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十二城中村改造成啥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03:37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记者 杨华春 林枫 赵一 王晶 严斌 张全能

  题记

  城中村即将告别

  “城中村”,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在这里,居民住的是低矮的小青瓦平房,走的是门前坑洼的狭窄道路,做饭烧的是罐装液化气,如厕用的也不是抽水马桶……基础设施配套和发展规划的滞后,让这里成为城市发展之痛,“城中村”居民盼望“环境改观”的念头十分强烈。

  近日我市市委、市政府召开成都试验区建设有关重大项目(工作)动员大会,其中重点提到了城中村改造,并作出重要部署。此次启动的“城中村”改造,涉及到五城区内的12个城中村,包括青龙场、龙潭寺、赖家店、洞子口、天回、黄田坝、百仁、机投、金花、簇桥、琉璃场等。目前,待改造范围有12.95平方公里,待改造建筑面积约546万平方米。其中,城镇住户5136户、农村居民户6162户。在这些“城中村”内,存在违法建筑多、房屋密度高、采光通风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治安形势严峻等诸多问题。

  “12个城中村改造是量体裁衣、一村一策,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方案。”市建委村镇处有关人士明确说道,在“城中村”改造中,将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结合各“城中村”具体情况制定规划方案,计划在2012年前基本完成。届时,改造区域内拆迁全部完成,土地以招拍挂方式推向市场;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按照规划建设完成,社区服务、就业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配套;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城市功能明显加强。同时,逐步完善这些居民居住地的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和居民就业服务等功能,使得居民生活环境能够明显改善。

  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在5年内催生,现代城市文明和现代农村文明也将和谐相融。“城中村”,即将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段历史。本报记者来到这些“城中村”,亲身体验“城中村”的现状,展望这里即将发生的变迁。

  锦江区:琉璃场将成高档居住区

  “现在的琉璃场辖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城中村,但是,三年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中高档楼盘林立,综合性的小区。”从锦江区有关方面传出消息,该区将按照“旧城改造出新貌”的要求,加大琉璃场片区的改造力度,争取早日让这里展出新貌。

  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琉璃场镇已经拆除了大片大片的空地,包括以前Q琉璃场的家私大卖场也已经拆除。在一些搬迁居民和企业留下的房屋前,也都是工人穿梭,机器轰鸣,一片忙碌的拆迁景象。锦江区中锦公司负责人鄢宁介绍说,按照规划,琉璃场旧城改造片区共涉及770亩,搬迁居民908户,共5306人,其中涉及农户2304人。目前已经搬迁了298户;涉及搬迁企事业单位18家,包括地奥制药企业,目前已经搬迁了9家企业。鄢宁介绍说,目前,对琉璃场片区的改造正在作城市设计,今后改造的具体细节情况还没有明朗,但已经明确今后该片区是一个高档住宅区,片区内将会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各一所,到时候大部分居民可以原地返迁。

  青羊区:百仁、黄田坝片区明年改造

  为加快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发展,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完善城市功能,市委、市政府提出在中心城区实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并确定将青羊区的百仁片区、黄田坝片区纳入“城中村”改造。

  记者昨日在这两块改造片区中的黄田坝联工社区片区看到,这里目前分散着企业、住户和一些耕地。据联工社区主任介绍,青羊区建设局的“城中村”改造小组已经进入该社区,进行前期的数据搜集和踏勘,将对该片区未来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规划。据介绍,黄田坝片区改造项目涉及黄田坝街道办事处联工村3、4、5、6、7组,苏坡街道办事处黄土村3、4、5、6、7、8、9、10组,中坝村5、6组。该范围现有建筑约129.47万平方米,现有居民、农民11702人。黄田坝街道办表示,目前该辖区内的城中村存在土地被占用、建筑密集等情况,今后这些土地将被整理出来进行招拍挂。

  据青羊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百仁片区改造项目涉及该区苏坡街道办事处百仁村1、2、3、4、5、6组,龙嘴村1、2、3、6组,清波村4组。现有建筑约84.24万平方米,现有居民、农民共3960人,该片区现已确定为非城市建设用地。苏坡街道办表示,对城中村的改造,不仅将配套各种水电气等市政设施,还将改变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使其从生活上融入城市。

