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学毕业生应聘违约现象愈演愈烈,给这个群体带来信任危机先签约“保底”再伺机“跳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02:40 大连晚报

  大学毕业生应聘违约现象愈演愈烈,给这个群体带来信任危机

  先签约“保底”再伺机“跳槽”

  我市一大学已针对大学生违约做出规定,学生只允许有一次有合理理由的违约行为,违约两次以上者一律视为恶意违约,学校不再发予就业协议

  ■实习生 高博 首席记者 马野新

  眼下正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违约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正在给毕业生群体带来信任危机。学生认为,先签约再违约是在就业压力之下无奈的选择;专家称大学生的违约行为已冲击社会诚信体系。令人欣慰的是,这种现状已经引起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开始采取措施制约这种违约行为。

  现状

  应聘过程中违约行为频现

  某高校大四学生张明(化名)在进入大四后开始找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小张见自己的很多同学都已经签约,心里很着急,出于“保底”心理,他决定尽快找到一家公司签约,来降低找工作的巨大压力。不久,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虽然其提供的月薪较少,但小张毫不犹豫地签约了。心里有了“底”,小张觉得踏实多了,但由于对月薪不满意,他仍然在继续找工作。当找到一家待遇更好的公司后,小张与第一家公司毁约并与后家签订了协议。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小张发现很多人签的公司比自己的更好,月薪更多。于是他又出于“试试看”的心理,继续找更好的工作。找到之后,他第二次违约。目前,小张已与他找到的第三家公司签约,并将从正式工作之日起被该公司派往国外工作。据调查,近年来大学生违约的情况愈演愈烈。

  学生

  就业难,先“上保险”

  对于为何会“先签再毁”,很多同学意见不一。杜同学说由于就业压力大,很多同学即使对已经找到的工作不是很满意,为了“保底”也会先签约,害怕错过这次机会,以后连工作都找不到。况且违约金也不是很高,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先“上保险”再找好工作成了自然而然的想法。黄同学认为大学生都是第一次找工作,没有经验,刚开始遇到几家公司,觉得挺好就签了,可是没想到后来还会找到更好的企工作,于是只好和之前的公司毁约。

  张明的同学小佟就认为此举不妥。她说:“虽然我们有毁约的机会,但是在签约时还是要慎重,现在很多人都在质疑大学生的诚信,我们应该注重保持整个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中的形象。”

  现象

  师哥违约师弟遭遇拒收简历

  许多同学仅把违约看作自己的个人行为,但事实上这可能影响到以后的整个就业群体。据我市某高校某专业大四学生小王讲,去年,与自己同专业的一个师哥本来已经与某企业签约,但后来由于找到了更满意的工作就与前者毁约了。今年,该企业又来小王的学校招聘,小王及其他同学想应聘该企业的某职位,但是却遭遇拒收简历的待遇,企业给出的理由是他们的专业与该职位不符。但是小王后来得知,已经有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同学进入了该企业的面试。小王说自己应聘的职位是他们专业的相关职位,几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都是被各公司的该职位录用的。小王认为,今年他们遭遇的这种情况是受师哥违约的影响。

  专家

  违约冲击社会诚信体系

  大学生违约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呢?有关人士分析,首先违约会给学生自身带来麻烦,因为很多高校对违约有严格的规定,一旦违约,重新办理手续很繁琐。有些学校还会在网上对同学的违约行为进行公示,并会在其协议书上注明“已违约一次”。这都会使学生的诚信度下降。第二,学生的违约行为会给整个就业市场造成损失:在学校方面,违约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校在招聘方心中的形象,而且对学校花费人力、物力开拓的就业市场造成了冲击,从而影响下一届学生的就业,影响学校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方面,违约的学生不仅耗费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打乱了企业的招聘计划,还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损失。第三,从深远的角度看,违约行为冲击了整个就业市场乃至社会的诚信体系。社会的发展关键是靠人才,而大学生又是人才的主力军。人才除了要以专业标准和能力来衡量外,更要靠道德标准来衡量,而诚信是个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

  学校

  开始出台规定严格限制违约

  据悉,大学生违约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都在逐步建立并完善规范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我市一大学就业中心的王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已于2006年出台了相关细则对大学生违约问题进行规定。该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只允许有一次有合理理由的违约行为,违约两次以上者一律视为恶意违约,学校不再发予就业协议。王老师说:“我们还是给予学生一次违约的机会,因为他们毕竟缺乏经验,他们需要有选择的机会,需要被保护。”

  建议

  客观分析自我,慎重签约

  为了尽量避免违约情况的发生,就业指导教师提出建议:一是,学生要进行自我分析,做到对自己客观的了解。二是,结合就业市场的整体,在对企业有了解的基础上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在签约时要慎重考虑。三是,一旦需要在两家企业间作出抉择,学生要学会科学的就业决策手段。比如填写就业决策平衡单,写明选择不同企业的原因,以及该原因在自身情况中所占的比重,进行科学的衡量后再看是否有违约的必要。四是,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正确的测评方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