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天下事:死虎之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17:33 SMG《深度105》
天下事:死虎之困
东北虎林园

  SMG《深度105》2007年11月26日播出:“天下事:死虎之困”,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李涛】这段时间,老虎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您看,这真假“华南虎”照片的风波还未平息,最近东北虎又遇到了难处。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一家世界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现在这里已经养了800多只东北虎。但令人头痛的是,这个基地成立20多年来,因为老虎的自然死亡,目前已经存有200只死虎,由于国家禁止虎制品贸易,这些蕴含着巨大商业和药用价值的死老虎只能一直被藏在冷库里,而800只活虎却又因为资金缺乏而常常饿肚子。今天的《天下事》,我们就一起来关注《死虎之困》。

  【旅游车进园实况】

  (导游:现在欢迎进入东北虎林园)

  【游客观虎实况】

  【解说】这里就是位于哈尔滨松北区的东北虎林园,它建在松花江北岸的一块荒地上,面积有80万平方米。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可以坐在专门的游览车里与这些东北虎亲密接触。

  【游客观虎实况】

  【解说】游客们通常不会注意到,在虎林园一个僻静的角落,有一栋灰白水泥外墙的建筑。

  (实况 东北虎林园总经理 王立刚

  答:这是我们一个专门放死虎的冷库,500吨的冷库。

  问:现在这里面能放多少死虎?

  答:那是按照一只一只算,可能放上几百只,上千只。

  问:现在咱们这里边有多少?

  答:现在这里边的死虎有200只左右。)

  【解说】王立刚,东北虎林园总经理。他告诉记者,虎林园内死亡的所有东北虎尸体被分割后,保存在这个冷库中。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规定,冷冻的老虎尸体从来没有对外开放过,库门上“闲人免入”的字样更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东北虎林园总经理 王立刚:这么丰富的资源不会轻易销毁的,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国家放开这个禁令,允许我们有计划地开发利用,这样的话会给我们创造养虎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价值。)

  【解说】老虎身上主要有两件宝贝,一是毛皮,另一个就是虎骨。中医认为,虎骨除湿散寒,强筋健骨,对治疗风湿病有明显疗效。1993年之前,仅同仁堂一家平均每年使用的虎骨就达到两三千公斤,生产各种虎骨酒和虎骨膏药,利润很高。也正因为如此,虎林园舍不得销毁这200多只自然死亡的死虎。

  (东北虎林园总经理 王立刚:应该说这里头储存着价值上亿的资产,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我们现在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吃。)

  【解说】王立刚说,虎林园之所以想把死虎卖钱,是因为虎林园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经济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活虎的生存。

  【实况:虎舍给老虎喂食】

  【解说】每天下午两三点是老虎们吃饭的时间。这间虎舍里养着20多只老虎,这些大块头们的食量可不小。

  (实况 东北虎林园饲养员 叶华旭

  问:这肉是给谁吃的?

  答:小虎仔,要切碎了给它们吃。)

  【解说】由于今年肉价不断上涨,饲养成本也水涨船高,虎林园只得降低牛肉在老虎食谱里的比例,减少开支。现在,这里只有小虎仔和处于怀孕哺乳期的母虎才能保证吃上牛肉,一般的成年虎只能以吃鸡骨架为主。刘丹是东北虎林园的总工程师,多年来,老虎吃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东北虎林园总工程师 刘丹:一只成年虎,我们看到大的,吃8公斤肉类,小一点的母虎可能在6公斤左右,就是一只虎一天的成本得七八十块钱。高的时候,因为现在牛肉价格很高了,十多块钱一斤,你想想十多斤,达到100块钱,饲养成本对我们压力很大。)

  【解说】为了保证老虎的健康,饲养人员只能在鸡骨架里添加些营养粉、钙粉。但高密度的虎群在食物不充裕的情况下还是会发生争斗。记者在一间虎舍里看到,兽医正给一只受伤的老虎打消炎针,它是因为跟其他老虎争抢食物而受伤的。

  (东北虎林园兽医李大鹏:没有那么多肉,没有办法,抢别的,抢别的,别的也不够吃,可能就发生争斗。)

  【主持人 李涛】老虎可是兽中之王,而且东北虎还是目前世界上体形最大的虎,现在大老虎竟然沦落到连鸡骨架都吃不饱的地步,真是可怜啊。虎林园的那位王经理告诉我的同事,东北虎林园之所以会沦落到目前这种“养虎为患”的困境,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

