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村里的80后当家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03:29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记者 洪继东 王晶 李娟 陈方耀 汪光辉 何海洋

  前言

  随着我市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开展,基层农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也为基层干部施展个人抱负和才华提供了平台。自2005年9月,我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持,各区(市)县都在创新农村基层人才使用机制,积极推荐加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大学生参与村(社区)公推直选,在很多区(市)县的村(社区)两委干部中出现了不少年轻面孔。本期话题,我们将视线投向这些村(社区)两委干部中的年轻面孔,关注他们的竞选经历和上岗后工作的开展情况,看看他们是否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同、是否胜任村民的“领头人”?

  他说“我能”他没有食言

  吴丰涛28岁 新都区新繁镇同裕村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

  2002年11月,吴丰涛退伍回到家乡。2004年,新都区首次进行村级党组织的差额直选,村上的老支书找到他做工作,希望他参加直选。吴丰涛还记得老支书跟他说的话,“你是退伍的士官,又是正式党员,现在我们村发展得不好,非常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出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后来吴丰涛参加了竞选,没想到“一选就选上了”。

  三年以前 当选时心里没底

  三年来,吴丰涛从一开始不熟悉村情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现在这个既成熟稳重又有冲劲的村支书。“记得当选的现场就有人提问,现在你是村支书了,你能不能保证把我们村上搞好?说实话,当时我心里相当的没底,但出于对自己的自信,也由于下了决心,所以我的回答是,我能!现在回头来看,我算是没有食言。”

  鼓励致富 发展大棚蔬菜

  吴丰涛说,他最见不得的是,村上有些年轻人不出去务工,就算屋头穷得叮当响,都是每天在村上的幺店子打麻将。于是每次集合各社的社长开会,吴丰涛都会给他们强调这个事,鼓励大家出去务工,坐在那里只有更穷。为了活跃村里的文化气氛,并使村民之间的技术得以交流,吴丰涛每年要举行两次全村人参加的集体聚会,一是正月初一“灯谜会”,二是“五一”劳动节的技术交流会。

  同裕村的村民过去主要种植小麦、水稻、油菜等传统作物,在村干部的带动和鼓励下,从2005年开始种蔬菜,“就在去年,同裕村7社年终卖白菜进账13万元,全村还发展了9户养鸡专业户。”说起村民们开始发家致富,吴丰涛非常高兴。

  垫钱修路 做实事得民心

  2005年,吴丰涛代表村两委向全体村民表态,用三年时间把村上的桥堰全部改建。

  钱从哪里来?吴丰涛说,这就多亏我们村两委这个团结的班子,村干部们没啥私心。把平时开展工作得到的补贴(如收水费、办集体医疗等工作拿到的补贴)中的50%留作集体用,渐渐积少成多。

  7社的1.5公里社道是10多年的老烂路,有时骑自行车都无法通行。为了修这条路,村两委干部从自己包里拿钱出来垫起,带动了村民们自发捐资。“哪怕是一个人只捐几元钱、十几元钱,汇集在一起就能产生大能量。”吴丰涛说。

  三年来,同裕村里的道路硬化了3公里,重建了22座堰桥。对于村两委做的这些工作,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今年8月,新繁另一个村韦时村与同裕村合并,同裕村一下子变成了3000多人的大村。在10月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吴丰涛再次以高票当选村支书。

  “高跟鞋女生”搞社区文化有一套

  张悦仪 25岁 青羊区文家街道康庄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兼公共事务所所长

  25岁的张悦仪是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从青羊区委宣传部挂职到文家街道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康庄社区也就半年的工夫,却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刚到社区的时候,社区服务中心的大楼也就是个刚建好的清水房,从硬件装修到软件打造,都是在上任后的半年里全面完成的。”张悦仪告诉记者。从装修的满楼灰尘里刚分出了身,干练的她又一头栽进了社区文化营造、完善社区功能的软件打造之中。现在,这个踩着高跟鞋跨进农村新型社区的年轻女孩儿,用自己的智慧和付出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绞尽脑汁 挖掘社区文化

