈的敌视、排斥却刚刚开始。

  崔秀梅告诉记者,老周将她关在一个草房里,专门派人看守,一来不准她再跑,二来怕其它屋子有硬物伤了她。病娃在屋子里倒也乖,但只要有人靠近,她就会大喊大叫。病娃的饭量很大,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将一日三餐送到门口,监视着她吃下去才离开。非常有意思的是,神志不清的病娃一直以为是在外面吃饭,所以吃完饭随手就将碗筷扔掉,筷子他们还能捡起来,而碗当场就砸碎了。从徐州到句容打工的小崔姑娘认真地测算了一下,在起初的一个月时间里,一日三餐,病娃摔碗就摔了一大摞,“少说也有几十只”。但从来没有听老周骂过她一次!

  昨天,记者还目睹了老周带着病娃吃饭。午饭时分,老周妻子高学飞首先给病娃装了满满一大碗饭放在一边,然后众人开始吃饭。当众人将饭吃得差不多时,老周站起来大声喊:“病娃,吃饭了!”闻听吃饭,正在听音乐的病娃高兴地从远处蹦跳进屋。然后就着冷饭开始大口吞咽,犹如风卷残云。老周就在一旁不停地说:“病娃,搁点菜,不要光吃饭!”病娃听话地将半碗菜倒进碗里,吃得喷香。高学飞告诉记者,开始他们不知道,病娃吃饭奇快,而且不问冷热,他们担心滚烫的饭粥将她烫坏了,所以每次都要先把病娃的饭粥盛起来凉着,并给她空出一小份菜,一直到现在。

  特制个木箱帮“收心”

  病娃的敌对情绪消失,以及和老周他们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家人关系,这已是今年2月下旬的事,这一“磨合”持续了一个月。这种“磨合”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老周说:“比养一个小孩都难!”

  病娃喜欢到处乱窜,没事也要东张西望,为了恢复她的宁静心态,巩固药物治疗效果,老周特地为她定制了一个木箱,让病娃在箱子里面壁“收心”和修身养性。记者看到,木箱的顶部和后侧是空的,病娃没事就喜欢端张小凳坐在里面,面对箱壁听念佛机里面放出的佛语和流行歌。念佛机类似放音机,是老周特地为病娃找来治病的。老周为了让病娃心静,给她选择了佛语和流行歌,这招还真灵,就是长时间在木箱内听音乐后,从来不会说话的病娃居然能将《九月九的酒》哼唱上好几句!而老周为之付出的代价就是:一台念佛机6元钱,老周一次就批了一整箱50台,由于病娃不长记性,现在已经摔坏了37台!

  病娃终于肯和大家坐到一起吃饭,但疯癫依旧。本来就有一定医疗知识的老周,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将病娃救回来!记者在超市老周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摞医书:《家庭心理医生》、《癫痫治疗300问》……老周说,这都是为病娃买的。除了看书,掌握一些病理知识和治疗常识外,老周天天上网,上网只有两个目的:其一寻找治疗疯癫的新办法,再者上一些寻亲网络,希望能在网上找到病娃的父母。

  为了能让病娃早日回归正常,老周还想出了一个绝活:跟病娃玩儿童游戏,通过游戏让病娃集中精力、平静心情、调整情绪。丢石子、抛沙包、颠乒乓球、跳绳、踢毽子……只要是能想到的,老周全让大伙一起和病娃玩。

  崔秀梅比病娃大不了几岁,现在每天晚上病娃都伴着小崔同睡一屋。小崔早已把病娃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她开心地告诉记者,已记不清给病娃缝制了多少个沙包。最有意思的还是颠乒乓球,开始时她颠球颠到地上后,根本不知道用手去捡,而是用脚踩,一踩一只球就报销了,即便后来会捡球,捡起来后也不是放到球拍上,而是放进嘴里咬,所以老周买乒乓球也不得不成桶买。此后,老周又开始教她写字画画,刚开始病娃落在纸上的全是杂乱无章的涂鸦,但昨天当着记者的面,病娃在水泥地上用粉笔已经能够画出圆圈、方框和梯形!

  经过近一年的“打磨”,病娃终于“脱胎换骨”:虽然还是不能说话,但偶尔会唱歌、吹口哨;她已变得很听话,对陌生人不再排斥敌视;她已知道洗漱的重要,每天会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并且能自理生活;她还会帮着超市做事,当老周要笔要计算机,她都能马上明白并从屋内取来,当抬一块三合板人手不够,她马上就见眼生勤……看到病娃康复,周边村民无不称奇,同时对老周一家无比钦佩。在现场拉运木材的驾驶员何正春对记者说,老周真是个善心“菩萨”!

  带着“疯女”四处寻亲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老周不止一次眼圈发红。他说他给病娃治病,一直都在摸索总结中,有时方法对了病情轻了,他心情就会大好;而一旦方法错了孩子病情重了,他就赶紧调整。一边治病还要一边改正她的坏习惯,比如病娃喜欢捡垃圾吃,不让她捡她就发火,为在这两者间找到平衡,他常常夜不能寐,甚至还特地准备了一把上规矩的戒尺,但戒尺打在病娃身上,却疼在自己心上。

  看到病娃一天天好起来,老周另一个藏在心底的心思就冒了出来:该给病娃找家了!老周说,病娃和他们已经生活了近一年,谁家父母不想娃娃,这一年时间,她父母又该是如何心急如焚?将心比心,所以从10月份开始,老周就带着病娃寻找她自己的父母。不久前,他听说句容大卓有一对父母在找走失的女儿,他立即带上病娃到了大卓,但发现并不相干;从网上获悉广东一对夫妻正在苦寻爱女,而且描述的特征和病娃很相似,10天前他将病娃的照片连同康复情况一并寄了过去,但同样对不上号;几天前,他给无锡一寻亲家庭电邮过去病娃的相片,对方抱歉之余感激万分……

  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老周想到了“寻人启事”网。昨天,“寻人启事”网的创办人沈浩也从安徽赶到句容,面对如慈父一般的周坦之,这个见惯了悲欢离合的男子,也数度眼睛湿润,他说发生在老周和病娃身上的故事,可能是他经历的所有寻亲故事中最令人震撼的,故此他邀请本报和他一起,尽一切可能帮助病娃找到父母,“让病娃回到父母身边过新年”!

  周坦之的联系办法:0511―87367501,(0)13376190828。

  林 子 文/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