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罗湖文艺“春色满园好风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06:40 深圳特区报

  罗湖文艺“春色满园好风光”

  ——写在罗湖区文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

  引子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首名为《春天的故事》的歌曲不仅响彻大江南北,更激励着千千万万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投身到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热土。当人们满怀豪情地唱着、欣赏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时,是否有人想过,它的原产地就在罗湖!

  当舞蹈《守望桑田》在全国“群星奖”摘得桂冠,为深圳争得荣誉时,是否有人想过,它的原产地在罗湖!

  当《深圳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荣获“飞天奖”时,是否有人想过,它的总策划人在罗湖!

  当“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不停向宇宙播放30首中国名曲时,有否有人想过,其中两首就诞生在罗湖!

  ……

  这些年来,罗湖为深圳的“文化立市”战略默默耕耘着,经过文艺工作者们的辛勤耕作,如今的罗湖已是“姹紫嫣红春满园”,成为深圳一张亮丽文化艺术名片。未来,罗湖更将打好文化艺术牌,为罗湖建立“四位一体”的“首善之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成果篇

  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细心的人们会留意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播放了一首名为《中国梦》的新歌,它表述的是中国人盼望早日实现民族复兴梦,而这首歌的作者就是罗湖文联专业创作员蒋开儒,从《春天的故事》到《走进新时代》,再到《中国梦》,这位老音乐家创作了一批唱遍大江南北的力作,先后三次荣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华表奖。可以说,像蒋开儒这样的音坛名家不仅在深圳凤毛麟角,即使在全国也屈指可数。然而,在罗湖,蜚声文艺界的大家名流却不乏其人。

  罗湖区文联目前下设9大文学艺术专业协会,分别为摄影、美术、书法、文学、音乐、戏剧、舞蹈以及电视艺术和民间文艺,荟萃了各界精英900多人。由于罗湖是我市最早建成区,特区成立之初,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艺术人才基本上全部落户罗湖,他们是建设“文化罗湖”的中坚力量,他们精心为老百姓制作精神大餐,他们为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挥洒辛勤和汗水。

  罗湖区委书记刘学强也是一位优秀作家,它不仅是中国作协会员,还是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虽公务繁忙,但他笔耕不辍,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先后出版了11部文学著作,其中《套话九百句》和《刘学强文集》最具代表性,他的散文《常到老东门走走》入选广东新时期20年《岭南散文新选》。而他担任总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深圳人》和《母亲》在荣获中国电视“飞天奖”后,又一举拿下了柏林国际电视节的“未来奖”,为深圳争得了荣誉。

  罗湖文联名誉主席杨继仁的中篇报告文学《绝无仅有》则荣获“《当代》报告文学奖”,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选载。1999年,他又创作了电视散文《那棵葱郁的高山榕》,先后获得中央电视台优秀文学原作奖和全国电视散文展播银奖。此外,杨继仁还创作了长篇传记文学《张大千》(先后三版,十余万册)、长篇小说《师兄师妹》、《活法》、传记文学《中国的“敦克尔克大撤退”》等文学精品,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四川文学奖等。

  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使罗湖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名气日增的创作人员,他们先后出版了《走出边缘》、《我的老街我的深圳》、《谁在黑夜敲打你的窗》、《妈妈也九岁》等作品集,为罗湖的文艺创作增光添彩,为“罗湖原创”增添光彩。

  近年来,罗湖还先后将各协会的作品收集成册,相继出版了散文集《罗湖这个地方》、优秀作品集《笔底行踪》、诗歌集《心韵诗行》、戏剧小品集《为生活喝彩》,将罗湖文坛的一颗颗璀璨珍珠,串成一条条美丽项链。

  经过20多年的细心耕作,罗湖这块热土已经成为文学艺术的“高产田”,除文学创作外,罗湖的戏剧创作和艺术创作同样有声有色,多姿多彩,收获了一筐筐沉甸甸的文化果实:小品《逃宴》荣获2001年“群星奖”金奖,《反仆为主》获2003年“曹禺戏剧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和优秀编导奖;舞蹈《没有硝烟的战场》荣获2003年“中国人口文化奖”节目金奖;电视散文《走不出外婆的目光》荣获2003年金鹰提名,并获第五届百家电视台评奖金奖;歌曲《跟随你的队伍越走越长》获第六届中国广播文艺奖金奖;篆刻作品荣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二等奖;水彩画《蕉荫晨曲》和《遗韵》入选全国美展;原创歌曲《红丝线》在全国群众优秀歌曲评选中荣膺金奖;儿童小品《太空上的会晤》获中国儿童艺术节金奖;在巴黎举办的国际锯琴大赛中,罗湖演奏员取得第一名的佳绩;诞生在罗湖的《一碗面条》、《四人空间》、《今天我不烦》等作品均获得全国性奖项;近年来,罗湖区获得的国家级奖项达44个,连续五年夺得“全国曹禺戏剧·小戏小品奖”……“罗湖原创”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国剧协的“深圳小品创作基地”正式落户罗湖,则足以证明国家级权威部门对“罗湖小品”的肯定,难怪文化部官员称罗湖是个“戏窝子”。

  在摄影方面,罗湖同样成绩骄人,《聆听大地》、《燃情岁月》、《庆丰收》、《西藏的孩子》等作品获得了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人像摄影金奖等。近十年来,罗湖摄影学会的会员们先后有500多幅作品摘得省级以上奖项,成为我市摄影界的一枝独秀。

  服务篇

  罗湖不仅是“春色满园好风光”,更是“美景应予众人赏”。近年来,罗湖区文联在繁荣文艺创作,营造百花齐放氛围的同时,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让文化为广大群众服务,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文化成果。