  康庄社区地处文家街道,曾出土过许多汉代文物,而且还是汉代蜀郡守文翁及后人的居住地。当青羊区委、区政府将这个农村新型社区定义为“文翁文化”特色小区后,到这里执掌社区工作的张悦仪就开始构思社区的文化营造了。“自己以前在宣传部就搞宣传策划,这个对我来说虽说不太难,但也是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张悦仪告诉记者,“社区的硬件如何体现文化,我们力求把文化符号体现在每个细节上。比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广场的地面就融入了如汉画像砖、青石浮雕、隶书文字等汉文化符号。社区广场中心的浮雕也是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为主题,以体现古韵新风。社区广场中央的那个亭子,为了彰显一代廉吏文翁的行政思想,取名为兰亭,书有对联,四周还置以吊兰,以兰草‘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缩’的精神来形象地展示兰亭的内涵和品质。”

  记者走进康庄社区落成不久的服务中心,造型别致,寓意深刻的“逝者如斯”雕像就矗立在大厅一隅。该雕塑以文家当地8个著名景点作背景,通过展现文翁在川期间讲学、治水、治吏、化民四个方面的功绩来寓意时光流逝,象征社区将延续文翁的治理思想。“为了这些创意,查阅了很多文献典故资料,和创作者也多次沟通,才最终敲定方案。”张悦仪回忆道,“看着它们,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样都很有感情。”

  付出真诚 打消居民疑虑

  和城市社区不同,入住康庄社区的老百姓都是过去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社区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好似以前的村部,他们对村部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意味着社区负责人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事无巨细都需要这个“当家人”来协调处理。记者去康庄社区采访的当天,张悦仪的案头上就搁着老百姓要求解决自来水饮用的请求书。“社区这个基层很锻炼人,关系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很可能都要你亲自去处理。”张悦仪告诉记者,“刚到社区的时候,那些老百姓找到社区来解决问题,一看我那么年轻,都议论说穿起高跟鞋的小女子肯定不得行!”对于一个20多岁的年轻姑娘,别人的不承认也曾经让张悦仪难受过。可有着一股子倔劲的她还是准备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社区的老百姓和其他社区干部。“把他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解决,用全力去帮助他们。只要做出成绩了,不信他们不服气。”

  在她的策划下,社区爱好书画的老百姓拿出了自己的作品,挂满了居民楼道,居民回家之路成为了文化长廊;社区的住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站在社区讲坛的讲台上,现身说法为新邻居们讲起了生活常识;为社区专门创作的康庄之歌也在社区文艺爱好者的传唱下,成为了康庄社区的“同一首歌”……这些文化活动凝聚了康庄人心,也让大伙对这个小女子刮目相看。“能力还是有的!”这是康庄社区老百姓私下的又一次议论。

  “赔本书记” 爱管鸡毛蒜皮事

  韦坤 24岁 崇州市廖家镇天元社区党支部书记

  崇州市廖家镇天元社区党支部书记韦坤,是崇州市253个村(社区)中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生于1983年4月的他,虽然说年纪不大,可他的经历可不少:当过兵,自考获得了大专文凭,家里已有饲料门市、兽药门市、家具门市……然而韦坤却抛下了自家的产业,竞选当上了天元社区党支部书记,专门管起社区里的“鸡毛蒜皮”事。

  热心服务感动社区居民

  2006年10月,韦坤选择到社区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管理场镇的卫生和治安管理工作。到社区工作没几天,他就做了一件让居民们万分感动的事——自己出资雇人,把社区里一条堵塞了几年,臭气熏天的阴沟给清理干净了。

  “这孩子,给大家做了不少的好事!”说起韦坤,居民们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他带人清除垃圾的事。自从进入社区工作以来,韦坤分管的清洁卫生工作见效十分明显,卫生死角都不见了;分管综治工作,他每天晚上带队和队员们挨街挨巷巡逻,居民们都感觉安全多了。

  “虽然人小,但是他十分负责任。”不到一年的时间,居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首先想到找这位热心的小伙子了。

  全票当选 成了“赔本书记”

  今年9月,天元社区开始公推直选社区党支部书记,有居民就给韦坤建议——“你来竞选社区支部书记吧,我们投你的票!”“村(社区)基层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有思想,有干劲,能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年轻干部。”这个年轻人的一举一动镇干部都看在眼里,廖家镇党委书记王永刚也鼓励韦坤报名。本来没想过要竞选社区支部书记的他,经过居民的提醒,便欣然报名参加了竞选。

  9月10日,天元社区党支部书记竞选大会隆重举行,他以全票当选为天元社区党支部的新书记,24岁的他,成为了崇州市253个村(社区)中至今为止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

  “韦坤家里是当地比较殷实的家庭,做生意随便一个月都有近万元进账,现在他当社区支部书记的工资是400元/月,光从收入上来说肯定是‘赔本’的”。有时,社区年纪大点的居民们也亲切地叫他“赔本书记”。

