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何妈妈与她的感染者QQ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05:0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石小宏

  “何妈妈,我现在已经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每天锻炼,还参加同学的其他集体活动,你放心。”这是一段网友给何妈妈的留言。54岁的何开建几个月前还对网络知之甚少,而现在网络几乎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每天都会在QQ群里与网友们进行交流,群里的网友们都是艾滋病感染者。她做了很多让感染者感动的事,就像妈妈对儿女一样,所以大家都叫她何妈妈。

  何开建是成都市武侯区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2005年开始从事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她不仅每天要接很多关于艾滋病咨询的电话,还要对感染者进行回访。她告诉记者,由于回访感染者都针对个别人进行,工作量虽大,效果未必最好。后来她偶然发现,感染者中有很多人经常上网聊天,如果有什么办法在网上一起交流不是很好吗?

  两个月前,她在女儿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群,一名感染者专门为这个群取名为“融”,即融入社会重新生活的意思。“天空”来了、“缘分”来了、“等候”来了、“桔子”来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9名感染者加入到这个群中。“天空”告诉“缘分”,用苦瓜榨成水喝对身体有好处,“缘分”告诉“天空”,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交流与关爱充满了整个群。

  网络拉近了何妈妈与感染者们的距离,过去同一个感染者她通常要一两个月才能见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网上相遇。“缘分”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她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一段时间十分消沉,甚至想到了死。何妈妈在群里了解此事后,对她进行劝导,还约上她,利用一个周六让女儿开车带她去青城山郊游。何妈妈说,爬山就如人生,总要不断克服困难才能登顶。爬山让“缘分”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何开建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一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的女青年,成天都住在桥洞里,不仅对生活不抱信心,还有报复社会的可能性,何开建在桥洞里找到这位女青年,跟她交流谈心,问她需要什么帮助,并找到相关单位,给予她支持与帮助。女青年十分感动,听从了何妈妈去相关机构进行治疗,下决心告别毒品。

  何妈妈的关艾举动,还影响着她的家人。女儿在成都一家旅行社做导游,自从何妈妈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后,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经常用自己的车迎送感染者参加活动。

  链接

  关爱艾滋病,我们在行动

  1995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全国第一部艾滋病防治地方法规《四川省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

  2000年,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启动,该项目是全国实施较早的大型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之一。

  2003年,省委党校在全国率先把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书记、县长培训课程,为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立,时任省长担任主任。

  2004年,全国首批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在乐山和西昌试点开办。

  2006年,省防艾委组织专家巡讲团将防艾政策和防治知识延伸到基层,覆盖近万名县、乡、镇和居委会、村委会的基层干部。

  2004年至今,我省各级政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开展全面系统培训,办班113个,6300多人参与培训。目前,已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21个市州的艾滋病综合监测网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