  据介绍,青羊区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结合实际,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区域内的各项公共设施(百仁片区生态绿地)将按规划建设。届时,各项公建配套设施将按规划落实到位,各项功能将完善齐备,部分开发建设项目完成建设或启动建设后,城市功能将得到优化和完善,城市形象将得到提升。“城中村”改造区域内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后,所有集体土地依法转变为国有,并以招、拍、挂方式推向市场。“城中村”改造区域内的居民和农民将得到妥善安置,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障落实到位。

  据悉,黄田坝、百仁这两个城中村将在明年启动改造,预计在2009年前后完成,涉及的人员达5000余人,将就近安置。

  成华区:再造古典青龙、盛唐昭觉

  成都东北部的三个“城中村”即将消失!昨日,成华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联合行动,掀起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城中村改造热潮”——全力推进对青龙场、龙潭寺、赖家店3个老场镇的拆迁进程。

  “水脉青龙”传承千年唐韵;龙潭崛起成华副中心;赖家店将携手三环路景观带建设时尚花园新区……预计2至5年内,这3个老场镇将变成成都东郊三大城市区域副中心,并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3个“驱动极”。昨日,记者在有关工程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拆迁现场了解了拆迁和改造规划情况。

  以水为脉 15亿再造古典青龙、盛唐昭觉

  昨日,记者看到,位于青龙场立交桥附近的电梯公寓安置房主体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1100多户青龙场居民即将喜迁新居。

  青龙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龙场改造范围共达1828.05亩,涉及拆迁面积7.8万平方米,街道和社区医院都纳入搬迁改造范围。

  “依托青龙场镇千年文化根基,挖掘成都休闲文化内涵,青龙场老场镇改造整体思路。”青龙场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士介绍,青龙场老场镇以“水脉青龙”为主题,并引进大熊猫基地、昭觉寺的人文元素,进行改造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360亩。

  据介绍,“水脉青龙”最主要的创意是借助昭觉寺的佛教文化,打造佛教文化产业,如:传扬斋食文化,举办昭觉寺川西大庙会、佛学讲坛等。

  品尝川西地方特色小吃,在晓风残月的水岸边品茶;把玩古董、欣赏字画,甚至可举槌拍卖一件老家具;欣赏蜀锦、竹编等民俗工艺品制作及工艺表演,参与滚铁环、扯响簧、打弹子、跳拱……按照规划,“水脉青龙”既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又创新地使用时尚符号,既有古典青龙、盛唐昭觉的底蕴,又具有北郊风景区的生态符号,着力打造斋食文化产业,举办昭觉寺川西大庙会、佛学讲坛等。整个街道以水景为主线,将特色餐饮、民俗文化、休闲娱乐、民间文艺、特色表演合为一体。依托仿古建筑群,打造多个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景点,计划修建传统工艺一条街、茶文化一条街、佛教文化一条街、川西小吃一条街及书市与酒吧风情街等街区,同时还计划在水面上举办多种民俗活动。

  龙潭新城 打造成华副中心核心区

  截至昨天,投资5.6亿元的龙潭寺旧场镇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了超过80%的拆迁量。龙潭场镇面积约5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场镇居民人口1万余人(90%以上是客家人)……

  “这里将成为成华副中心的核心区!”昨日,龙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钟建新告诉记者,几年后,一座融居住、商务、旅游于一体,且极具生态和客家文化风情的城市区域副中心将在城东崛起。龙潭新城位于北湖和龙潭工业区之间,将成为“成都总部经济第一城”的后勤服务基地和休闲度假服务基地,并与北湖和总部经济城一道构成成华副中心。

  按计划,龙潭场镇改造后将配套建设一批商务写字楼,筹建智慧创业大厦等,配建一批绿色住宅和人文住宅,发展金融、通讯、物流、商贸等,为都市工业区提供配套服务。

  “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体育公园……”钟建新说,龙潭新城还将在龙潭立交桥旁大面积建设块状绿地,并对马鞍山排洪渠进行改造,提升龙潭的生活环境,并与北湖景区融为一体。龙潭新城规划修建三个居住小区,配套建设1所中学、2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占地100亩的医院和3处农贸市场,水、电、气、视、讯等管网与主城区相连,绿化、宽敞城市道路长达15公里。