  【解说】东北虎林园的上级单位,是位于黑龙江海林县的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繁育中心,建于1986年。上世纪80年代,野生东北虎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十大濒危动物之首,濒危程度甚至超过了大熊猫。为了抢救东北虎,国家林业局从国内外数家动物园购买和调来了8只野性较强的东北虎,希望能通过人工养殖,野化训练,最终恢复东北虎的种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建章:原来建立的目的,是原林业部,现在的国家林业局,和黑龙江省的对外经贸厅两家合作。国家林业部是给它提供虎的种源,经贸厅提供场地,提供人员,提供经费养殖,那么各有各的目的。)

  【解说】马建章院士,是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曾经参与成立横道河子猫科繁育中心的整个论证过程。他介绍说,当时国家对人工圈养虎的贸易活动还没有禁止,虎制品贸易有着广泛的市场,于是在林业部牵头下,黑龙江外贸厅参与了项目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建章:那么经贸厅就是说,我在养殖过程当中,淘汰下来的虎,我可以进行经济利用,比如说入药。)

  (东北虎林园总经理 王立刚:创造经济价值以后,用这部分资金再去养老虎,再去进行科研投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解说】繁育中心建立初期,每年可以获得300万的银行贷款,运转得非常顺利,老虎数目很快从8只增加到了100多只。正当良好的商业前景曙光初现的时候,1993年,情况突然发生了急剧变化,“以虎养虎”的模式难以为继了。

  (东北虎林园总经理 王立刚:国务院1993年下达了一个通知,禁止虎贸易和禁止开发利用虎骨,一下子使我们这个企业陷入谷底。)

  【解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尽管这一该公约主要是限制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但从严格管理出发,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卫生部同时宣布,删除所有处方中的虎骨和犀角成分。通知下发后的第二天,银行就停止了贷款。没了贷款,又无法从虎制品贸易中增加收入,繁育中心一下子断了一大块经费来源。禁令下达后的三年中,繁育中心的虎群数量从100多只锐减到40多只。

  (东北虎林园总工程师 刘丹:那时候相当的困难,可以说包括老虎吃饭的问题,尤其到后期,这个资金短缺,老虎养不起,那么甚至给老虎做这个绝育、避孕等等。)

  【解说】为了增加创收,1996年1月,繁育中心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北虎林园,想方设法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此外,虎林园还让“老虎打工”,出租老虎到各地动物园展览。此后,虎群数量又逐渐回升。尽管收入增多了,而且林业部门还有一定的拨款,但随着虎群的增长,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东北虎林园总经理 王立刚 :按照今年现在的情况看,今年大体上需要支付2000万人民币以上,我的收入大体在1500万到1600万。现在呢,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们现在的企业负债是几千万。)

  (东北虎林园总工程师 刘丹:一年一只虎是3万多块钱的饲料费,800只老虎就是2000万,那么我们种群达到1000只的时候,可想而知,饲料费需要3000多万,所以说这个成本的压力,就是会越来越大。)

  【东北虎生仔的监控录像】

  【解说】今年又是东北虎林园的一个高产年,已经产仔100多只。在野外条件下,东北虎一般在秋季就已经结束生仔,但在人工圈养的环境下,即便已经入冬,虎林园内还是有待产的虎妈妈。

  (实况 东北虎林园饲养园 叶华旭

  问:这虎有马上要生崽的吗?

  答:有。

  问:哪个?

  答:在前面,这个虎,它的预产期11月12号。

  问:不是过了吗?

  答:它还没生,因为产期是105到108天,最多112天,这个区间内,具体哪天,咱们现在定不下来。)

  【主持人 李涛】虎林园的管理人员说,按目前这个生小老虎的速度,明年虎的数量就能到1000只。虎林园自然就寻思着,老虎越来越多,喂养的费用也就越来越高,一方面是活虎吃不饱,另一方面是死虎没法卖,这“骑虎难下”的状况能不能有所改变呢?

  【实况:王立刚视察笼舍】

  【解说】已经在虎林园工作快十年的王立刚认为,要解决虎林园现在的困境,必须开发死虎的商业价值。他的呼吁已经引发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东北虎林园总经理 王立刚:要么就让我用死虎,开发利用创造价值,要么国家给拿钱,因为我们承担的是国家的责任,这些老虎养完以后不归我们个人。)

  【解说】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工圈养虎已经达到了4000只,而且繁育技术基本成熟。圈养虎的数量增多,如何处理死虎也就成为了一大问题。开发死虎的商业价值,不仅仅是东北虎林园一家企业的想法,桂林的熊虎山庄等企业也都提出过类似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徐宏发:是不是可以重开老虎市场,目前国内外有不同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是比较针锋相对的。)