  于是,每逢春节来临,罗湖区文联都举办文艺工作者义务春联活动,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这一活动已经持续了五六年之久。今年春节,这些书法家们甚至到火车站设摊,为即将回家过年的广大务工人员免费送春联,一位准备回哈尔滨过年的旅客感慨地说:“回家本来就很高兴了,能带上一幅罗湖书法家写的春联回家可是意外收获,也可以说这是深圳人民送给我们家的一份新年礼物!”仅今年春节前夕,罗湖区为辖区居民书写的春联达5000余幅,参加的书法家接近百名,他们的举动赢得了辖区居民的交口称赞。

  “罗湖区百名文艺工作者进社区”活动同样是罗湖区文联推动文艺工作“三贴近”的具体举措。记者了解到,过去4年,包括罗湖室内乐团、歌舞团和民间艺术团在内的上百名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送“戏”到社区,他们表演的舞蹈、京剧、魔术、杂技、独唱等节目水平高,贴近生活,深得老百姓喜爱,无论是社区、工厂,还是军营、敬老院,都成了他们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每次巡回演出二三十场都是场场爆满,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次。

  “双年行动”期间,罗湖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们不负市委市政府的厚望,满怀激情投身到罗湖区实施的“十百千”重点文化服务工程中,该工程包括“十台专题节目”、“百期文艺展演”和“千场文化科普讲座”。借助于这一平台,罗湖区文联倾力打造出“居民学堂文化讲座”,文联麾下的各专业协会纷纷动员起来,深入社区、机关、学校、幼儿园、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处,通过美术、书法、摄影、戏剧小品、文学创作、电视散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基层送上“免费文化大餐”。迄今为止,该讲座已举办36场,受益群众过万人,如今它正成为罗湖的又一文艺品牌。

  此外,每逢重要节假日,罗湖区文联都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送戏到社区,为辖区居民举办各类影展、画展,为他们免费举办电视周等,文艺工作者们在展示艺术风采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受到了艺术熏陶,汲取了文化养分,让文艺工作更加贴近百姓。

  作为罗湖文联的会刊,近20年来,《罗湖》文艺坚持办刊宗旨,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为文学爱好者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今,这些文学爱好者有不少已经加入了省市作协,有的甚至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文坛的后起之秀。

  交流篇

  11月2日,罗湖区委大楼一楼会议正在举行一场特殊讲座,主讲人是来自法国的当代美术家,他的讲解使在座的罗湖美术家们对现代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而这场讲座的组织者就是罗湖区文联。

  交流是为了求新思变,是为了撞出火花,撞出灵感,罗湖区文联深谙此道,近年来,为了让罗湖的文艺品牌更响更亮,他们扩大了与外界的交流,用心血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香港回归前夕,罗湖室内乐团应邀赴港,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赢得了香港同胞和外国友人经久不息的掌声。

  2000年那个春天,罗湖摄影学会的会员们分赴云南、四川、西藏等地采风,他们通过与当地摄影家交流,获取了许多拍摄自然风光的技巧,通过镜头将当地的美丽一一展示给罗湖百姓,让他们领略了难得一见的自然风光。

  最近几年,先后有美籍华人著名摄影家李元、台湾摄影家王慎敏来罗湖传授摄影技能,让罗湖年轻摄影爱好者受益匪浅。罗湖区的摄影名家也应邀赴澳大利亚、法国等举办摄影展。

  与此同时,罗湖文联还相继派文化艺术团体赴韩国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赴深圳友好省市——法国维埃纳省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在那里举办的“西藏风光摄影展览”、“乡土情怀水彩画展”、多媒体锯琴音乐会等,受到当地名流和友好人士的高度评价,法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今年3月,罗湖先后有多位画家到日本高崎举办“中国·深圳五人展”,这些活动促进了双方的文化艺术交流,增进了友谊,为宣传深圳,扩大罗湖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未来篇

  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同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十七大如一股强劲东风,迅速吹向罗湖文艺界,激发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在这一背景下,罗湖区迎来了第四次文代会,因此,这次会议可谓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它将更好地把罗湖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来,使他们把握住时代脉搏,谱写文艺创作新的辉煌。

  罗湖区委区政府同样对本次文代会寄予了厚望,冀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领会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罗湖的文化建设,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愿望,思想性、艺术性强的文艺精品,为繁荣深圳的文艺创作添枝加叶,创作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为此,罗湖区文联已经明确目标,就是为“文化罗湖”、“功能罗湖”建设提供环境支持和强大精神动力,为把罗湖区建设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首善之区”再立新功。

  罗湖区文联主席郑钢坚告诉记者,打造高品质的人文环境是罗湖的战略目标,也是罗湖提升竞争力的“软实力”。为此,未来五年,区文联将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组织、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前提下,让文联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家,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使他们能够把才智用于文艺创作中。尤其是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办好名人、名家、名作名曲进基层活动,继续办好义务送春联活动,策划好“迎奥运,颂中华”诗歌朗诵会、“艺韵客家”等文艺服务活动,传承好岭南文化,挖掘本土文化,创办山歌交响音乐会文艺节庆活动。同时,文联还将举办十大名家进基层的培训讲座,继续开展好以提高市民素质的教育讲堂。

  记者还了解到,罗湖区将从明年起正式启动“罗湖文艺精品工程”,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树立大局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人才意识、发展意识,满怀豪情地投身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去,力争创作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种类全的文艺精品。此外,将进一步深化“百名文艺工作者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老百姓分享文化发展成果。为迎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罗湖区文联已经未雨绸缪,力争出版《光辉岁月:罗湖30年文丛》,全面展示罗湖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罗湖的文艺创作经过27年的积累和发展,如今已是“满园春色关不住”,“文化罗湖”正由梦想变为现实。记者深信,随着罗湖区文联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罗湖必将迎来又一个文艺创作的春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