  “赖家新区”时尚电梯公寓“建”公园中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正在拆迁的赖家店老场镇。场镇改造被市政府列入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重点项目,今年9月30日下午启动了拆迁工程,目前进入拆迁宣传阶段。

  “我们终于要搬新房子了!”居民钟国民告诉记者,目前不少老邻居都自己找好了过渡房。成华区保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业才告诉记者,赖家店旧城改造涉及规划红线范围内拆迁总户数526户,总面积39880.24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12亿元。

  “明年4月,赖家店新城建设将全面启动!”记者同时还了解到,工程由市政府全资国有公司——成都市城投集团作为改造业主实施,概算投资12亿元,计划明年4月全部拆迁完毕即可进入新城建设阶段。

  “赖家店场镇将打造成一座现代时尚新区,住房将全部是高层电梯公寓,商业、文体、游乐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将同步新建。”成华区保和街道和成华区建设局的有关人士指着一幅规划图告诉记者,今后赖家店居住区(赖家新区)将和保和街道东升、团结片区异地安置区一起构成东部城区的时尚电梯花园居住区,并成为东郊的一个次级区域中心。

  根据初步规划,建机场路东延线(含现在的建材路)打通后,赖家店时尚居住区和保和街道东升—团结片区居住区将融为一体,并将三环路环形景观带作为居住区的“后花园”,并依托景观带新建小游园6—10个、块状绿地建设公园3—5个、长约7公里的休闲步道;另外,安置小区附近规划占地5.8平方公里的城际客运站还将修建至少一个大型市政公园,从而形成带状的“绿色走廊”。届时,塔子山公园、新市政公园与该居住片区之间将被“绿色走廊”一线贯通。

  武侯区:1.25亿打造城中村“骨架”

  休闲金花、文化机投、现代簇桥……27日,本报以《五年之内看变化——三大城中村三个新亮点》为题,推出了关于武侯区三大城中村改造的报道,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昨日,本报记者再次到武侯区城中村改造推进办公室,对三大城中村改造情况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据悉,从2007年10月起至2011年12月底止,将全面完成簇桥、金花、机投三大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房屋的拆迁、基础设施及城市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全力将三个城中村打造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的各具特色的城市化新型城区,充分体现党和政府“惠民富民”的宗旨,使城乡居民共享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成果。

  簇桥区域,结合其现有的人居优势和区域特点,打造武侯西南区域商业综合体、休闲消费副中心,展现出现代城市的发展特征,体现“现代簇桥”的理念;机投区域,以发展高端房地产业及其相关商业、休闲等城市区域配套为主的“南锦城”城市新区,突出其古蜀文化主题,表现“文化机投”的理念;金花区域,以川西民居建筑特色为主,服务主城区和周边工业园区,集休闲、旅游、商务、居住为一体的城际新区,并依托江安河生态绿化带的打造,突出“休闲金花”的理念。

  “要实现对三大城中村的改造定位,要让城市的公共服务延伸到城中村片区,首先就得打通道路骨架网络,并让水电气等附属设施随之延伸过来。”武侯区城中村改造推进办公室主任胡文敏告诉记者,整个武侯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先期将投入2500万元,在簇桥、金花、机投三大城中村建设三条骨干道路,与城市干道连接,疏通道路血脉。在簇桥片区,此前配合新居工程建设,已建成了连接武侯大道和老川藏路的华兴北路和华兴南路,此次城中村建设还将先期建设与华兴北路和华兴南路几乎平行的簇锦北路和簇锦南路,簇锦北路和簇锦南路同样与武侯大道、老川藏路相连,簇桥街道的簇锦北路长约560米,宽30米,双向4车道。

