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8户卖炭人家出了11个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09:32 南京晨报

  

8户卖炭人家出了11个大学生
在下关煤炭岗6号,里面住着8户人家,他们制作煤球、卖煤球,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可谓历尽艰苦,但他们有自己的骄傲,那就是在这个“煤球窝”里走出了11个大学生。

  苦累:几乎个个患腰肌劳损

  “快一点啊,今天还有3吨煤球要做的啊!”昨天早晨10点,姚彦华对着正在做煤球的几个工友称。眼前的他看上去脏兮兮的,手上、脸上、衣服上满是黑色的煤炭粉,脚上的一双鞋子已经分不出原来的颜色。

  18年前,姚彦华从安徽亳县老家到南京谋生,看到好多市民家都使用煤炉,他就开始去批发煤球走街串巷卖,往往一车煤球半天就卖出去了,一年下来,挣了3000块钱。他索性又找了块荒地,自己加工、出售煤球,业务越做越大,跟在后面发财的邻居、亲戚也不少,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做煤球、卖煤球。

  “现在跟我住在一起做煤球、卖煤球的邻居、亲戚共有八家。”姚彦华称。每天从早到晚,他们至少要干活12个小时,做煤球时要弯腰铲煤,卖煤球时要弯腰推车,长年累月,几乎个个患上了腰肌劳损。现在才四十多岁的姚彦华中午要休息一个小时,不然下午这个腰疼得就干不起活来了。

  做煤球、卖煤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姚彦华为此还丢过一截指头。有一次,制煤球机卡住了,他就上前去检查,没想到冲压柱一下掉了下来,冲到了手指上,一截手指就这么没了,留下了残疾。

  满足:孩子们肯学习有出息

  做煤球、卖煤球辛苦,钱也挣得不多,每个人每年有万把块钱收入,可就是这份辛苦钱养活了他们各自全家,而且还培养了11个大学生。

  据姚彦华介绍,他们这帮人都是40多岁年纪,家里的孩子都差不多大。他们都想着要让孩子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这样以后也用不着像他们这样辛苦了。而且孩子们也都很懂事,知道父母赚钱不易,在一起比的就是学习,每天晚上都要学到11点多,早上五点多就起来背书,有一次有个孩子遇到个题目不会,在几个孩子中问了一圈也没结果,他就直接跑到老师家去问。后来陆续有孩子考上大学,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更是鼓足了劲学习。

  “像我家三个子女,大女儿皖西学院毕业,已经在深圳工作,二女儿在安徽医科大学读大二,小儿子上高二,成绩挺好,将来肯定也是大学生……”姚彦华称。

  “乙夫平的女儿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读书,刘天营家儿子在常州上大学,老徐家孩子一个在芜湖师范,一个念军校……”谈起煤炭堆里培养的11个大学生,姚彦华如数家珍,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作者:钱鸣/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