  【解说】徐宏发教授,是国际濒危物种贸易研究会中国项目协调人。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针对死虎的商业利用问题分成了两派,一方是谨慎地支持,另一方则是坚决地反对。支持者认为死虎尤其是虎骨的再利用,不仅能满足一部分病患的需求,同时对于东北虎的保护也有积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建章:我现在赞同的观点就是以虎养虎。我通过养殖,如果万一能够开发利用了,可以入药了,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经费,那么我们可以去进一步去保护东北虎。或者我们通过这钱,扩大这个野化的这个范围、面积,这样的话,能够有一天真正把这个虎放到野外去,恢复野外种群。)

  【解说】但反对者认为,尽管14年来,由于国家严令禁止,虎骨酒、虎骨膏等虎制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由于我国虎文化历史悠久,一旦开禁,很可能导致对虎制品需求的大面积回潮,从而直接危及野生虎的生存。北京师范大学生态所张立副教授就是反对方的代表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所副教授 张立:从我本人的观点来看,我是坚决地反对对这些死虎来进行利用的。因为这些死虎本身利用的话,我们担心,就是说它利用了以后会刺激市场的消费,更多的人产生需求,产生巨大的需求以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老虎种群的生存问题。)

  【解说】 一些专家还认为,当年中国政府禁止虎贸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现在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徐宏发:重开老虎市场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可能比所获得的一些经济效益的影响更大,所以一般的国际的保护组织,0957都不赞成中国重开老虎市场。保护老虎,只能依靠卖老虎来保护老虎,我觉得这个理由并不非常成立。)

  【主持人 李涛】这么分析下来,卖死虎的口子还是不能开啊。如果说这场关于死虎的争论有意义的话,它的意义其实就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地保护老虎这个物种。很多人不禁就会发出疑问,这老虎本来就应该是属于深山老林的,既然是为了老虎好,为什么不可以“放虎归山”呢,这样喂养的负担不也就小了吗?

  【实况:饲养员给小虎抚摸帮助消化】

  (东北虎林园饲养员 张利

  问:这咬人吗?

  答:不咬,跟人特别亲,亲近,咬都不咬。

  问:这野化跟人喂养的有什么区别?小虎崽。

  答:母虎带大的厉害。)

  【解说】饲养员说,虎林园的虎野性大都很弱。老虎是独居动物,一只虎起码需要45平方公里森林的领地范围。但由于面积有限,虎林园只能把老虎轮流散养,没轮到“放风”的虎就只能关在狭小的笼子里。养殖东北虎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放虎归山”,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显得遥遥无期。所谓的野化训练,其实更像是虎林园的创收项目。

  【实况:司机介绍投鸡的项目】

  【实况:老虎扑鸡,抓鸭】

  (东北虎林园总工程师 刘丹:现在这种利用家禽的野化训练远远不够,真正的野化训练必须是用它在自然界食物链中的食物,比如说狍子等。这种家禽训练是最初级的。)

  【解说】 由于人工圈养虎野外生存能力低下,因此放归山林的努力大都以失败告终。2004年10月,在拯救中国虎基金会的努力下,先后有4只小华南虎踏上了去非洲的征程。这次远赴非洲的目的,就是进行完全模拟自然环境的野化训练。但时隔不到一年,其中一只名叫“希望”的小虎就在非洲死亡。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徐宏发:圈养的老虎到野外去,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据我知道,世界和中国绝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这个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不是说不可能,但是难度非常大。)

  【解说】 正因为如此,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需要通过人工喂养维系老虎这一稀缺物种,但更关键的还是要重建野生虎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扩大野生虎群。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所副教授 张立:如果现在我们片面地追求圈养的种群的数量的话,那么你只能维持很大的一个圈养种群。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当务之急是保护老虎现有的栖息地,以及它栖息地里面的所有的这些野生动物,包括老虎的食物和其他的动物。)

  【解说】 目前,国外的濒危物种保护除了由政府出资外,相关的社会组织、基金会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专家认为,东北虎林园要摆脱资金紧张的困境,一方面应该对老虎繁殖的数量进行必要的控制,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度过难关。

  【主持人 李涛】21年来,繁育中心的老虎从8只增长到800只,的确为东北虎的保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国家开禁虎贸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放虎归山难度也很大,所以对于东北虎林园来说,目前比较现实的选择还是要想办法控制一下虎群的数量,使自己在经济上能够承受。当然,从管理部门到社会各界都应该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其实,为了更好地保护老虎,人类最迫切需要做的还是改善生态环境,只有森林以及森林中的食物链被恢复之后,老虎才能真正虎虎生威。

  编导:赵慧侠

  摄像:傅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