  “但是一个人的价值不能光看挣钱的多少,我能用我所学帮助居民们发展,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那也是我的价值。”对于自己的决定,韦坤表示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忙前忙后社区变化很大

  每天早上第一个来上班,最后一个下班,不在社区办公室,就一定在镇上或是走访哪家居民去了。打他的电话,准是在忙社区里的“鸡毛蒜皮”事,当选社区支部书记以来,韦坤的生活节奏就像是上了发条的闹钟,一刻也停不下来。

  “小韦当选书记后,社区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们告诉记者,自从韦坤当选社区支部书记后,他就提出要规范天元社区的场镇秩序,提升社区形象,他主抓的场镇清洁卫生和社区治安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韦书记工作也很讲方法,和老百姓的关系很融洽。”场镇的周老六开了一家大型餐馆,每天都要抛洒大量的厨房垃圾弄得周围住户苦不堪言,问题反映到韦坤那儿,韦坤上门到周老六家做工作,“我扔垃圾的那块地是我自家的,你管不着。”第一次登门,周老六没有把这个“小毛孩”当回事。跑一次不够,就跑两次,跑两次不够,就跑三次,没事时,韦坤就主动到周老六家拜访,给这位“老辈子”递烟,摆龙门阵,几次下次,周老六不好意思了,主动提出“以后有垃圾就用塑料袋装好放餐馆门口。”居民们终于舒了一口气。

  “有事就找韦书记”,24岁的韦坤,两个多月来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

  他要建“邛崃红砂村”

  李佳良 27岁 邛崃羊安镇来龙村党支部书记

  在邛崃来龙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这位在羊安引起轰动效应的“80后”村支书——李佳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虽然才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岗位,但是谈到来龙村的发展大计时,侃侃而谈,言语间透露出自信和干练。

  落户邛崃

  卖西瓜打响第一炮

  2004年底,李佳良通过朋友介绍,成为羊安镇方林村的女婿,从此扎根在羊安。2005年8月份,他报名参加邛崃市“一村一名大学生”,经过激烈的竞争,如愿成为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并按照市人事局、市团委统一安排到羊安镇支持重点镇建设。

  从2005年8月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李佳良先后在来龙村、汤营村、仁和社区工作过,主要从事土地整理,并在农业公司跑销售。在汤营农业有限公司,到成都市场卖西瓜可是一件苦差事,李佳良却认为这是自己为当地老百姓做实事的一次机会。他主动提出到成都市区销售西瓜,凭借曾经在成都市一家企业做过销售的经验,用三个月的起早贪黑,终于换来了汤营公司瓜瓜脆小西瓜当年实现净利润30万元的良好业绩。汤营村村民都在交口称赞这个不怕吃苦、踏实做事的年轻人。

  家访全村

  高票当选村党支书

  今年9月初,邛崃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把农村优秀青年充实到基层组织中去》的意见,鼓励“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各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得知这个消息,让李佳良兴奋不已。何不趁这个机会,去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利用这个平台,将自己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基层老百姓?在上级部门和亲属朋友的支持、鼓励下,李佳良报名参加了来龙村的党支部书记选举。

  按照过去的规矩,村干部选举都会遵循“村人治村”的原则,“村民会选一个外乡人当自己的领头人吗?”李佳良为了消除这种自己与当地村民心中都有的疑虑,主动采取了行动。李佳良用一周的时间,对来龙村全村1016户村民进行了逐一“家访”。“去之前,我准备了一张《告来龙村父老乡亲书》的宣传单,敲开门,我就先自我介绍,然后发放宣传单,简单讲解自己的工作目标。最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李佳良回忆这次“家访”的效果时,自豪地告诉记者,正是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消除了陌生感,在村民中率先树立了公开透明直率的良好形象,“这次家访奠定了良好基础,在选举中,我的工作目标获得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和赞同。”

  经过9月24日、9月30日两轮激烈的投票选举,李佳良在竞选中一路领先,最终以高票当选来龙村党支部书记。

  开拓财源

  面向羊安规划来龙

  李佳良指着来龙社区广场上才安装不久的体育器材告诉记者,“服务社区体现到看得见的地方,就是完善社区设施,对社区进行定期维护建设。这些都需要资金,不能按照老思维,村集体一没钱就往村民身上打主意。村集体得积极开拓财源,不花百姓钱搞好建设,老百姓才支持你。”