  机投桥片区将先期启动的万寿西路,连接双星大道,长435米,宽25米。金花桥片区先期将启动金花街和金花横街,前者长260米,宽16米,后者长500余米,宽16-40米。届时,混凝土道路将被沥青路面代替。这些市政道路改造的同时,将增加雨污分流、自来水、煤气等管网、通信电缆、路灯、绿化。今后,片区的污水将接入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不会再通过沟渠或直排入江安河。更多居民也将用上来自城市干网的水电气。据悉,三大城中村完成改造后,簇桥片区将新建20多条道路,总长度达1.2万余米,金花桥片区7条道路总长2600米,机投桥片区19条道路总长6000米。三大城中村的路网建设包括管网、路灯、大小三线、绿化等附属设施,总投资将达1.25亿元。

  金牛区:天回老场镇将变脸“新城”

  金牛区,地处成都市市区西北面,历来是上风上水之地,自然环境优美,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得金牛区自古以来就是自然山水气聚风藏之地。基于此,该区提出,努力建设全市工业成长第一区和现代商贸业第一区、都市旅游业第一区、宜居住宅业第一区,争当试验区中的示范区。作为“四个第一区”重要内容之一,金牛区打造“宜居”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然而,部分破旧城区和旧场镇的存在,却在通往“宜居”之路上竖立了一道鸿沟,严重损害了和谐、优美的城市面貌和城区形象。“城中村”的改造,为该区打造“宜居第一区”破了题!据了解,目前,金牛区天回、洞子口两个城中村的改造方案已经上报相关部门等待审批。“待改造完毕,一个环境优美、平安和谐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将完全呈现出来!”两地老居民已经看到了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洞子口 打造沙河源生态居住区

  当记者来到沙河源辖区时,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可喜的是,目前这里的村道保洁、村容村貌等有了一定改善。而且,沙河综合整治后,沙河源水更清了,地更绿了,成了沙河沿线一颗美丽的明珠。

  尽管如此,当记者走进洞子口老场镇,也很快发现了需要改造的环节确实不少。几条老街狭窄坑洼,老街两侧是小青瓦平房,甚至还有草房。据了解,这些平房最新的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最老的甚至修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同时,旧场镇的天然气、居民排污等生活配套也不完善。

  但如此现状,即将成为历史。根据沙河源街办制定的洞子口旧场镇改造建设初步方案,洞子口旧场镇将在近期启动改造。届时,旧场镇的居民将挥别低矮的青瓦平房,搬到全新的电梯公寓里。据介绍,洞子口旧场镇目前有109户共345位居民,企事业单位有5家。整个旧场镇目前面积为70多亩,除去保持不变的幼儿园、小学和44中以外,需要进行改造的面积约为37亩。

  其实,作为当代城市发展中难以回避的一大问题,旧城改造(包括“城中村”改造)已经被写入了金牛区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里,并为沙河源片区改造指了路: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努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积极利用2000亩沙河公园的生态环境,加快包装、宣传沙河源头宜居环境,高品质打造沙河源生态居住区,不断创新旅游房地产、商业房地产发展思路,推动全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天回镇 将城市管理引入老场镇

  此次纳入改造的天回“城中村”,位于金牛区天回镇街道。

  在天回老场镇,因为唐玄宗“天子回头”传说、李劼人名篇《死水微澜》等,让这里极富历史人文底蕴。但当走进这里,还是感觉到其基础设施的不足。场镇中多为上世纪50至70年代修建的砖瓦、砖木甚至草房结构的破旧房屋,周边生活卫生环境差,早期规划滞后、生活配套设施缺乏,消防、安全、治安隐患较多。

  记者眼前的居民自建房明显显得建设档次低、规划严重不科学、房屋外观形象差。站在自家的房门前,六十多岁的周大爷听说了政府的规划,也有了想搬进新房的梦想。周大爷的梦想已经不远,毕竟天回城中村改造方案已经递出,只待批复了。

  在这过程中,其实老场镇已经迈开了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的步伐。经过大力整治,这里引入了城市管理的诸多作法。比如道路上的双实线、斑马线,道路两旁规范的停车线以及禁停标志等,完全和城里一样。场镇里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免费停车场,张贴了严禁机动车乱停放的通知,每天都能看到几位交警执勤。经过和临近街道实施联动城市管理,走在天回老场镇上,牛皮癣的治理也见了成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天回人的共识。

  北新大道的开通,对于天回的区位优势,无疑也是一大提升。未来的天回,将成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宁静生态的我市新城北宜居之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