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暖到心坎上的贴心服务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08:30 河北日报

  今年以来,省会在社区普遍设立了党员管理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三站"不但让居民享受到了快捷方便的服务,也促进了社区和谐,被居民称为--暖到心坎上的贴心服务站

  宽敞明亮的大厅,芬芳吐艳的鲜花,方便快捷的电子触摸屏,热情周到的服务人员,还有饮水机、沙发……这不是星级宾馆,而是记者11月20日在石家庄市桥东区兴东街北社区“三站”里看到的景象。

  今年以来,省会在全市街道普遍设立完善了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各社区设立相应的服务站,开辟服务阵地、开展服务项目、制定工作制度、配备服务设施、挑选工作骨干,形成了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为居民营造了一个设施完善、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有事就说话,说话就顶事”

  近日,跃进街道和平路社区一位双下肢残疾的居民,坐着轮椅抱着刚出生不久的胖儿子来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专门向这里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这位居民叫刘子扬,过去由于办低保等手续复杂,且需楼上楼下跑,他不是找不齐人就是上下楼耽误时间,一直没有办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后,考虑到他的困难,专门上门为他办理了低保,后来又为他办了修自行车的摊位证。特别是他的儿子出生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又跑前跑后帮他办了各种手续。刘子扬说:“有了服务中心,我们残疾人就太幸福了。我要让儿子从小就记住这些好心人。”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成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的一个基本宗旨。

  建通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齐增凡向记者讲了一个“装暖气”的故事。该街道有一个社区非常复杂,共4栋楼,却有3个产权单位,而且没有集中供暖。今年,综合服务中心提早就做群众工作、集资,并和供热单位联系,历时近半年终于把暖气安好了,结束了该小区20年没有暖气的历史。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仅为居民提供“零距离”、一条龙服务,对一些困难户还主动登门服务。另外,很多街道、社区在服务方式上还有一些“发明创造”。

  跃进街道在各社区普遍设立了“居民事务代办站”,类似于“有事您说话”。居民们有事可通过留言的方式通知居委会,约好时间就会有人上门服务;桥东区则进行了数字化社区网建设,信息中心设在区委,大部分社区设立了触摸屏,可以查询信息。社区网有专门的便民版,居民有事可以在网上发帖子,有关部门则限时办结……

  “有事就说话,说话就顶事”,这是居民们对社区贴心服务的由衷评价。

  社区来了“责任医生”

  今年6月17日,东化小区55岁的邢梅歧老人突然呼吸微弱、全身大汗,老伴赶紧给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打了电话。中心医生两分钟后就赶到了,由于对老人的既往病史非常熟悉,马上就诊断出是心肌梗塞,并实施了紧急救治,缓解了老人的症状,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这,要得益于扎根于社区和居民中的医疗服务中心(站)。在省会,很多医疗服务中心都为所辖社区45岁以上的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对所服务居民的病情做到了如指掌,也为战胜死神赢得了宝贵时间。

  如今,省会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温馨如家的环境,更加贴心的服务:你可以在酒吧式服务大厅候诊,也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治疗室治疗,还可以享受到家庭化健康教育……

  为了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的健康,桥东区还创造性地建立了“责任医生制度”,120名社区“责任医生”定期对社区重点人群进行家访、体检,这些被称为“全科医生”的责任医师不仅为居民讲解健康保健知识、提供成本较低的中医药特色治疗,而且还可以进行具有专业水平的心理治疗。

  “我们有什么病,社区医生都清楚,看病也更及时方便了!”对身边的“责任医生”,居民们都赞不绝口。

  让党员在社区也有个“家”

  在三个服务中心(站)当中,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成立较早。谈到成立的初衷,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城市基层组织处处长刘春梅说:“我们要改变对党员重管理轻服务的思路,只有更好地关爱和服务党员,才能让党员更好地发挥其先进性,也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确如刘春梅所说,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成立后,社区党员们“有家”的感觉更强烈了。

  桥东区汇通街道办事处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后,今年下半年开展了“失业党员再就业工程”,根据党员特长、意愿进行培训,通过洽谈会双项选择解决党员的就业问题,今年共培训了60多名失业党员。

  平安小区南社区70多岁的老党员张全贵就是该工程的受益者之一。老人身体有病,两个子女又都下了岗,生活很困难。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为老人办了低保,还通过“再就业工程”为他的一个孩子安排了就业岗位。

  为在职党员和75岁以上老党员送蛋糕卡,为特困老党员交暖气费,为重病党员捐款,为下岗职工党员安排工作……一件件贴心事儿汇成了爱的暖流,温暖了众多普通党员的心。

  不仅如此,一些“流动党员”也在这里找到了“家”。

  桥西区友谊街道有一位老党员在弥留之际给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打电话,要求落下组织关系,同时补交党费,中心人员上门为其办理了手续后,老人才安心地离去;很多街道的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定期邀请在辖区内商店、饭店工作的“流动党员”到中心过组织生活;裕华区建通街道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了解到“流动党员”黄晓霞想开办保洁公司缺少资金时,为她办理了担保贷款,目前,她的保洁公司发展很好,还安排了10余名下岗职工……

  关爱,使党员这面旗帜更加鲜艳,也使党徽的光芒逐渐照亮了社区的每个角落。

  成立“三个中心(站)”以来,省会的社区服务进一步向“零距离”转型,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而且扩大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

  本报记者马国胜

  摄影/田瑞夫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