  据李佳良介绍,羊安目前正在高速发展,众多工业企业落户羊安工业集中区,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产业工人,来龙要抓住为这一群体提供娱乐餐饮服务配套的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李佳良了解到成都三圣乡花卉业主正在外地寻找土地资源,种植花卉。“后天我就要去和三圣乡花卉业主洽谈,把来龙的土地租给他们。大型苗圃落户也会促进我们大型农家乐的建设档次。”他计划用三年时间,把来龙村建设成邛崃的红砂村。

  按照李佳良的规划,来龙农业公司将从以前的经营种植转变为经营土地,引导全村群众加快土地规模流转速度,积极引进投资业主到村上搞种植业,力争三年之内全村土地流转规模达到80%,让更多的老百姓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或从事二三产业,在可以分到保底租金的时候,实现土地最大收益和收入多元化。“最终实现人人有工作,户户有收益……”

  “砸锅卖铁”也要修通这条路

  陈小民 23岁 大邑县沙渠镇双碾村党支部书记

  23岁的大学生陈小民今年通过公推差额直选,当上了大邑县沙渠镇双碾村党支部书记。昨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组织全村64名党员集中收看《红岩魂》的教育片。74岁的老党员王玉英告诉记者:“这是我们陈书记上任烧的‘第一把火’,就是通过组织党员集中收看教育片,学习十七大精神,让我们受教育,统一我们的思想。”

  新官上任

  从统一思想入手

  双碾村全村有1650多人,64名党员。该村村民介绍,近年来村里的党员很少集中在一起过党组织生活,更别说汲取新的东西、接受教育了。陈小民上任后,摸清此情,决定先从整理党员的思想入手。他认为,只有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集中到一起,才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更好地带领大伙发展经济,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据陈小民介绍,下一步将坚持一月组织一次村里的老党员来集中过党组织生活,及时学习各类新政策、新条例,通过他们带头来促进大家学,目的就是要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搞建设、发展经济,好早日甩掉贫困村的帽子。

  第二把火

  村里大小事都公开

  走进双碾村,只要提起陈小民,村民无不夸他是位好书记。赵大姐告诉记者:“不要看陈书记是大学生,但一点都不摆架子,很随和,和群众打得成一片。他做的事都明明白白,我们大伙心里也清清楚楚。”

  在双碾村的村务公开栏里,清晰地写着“今年享受贫困扶助对象的名单”,旁边的王大爷告诉记者:“陈书记上任后烧的第二把火就是啥子都公开,像这些名单,以前只要通过村委会过一遍就行,不一定公布。”双碾村是由两个村合并而成,现在村里共有9000多元钱,但陈小民至今未用过一分一厘,平日里买办公用品、教育片的碟子都是用自己的工资。陈小民说,要等到大家思想都统一了,村民富了才能用这钱。

  下定决心

  全力修通致富路

  这几天,修路的压力压得年仅23岁的陈小民无法入睡,自从公推差额直选时承诺要修路后,陈小民基本每天都要熬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钟。他深知,要致富先修路,只有修通这条路,才能让村民更快地富起来。

  双碾村的这条路虽只有0.8公里长,但到处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更是寸步难行。要修好这条路至少得15万元。这笔钱对村民们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怎么办?陈小民上跑镇政府争取资金支持,下做村民工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村民自筹一部分、镇上支持一部分的共识。尽管如此也只能筹到7万元,还差一长截!这成为陈小民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村民修路的积极性特别高,到目前已筹集了1万多元现金。站在这条弯弯曲曲伸向远方的路上,陈小民的心再一次被触动,他告诉记者自己心里的想法,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家庭条件并不好,“‘砸锅卖铁’也要修通这条路!”他说,这个周末就要回家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就是用自己的工资贷款或在亲友处借款也要修通这条路。

  新闻内存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我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和安排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到我市农村、基层教育、卫生、农业、青年中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领域开展服务。

  2005年,为了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人才保障,我市出台《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人才总量,盘活现有人才,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以调整和改革不合理的政策和体制,优化人才环境为保障,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于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持。

  成都市各区(市)县在为农村基层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上,也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像打破在干部队伍中物色人选的做法,教育和引导农村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非公企业主、回乡知识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报名参选村级干部;打破“村人治村”的习惯思维,消除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等体制障碍,动员和鼓励市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外镇外村等优秀党员报名参选村级干部。在我市彭州的村(社区)干部竞选中,还出现了百名百万富翁参选的状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