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位台湾志工 拼出紫蝶迁徙路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15:27 台海网

  

200位台湾志工拼出紫蝶迁徙路线

  “蝴蝶志工”在台东大武山样区适当的位置架设蚊帐,做为捕获斑蝶的安置处,一组人员在蚊帐外捕蝶,另一组人员则在蚊帐内做物种辨识,以笔作标记后,再标放。(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台海网11月27日讯一到冬天,台湾义守大学休闲事业管理系助理教授赵仁方经常与一群“蝴蝶志工”到台东大武山谷展开紫斑蝶越冬栖息现象的观察与研究工作,往往一扎营就是三、五天,而且每月至少两次,相当辛苦。如今研究团队将五年来在山谷的活动情形摄制成影带,做为蝴蝶生态研究的教本。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我把每一个标放的过程都当做是一个使命来看”、“我觉得我的心好宽哦,随着它飞舞的那个过程越来越宽!”退休教师赵淑贞说,观察蝴蝶带给她好多的感动;这也是她不畏辛苦、热情不减的动力来源。

  赵仁方说,从事自然生态保育的研究需要很多人的协助,一开始是与朋友、学生开始研究,后来越来越多志工加入研究团队,如今每年都带二百多位志工到台东大武山,观察台湾紫斑蝶的生态习性,并在志工们勤奋不懈的努力下一点一滴的累积研究成果。

  每次在山谷进行研究工作,“蝴蝶志工”一进驻后仅能稍作休息,便任务编组开始在划定的采样地区架设蚊帐,做为捕获斑蝶的安置处;一组人员在蚊帐外捕蝶,另一组人员则在蚊帐内做物种辨识,以特制的笔为蝴蝶作标记后,再予标放,藉以拼出紫斑蝶的迁徙路线。

  赵仁方说,斑蝶的标放作业重复单调,却是研究越冬型蝶谷生态最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大量人力以及时间,长时间累计标放样本数量,以利蝴蝶数量、蝶种比率、重复捕率等的科学计算,再作延伸推论。

  他说,紫蝶标记至今已逾十万只,但是重新捕获的机率不到万分之三,若把蝴蝶在自然生活中的风险计算进去,机率更不到二十万之一,难怪志工陈德鸿说:“捉到翅膀上有标记的紫蝶,就像中乐透彩头奖一样,让人兴奋和终身难忘。”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